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经济效应——对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经济效应——对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经济效应——对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2年第9期(总第206期)学习与探索StudyExplorationNo9,2012SerialNo206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经济效应对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肖卫东1,杜志雄2(1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济南250014;2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100732)摘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呈现出政府主导的公共农业生产性服务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的内在扩张模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外部拉动模式、农产品市场带动与新型农业服务组织模式、传统服务组织的创新发展模式五种主要发展模式
2、。这五种模式不断进行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和完善多元化合作机制,日益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引擎。关键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经济效应;现代农业;河南省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12)09011204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指贯穿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为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者和其他经济组织提供中间投入服务的产业。以中间投入品为主、涉及知识和资本的交换、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特征Ll_。当前,发展面向农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川,也是以工促农的产业路径和建立新型工农关
3、系、城乡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4|。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挥好上述作用的关键还在于探索和发展因地制宜、适应农业生产一般或特殊需求的具体实现模式,通过适宜的服务模式推动农业专业化分工深化、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头延伸,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经济增长率。近年来,河南省面向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需求,积极发展为农林牧渔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基本上培育形收稿日期:20120816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90214);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河南农业现代化建设”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农产品安全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
4、简介i肖卫东(1976),男,江西吉水人,经济系主任,讲师,博士,从事农业经济理论和农业服务业研究;杜志雄(1963一),男,安徽铜陵人,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从事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和农村中小企业金融研究。 】2成了以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农产品市场为重要平台,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以民营服务企业为有生力量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而且,在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为了不牺牲粮食生产、不牺牲农业和不牺牲环境的“三个不牺牲目标”的实现,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正在显著增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正在进
5、一步凸显。一、政府主导的公共农业生产性服务模式公益性农业生产性服务,按其供给主体及是否使用了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可分为公共服务和一般公益型服务。涉农政府机构和部门的多功能性、农业技术推广等服务的公共产品属性和外部性,以及农产品的社会属性等决定了涉农政府部门和站所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中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公共农业生产性服务通常是由政府主导,具有服务多样、专业性强的特点。河南省所建立的政府主导型公共农业生产性服务模式有:1依托政府部门和涉农站所,积极开展面向农业产业链的公共服务。河南省各级地方政府中的涉农政府部门和涉农站所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目前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由
6、政府支持建设的科技服务体系,尤其是涉农站所是利用公共财政为农业生产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组织。各级农技推广中心、种子站、林业站、林科所、农科所、森防站、植保站、土肥站、植检万方数据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等都属于这一系统。植保站按照“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方针,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植物检疫、病虫害鼠害防治技术指导和服务、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等配套生产性服务。依托种子站为农户提供农产品重点品种选育服务、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服务,引导企业加强大田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依托土肥站,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及相关信息服务。依托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形成对农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生产、储运、销售及产地环
7、境等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面监控体系。2结合实施惠农政策和实施财政支农项目,加强和创新公共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河南省各地积极探索建立了“县农技推广中心一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一村农技服务组或者科技示范户”的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和“专家组+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技服务模式。组织实施农村致富带头入培训工作、农业科技特派员包村工作和农民科技书屋建设;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适用技术培训,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为农民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农技服务。已经基本形成了“市有中心、县有平台、乡有信息站、村有信息员”较为完善的公共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也日
8、益健全,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模式也不断创新。3积极打造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示范推广基地,形成农业科技、发展方式的示范平台,积极打造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公共服务平台,探索促进技术、资源集聚和共享的有效方式。通过示范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具有多重功效:一是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聚集发展、规模发展,增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系统性功能;二是凝聚、引导和激发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促进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隐蔽需求向显性需求、潜在需求向实际需求的转化和有效需求的满足;三是更好地满足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差异化、多样化和高端化需求;四是提高农户对农业生
9、产性服务的资源和信息共享水平,降低农户享受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成本。=、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的内在扩张模式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26 596家,入社成员总数达到205万,并且涌现出一批发展规范、产品已取得相关认证、经营情况较好的示范社,目前省级示范社已达445家。其中,截至2011年6月底,河南省经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3 828家,入社农户41万多户,服务农户430多万户。可见,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较快,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更为重要的是,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的生产经营范围不断拓宽,为入社农户提供的服务层次逐步提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加快和规范发展,整合和聚
10、集了有限的农村生产性服务资源,改善和优化了面向农业产业链的生产性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在扩张能力,日益成为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力量和有效组织模式。1面向农业产业链不断创新生产性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积极构建服务农户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体系。近年来,为适应市场和农户生产经营需要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内容已经涵盖农业产业链的多数环节,已经由最初的以生产、技术服务为主,逐步向在农资供应、良种引进和培育、市场供求与经营信息服务、病虫害鼠害防疫防治技术指导和服务、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品牌包装、基地认证、市场拓展和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等环节延伸,涉及农业产前、产
11、中、产后的各个环节。2扶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我发展和提供公益性农业生产性服务的能力。各地政府积极加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政和金融、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民主管理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自律机制等方面加强规范建设;按照试点示范、典型引路的原则,引导合作社加强自身建设;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产品展示交易会,或与大型连锁超市合作。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有些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成立了技术服务部、化验室等,并配套相关服务设施,为社员提供无偿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有些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聘请职业总经理和高层次技术人员,帮助和指
12、导社员科学决策和种植经营。还有很多合作社聘请科研院所的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定期为人社成员讲解生产技术、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使得人*土rig员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和法律意识,也是实现村民对农业合作社有效监督的关键一环。53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不同利益相关者合力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格局日趋鲜明。近年来,河南各地成立的农民合作社联盟以及尝试推行的“农业科研院所或者高等院校一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农户”的服务模式,就是一种各地市113万方数据合作社合力、农业科研院所或者高等院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力为农户提供农技推广等生产性服务的有效服务格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生产性 服务业 发展 主要 模式 及其 经济 效应 河南省 现代农业 调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