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寒假作业试题(附答案)学习精品.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育资料】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寒假作业试题(附答案)学习精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寒假作业试题(附答案)学习精品.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资源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寒假作业试题(附答案)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小编准备了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希望你喜欢。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寒假作业试题(附答案) 注意: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卷阅读题 (共71分)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说霾 樊良树 霾为何物? 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释义说:风雨土也。从雨貍声。诗曰,终风且霾。风雨交加,裹挟大地的尘土,伴随像貍一样的尖利声音,给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这里,霾是充满流动力量的一种自然现象。诗经邶风中有终风且霾,说的是一位女子耳闻目染交替演进的
2、四种天象终风且暴终风且霾终风且曀(y,阴沉而有风;昏暗)曀曀其阴,不由忧从中来。 暴,大风迅疾猛吹;霾,狂风席卷扬尘;曀,狂风遮天蔽地;阴,天色阴沉黯淡。四种天象,紧锣密鼓,层层加码。携带尘土的霾,带土黄或橘黄色,让能见度大为降低。终风且霾,是否为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我们尚难以得知。不过,席卷尘土的霾,古已有之,当无疑义。 在长江流域,终风且霾的几率,微乎其微。彼时,江南水乡泽国,山林莽原,到处都为生机盎然的树林、湿地、河流、湖泊。霾,在此时的南方文献中略有涉及。屈原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此处的霾,同埋,战车的两轮埋在土中,裹足不前。霾的这个意义,与北方文化经典诗经中的霾有所不同,但并不让
3、人觉得突兀,恰为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语言表征。 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霾,屡屡出现。如唐代陆龟蒙夫子又继起,阴霾终廓如。杜甫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 自造字伊始直至19世纪末,霾的意义变化不大,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的辞海对其的解释是大气混浊态的一种天气现象,也看不出霾对身体有多大伤害。再大的风吹起尘土,不过是原生态的尘土罢了。此时,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尚未进入工业化门槛,城市的体量无法同今天相提并论。当伦敦、曼彻斯特等工业革命重镇率先饱受空气污染,中国的不少地方仍然为一派田园风光,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泥土味。 近年来,霾频频出现于中国城市及
4、媒体报章。支撑霾字频繁现身的正是中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及相对滞后的环境治理。不同于裹挟尘土的古代的霾,现今的霾携带了多种多样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燃煤烟尘。而且,城市越大,人口越多,建筑越密,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霾比古代的霾,引发的关联效应愈加深广、复杂,已让中国的不少城市居民周期性地体会到呼吸阵痛。 从古至今,霾都为一种令天色浑浊的天象。风吹起尘土,形成了古代的霾。现今,在人工减排不畅的情况下,霾依然要靠风稀释、吹散。雾霾缠城,一阵阵大风将霾吹得无影无踪。因此,诗经中有终风且霾,风和霾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摘自光明日报) 1. 下列对霾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5、分) ( ) A.霾源远流长,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多年来,它的意 义变化不大,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屡屡出现。 B.古代风吹起尘土,声音犹如貍音尖锐,形成了尘土飞扬的霾,但这只是一种令天色浑浊的天象罢了。 C.笼罩在当今中国多个城市的霾,夹杂着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燃煤烟尘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D.终风且霾是说狂风卷席着尘土,能见度降低,这与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属于同一性质的事物。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霾是大风扬起尘土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如诗经中的终风且霾和九歌中的霾两轮兮絷四马。 B.类似伦敦烟雾事件的大气污染,现在轮到中国的城市了。这让中国的不少
6、城市居民周期性地体会到呼吸阵痛。 C.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环境与伦敦等饱受空气污染的工业革命重镇相比,明显更具有环保性和田园性。 D.在今天,人类科技水平突飞猛进,但在人工减排不畅的情况下,对付雾霾,还是基本靠吹,还得依靠一场大风,终风且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由于江南的气候环境与北方不同,因此霾的意义,之于南方与北方也有所不同。 B.自古以来都有雾霾天气出现,不过那时的霾只是携带原生态的尘土,也看不出霾对身体有多大伤害。 C.近年来,由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等因素,使霾这个字频频出现。这时的霾与裹挟尘土的古代的霾就有了本质的区别。 D.正是中国狂飙突
7、进的城市化进程及相对滞后的环境治理,使裹挟尘土的古代的霾,变成了现今携带了多种多样对人体有害成分的霾。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19分)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8、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 ,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青苗米,口米常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 。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 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
9、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 (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 ) 注:貤:通移。转移;转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
10、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B.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C.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D.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日/此有司失 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 B
11、.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张根很讲究孝道。当初改任京官时,因为四亲在堂,他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把给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朝廷最终成全了他的志向。 B.张根很有才华。刚刚成年,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人上书说明他的美好义行,徽宗把他
12、召入皇宫,张根借机提出了建议,皇帝高兴地赞美他,认为他是亲贤宅教授。 C.张根关心百姓疾苦。大观年问,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当时水灾频发,他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D.张根仕途多舛。张根的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5分) (2)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
13、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苏秀道中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8.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9.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 , ? ,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 书愤) 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
14、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玉户帘中卷不去, 。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自胡马窥江去后, ,犹厌言兵。 (姜夔扬州慢) ,但愿长醉不愿醒。 (李白将进酒) 星垂平野阔, 。 (杜甫 旅夜书怀) 乙 选考题 请从11.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标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家 (日本)川端康成 他拉着双眼已盲的妻子的手,为了看一座出租的房子,在一处斜坡上,往上走着。 那是什么声音? 竹林子的风声啊。 是
15、啦,我好久不曾走出家里一步,几乎都已忘了竹叶的声音呢。现在的那个家,去往二楼的楼梯梯阶,分得好细啊。刚搬过来的时候,我的脚步很难配合,吃了不少苦头。这个楼梯,如今才刚刚习惯了,你却说又要去看新房子了。对于眼盲的人,住惯了的老房子可就像自己的身体一样,每一个部分,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所以就觉得格外亲切,就像对自己的身体的感觉一样。眼睛不瞎的人觉得死板没趣的房子,眼盲的人却可以和它水乳交融呢。想想看,今后可又有好阵子经常和新家的柱子撞个满怀,或是给门槛绊了脚什么的,是不是?他放了妻子的手,打开了涂白漆的木门扉。 哟,像是树木的枝叶繁茂的幽暗的院子似的。以后,冬天可就冷了。 是一座墙壁和窗子都显得
16、阴沉沉的洋楼啊。看样子,住的是德国人了,这里还留着一个里德曼的铭牌呢。 然而一推开房子的大门,他却像是受到眩眼的亮光似的,侧转了上身。 真不错。明亮得很。如果院子里是夜晚的话,这里头可就是白昼了。 黄色和朱红色的粗条纹相间的壁纸,看起来好不热闹,有点像是节庆日里那种红白相间的帷幕。深红的窗帘,明亮得像是彩色电灯一般。 有躺椅、有暖炉、有茶桌和椅子。衣橱、装饰灯家具可说一应俱全了。你过来看看他说着,急切地,像是要把妻子推倒似的,把她推到躺椅处让她坐下来。妻子就像一个笨拙的溜冰者一般,双手在空中慌乱挥摆着,在弹簧的反弹下摇荡着身子。 喂,连钢琴也都有呢。 让他拉着手,坐在暖炉旁边的一架小钢琴前面去
17、的她,就像在碰触什么怕人的东西似的,把琴键敲打了一下。 啊!还会响呢。 她于是弹起一支孩童歌来。这可能是她眼睛还看得见的少女时候学会而且依然记得的歌吧。他走进摆着好大办公桌的书斋里一看,紧邻着书斋的,竟是寝室。里头是一张双人床。床垫也一样用红白条纹的粗布料张成的。一坐到那上头去,柔软而且具有弹性。妻子的钢琴渐渐地响出了 快活的喜悦来。然而他也听见,是盲者的悲哀,偶或按错了琴键,她便小孩般地笑了起来。 喂,你不来看看好大的一张床吗?你说有多么不可思议妻子在新来乍到,不知前后高低的屋子里,竟能像明眼的少女一般,稳健迈步走到寝室里来。两个人并肩坐到床边上去,彼此手搭着背,一面还像装有弹簧的玩偶一般,
18、好乐好美地跃动弹跳了起来。妻子低声吹起口哨来,都已忘了时间了。 这里是什么地方啊? 不知道。 到底是什么地方嘛? 反正不是你家就是了。 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A.夫妻俩往山坡上走时,妻子分辨不出竹林子的风声,又对旧房子眷恋不已,说明她是一个喜静守旧的人。 B.小说中丈夫带着眼盲妻子频频换房租房,看房子时急切粗鲁,甚至把她推倒在躺椅上,说明丈夫粗俗、缺乏教养。 C.小说中妻子吹起口哨、忘记时间的细节十分传神 ,结尾借人物之口说出反正不是你家,从遐想中回到现实,很有张力。 D.小说语言冷峻、客观,许
19、多情节虽然是一笔带过,却能将人物点染得有血有肉,这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文学水准。 E.夫妻之间的言语情态纯真自然,尽管贫寒漂泊,两人一颦一笑中却饱含对生活的爱,这种反差正是小说的深刻所在。 (2)优秀的小说有一个好题目,本文以家为题,这在文章中有怎样的作用?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眼盲妻子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文章结尾妻子说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你认为她俩能找到自己的家吗?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资料 教育 资料 第一 学期 语文 寒假 作业 试题 答案 学习 精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