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控制措施.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控制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控制措施.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一 、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控制基本措施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又称医院内肺炎(N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尤为严重。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我院的具体实际,为有效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特定本措施。1、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必须遵循我院手卫生制度和采取必要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正确管理病人体位,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30-450。3、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没2-4小时一次。4、鼓励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起下床活动。5、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
2、背、以利于痰液引流。6、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7、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通常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8、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蒸馏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亲到在室内地面,防止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9、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10、其他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剂灭菌操作技术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及有关产品使用说明书执行。11、消毒剂外科、按钮、面板,使用75%
3、酒精擦拭,每天1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耐高温的物品如呼吸机螺旋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送供应室清洗消毒,干燥封闭保存。不耐高温的物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等,应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如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也可现在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处理。12、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污染来预防HAP、VAP;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13、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咪替丁和/或制酸剂。14、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包括安置于层流室,医务人员进入
4、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严格无菌操作等。15、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应该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学习培训。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分类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二、管理要求1、各手术相关科室要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并落实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工作规范和流程。2、加强对临床医师、护士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3、主动开展或配合感染管理科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4、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关规定,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5、定期分析、评估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
5、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各项防控工作。三、预防控制要点1、手术前(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
6、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2、手术中(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
7、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3、手术后(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
8、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发现手术部位多重耐药菌等特殊感染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一、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二、管理要求1、各科室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
9、明确相关人员职责。2、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3、ICU等重点科室应当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质量。4、定期分析、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5、ICU等重点科室应当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三、预防控制要点1、置管时(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2)严格按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重点 部位 感染 控制 措施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