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自荐信_超5成大学生求职者发现五险一金不兑现较常见.docx





《大学生求职自荐信_超5成大学生求职者发现五险一金不兑现较常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求职自荐信_超5成大学生求职者发现五险一金不兑现较常见.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生求职自荐信_超5成大学生求职者发现五险一金不兑现较常见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西安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还不到一个月时就被骗3次:被用人单位提前收取防违约押金,被黑中介骗了钱,甚至被疑似传销组织的不明团伙骗到了外地。现实中,还有不少大学生和他一样,在求职中上当。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9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1.8%的受访者表示周围经历过求职被骗的大学生多。55.1%的受访者认为,求职骗局中,承诺五险一金不兑现的情况较为常见,65.8%的受访者认为网上虚假招聘信息缺乏监管是大学生求职被骗的原因,60.4%的受访者建议大学生在应聘和签订劳动合同前多途径了解公司背景
2、。受访者中,男性占50.5%,女性占49.5%。受访者学历的分布情况是:初中及以下(1.4%)、高中中专(11.6%)、大专本科(80.6%)、研究生及以上(6.4%)。55.1%受访者认为求职骗局中承诺五险一金不兑现的情况较为常见本科应届毕业生陈晓宇(化名)正忙着参加春季招聘。去年秋招时,她因为缺乏求职经验多次碰壁。大多数校招都要在网上填写资料,当时为了找工作也不管网站是否正规就上传了不少个人信息,后来总是接到骚扰电话。陈晓宇觉得,个人隐私就是这样泄露出去了。去年夏天刚毕业的商东奇(化名)则认为自己入了某企业管培生的坑。说好的入职后做产品经理,被全方位培养为管理人才,结果都半年了,基本上哪儿
3、缺人就去哪儿打杂,做行政做文职。商东奇虽然对现状很无奈,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先干下去,签了合同不能马上辞职。同样是去年毕业的裴颍(化名)也对现在的公司十分不满。招聘时承诺‘五险一金’,税后5000元,签约时就变成了只有‘三险’,税前5000元。在裴颍看来,缺少任何一种保险都是失去了一份生活保障,企业这么做很不厚道。她也在准备新找一份工作,有机会就离开现在的公司。调查显示,8.3%的受访者觉得周围经历过求职被骗的大学生很多,43.5%的受访者觉得比较多,35.1%的受访者觉得不太多,2.7%的人表示没有,10.4%的受访者不清楚。具体来看,受访者认为承
4、诺五险一金不兑现(55.1%)、个人隐私信息泄露(49.1%)、过了实习期被辞退(48.3%)等三项较为常见。其他还有:实际工作与投递岗位严重不符(47.5%),被迫签约卖身契(41.7%),录用后拒绝签订劳动合同(32.9%),以及招聘企业只为宣传,不真心招人(26.8%)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陆瑶认为,大学生招聘骗局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所谓的第三方机构利用虚假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往往在招聘起初就设法骗取大学生数额不小的求职中介费,却无法兑现广告中宣传的帮助学生推荐好的就业资源的承诺;二是一些用人单位并无诚意招聘,而是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在招聘过程中设下多重隐形陷阱骗取劳动
5、力和劳动成果,比如以考察求职者为借口提出长期实习要求,最终却以各种理由拒绝和推诿之前对求职者的有关户口、薪酬和岗位等的承诺,此类招聘陷阱不易识破,甚至发现被骗后很难维权。相对而言,第二类骗局内容形式多样,给求职大学生造成的时间和精力的损失比较大,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求职计划,导致错过好的就业机会。65.8%受访者表示网上虚假招聘信息缺乏监管是大学生求职被骗的原因我周围有的同学会看学校各处角落里贴的招聘广告,就一张A4打印纸,只留联系人手机号码,看起来很不正规。陈晓宇觉得,求职被骗更多是因为学生自己缺乏防骗意识,而4年的大学生活中也并没有人教授防骗技能。中介比较坑人。商东奇就是因为一个牵线人的介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求职 自荐 求职者 发现 五险一金不 兑现 常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