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pdf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作业作业 1 1(第一至第二章)(第一至第二章)一、填空题(每空一、填空题(每空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 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2.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整合性的
2、教育内容与力量观、 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3.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要经历动作活动、 自我中心自我中心、 早期的合作早期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4.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5.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则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6.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安全型安全型与不安全型或焦虑型不安全型或焦虑型两大类。7.
3、共情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 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8.所谓观察学习, 就是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保持过程、 动作再现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9.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0.埃里克森认为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要经历三对主要矛盾:信任对不信任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主动对内疚动对内疚。二、简述题(每小题二、简述题(每小题 5
4、5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1.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有三: 一是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践经验,以为今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思想资源。二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三是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最终任务。2.2.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答: (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
5、过程首先, 婴儿的社会认知的发生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 即区分认识人类客体与非人类客体、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自我与非我的过程。其次,这一过程还表现在儿童不同情绪情感、行为意图及社会规则的认识上。塞尔曼认为,在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中,能否区分他人有意与无意行为是早期发展中的关键一步,之后儿童才能逐渐理解人们在同一行为中可能有多种意图。在此基础上,儿童发现对于同一事件自己和他人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反应,也就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儿童对自我、他人、社会关系、社会规则以及对人的情绪、情感、行为意图、态度动机、个性品质等第 1 页 共 19
6、 页的认识并非同时开始,发展也是非等速的。其发生发展的总趋势是从认识他人到自我,到相互关系;从认知情绪到行为,再到心理状态;从认识身体到心理再到社会。而同一年龄的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也是有差异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者也认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与一般认知发展并非完全平行。 它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研究。 不少研究证明,儿童智商与其观点采择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一般是中等或偏下。因为当儿童的一般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个体社会认知能力就更多地受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儿童社会认知的对象既包括人及由
7、人构成的社会关系, 也包括其生活的社会环境。 儿童不仅是认知者,而且是积极的行为者,他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认知社会的。已有研究表明,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与其社会交往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儿童同伴互动对社会认知有促进作用。其次,儿童交往的需要和动机与儿童社会认知的水平有密切的关系。3.3.电视可能给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哪些电视可能给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哪些? ?答:这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1)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在认识上与现实产生距离。电视虽然是来自于现实,但是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可能有很多与现实不符的内容和画面。儿童由于理性思维能力
8、还处于低级阶段,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感官认识世界, 感受世界, 如果他们长期接触这样的舅母, 就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2)电视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现实的交往关系,影响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看电视是在户内进行的,儿童看电视越多,相应的户外活动时间就会减少,亲子间、同龄人间的接触也会减少,这样可能影响到儿童现实的社会性交往,进而影响到交往能力的提升。(3)一些不健康电视节目可能导致儿童学习模仿,对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电视节目中,存在相当一部分思想不健康,或者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如暴力、凶杀、毒品等内容,而电视节目中不清晰的价值导向也使儿童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而一些电视节目也有可能刺激儿童已
9、有的内心不良感受,加深不满情绪,使儿童出现憎恨、反叛等心理,进而产生一些问题行为。除电视之外,计算机和网络也日益成为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作为教育者,应趋利避害,利用这些现代化媒体的长处,避免它们可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4.4.简述幼儿教师的积极期望与恰当要求如何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简述幼儿教师的积极期望与恰当要求如何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答:皮格马利翁效应清楚地说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产生的教育影响。 在幼儿园阶段,由于幼儿基本上还处在他律阶段,非常看重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也会有想作一个“好孩子”的愿望,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期望和要求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社会化。研究观察表明,当
10、幼儿教师对儿童有高期望时,在情绪、身体语言、口头语言、教学材料、赞扬和批评等不同水平上,教师都表现出这种高期望。如会更经常发出微笑、点头、注视儿童、谈话、提问、提供更多的游戏学习材料等积极行为。而被教师寄予希望的儿童,在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的基础上,与教师更容易形成融洽的关系, 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 对待学习,更加自尊自信、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反之,被教师漠视,处于低期望状态的儿童则更容易表现出一些消极的行为。5.5.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答: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幼儿初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
11、简单再现,而且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此后,儿童对成人的评价不轻易再现,如评价不正确,儿童会有反抗的表现。一直到幼儿晚期,幼儿才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而且,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比较简单,一般是两分法的评价方式,如“好”与“不好”;“聪明”与“笨”等,很难象成人一向作出全面细致的区分。由此,幼儿园教师在对儿童进行评价时候要慎重,需要更正客第 2 页 共 19 页观。而且尽量少给孩子定性的评价,避免孩子因为老师的评价而对自我评价产生偏差。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在幼儿阶段,儿童的行为由于还受情绪的影响比较大, 所以在对自我进行评价时也会显示出情绪化的特征。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还停留在自己外部
12、行为的评价上,如学前儿童基本能评价自己的外貌特征(如高矮、胖瘦等) ;而全面、概括地评价自己各方面能力水平的能力还比较低。三、论述题(每小题三、论述题(每小题 1515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1.1.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课程的关系。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课程的关系。答:陈鹤琴先生将五大领域比喻为人的五指,息息相连,五指活动的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张教育的网,它们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中。不过在这一张网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即一切的教育都在帮助孩子
13、建立与世界的一种恰当关系,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有益于人类的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 我们不仅让儿童学会科学的认识与探究客观的世界, 还要认识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客观世界所承载的责任;幼儿语言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正确与流利的表达,还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真诚与善意;幼儿艺术教育不仅仅让孩子学生欣赏与创造美,还让孩子体验与领会人性之美。这些关系的层面,人性的层面就是社会教育需要关注的,因而,社会教育存在于所有领域课程之中。 (4 分)这几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一个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为轴心的椎体来表示, 底面是健康教育, 椎体的三面分别是语言、科学、艺术教育,椎体的轴心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从这一
14、图示可以发现几大领域是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极大地依赖于其他领域的内容,但它处于课程领域的中心与核心地位。 (4 分)我们认为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地课程领域提出, 更多具有研究上的意义, 而不是实践上的意义。课程实施中,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对儿童教育是自然应当是整体的。不过对课程领域的相对区分也有它必要的实践意义,虽然我们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更多遵从幼儿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知识的逻辑,但生活与知识也不是完全对立的,有组织的教学中按照幼儿知识学习的特点组织教学也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因为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方法,如品格、态度的学习与语言或操作技能的学习就有很大的
15、不同,作为教育者自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学习特点来设计不同的教育活动,采用不同的影响方式,这才能保证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这种区分从教的角度看是帮助教育者形成更科学与恰当的教育意识。不过在实践中,教育者越是能将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与实施,那对儿童的发展就是越有益处的。2.2.试论述幼儿教师如何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的精神环境?试论述幼儿教师如何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的精神环境?答: (1)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交往的气氛,增加交往的机会。例如,对于刚入园的儿童,教师可以让他们互相介绍自己,使他们逐渐消除陌生感的胆怯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了解别人的需要,学会共
16、情。 (4 分)(2)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在生活中或学习中出现了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帮助解决。如一个幼儿摔倒了,教师可以让其他小朋友把他扶起来;一个幼儿的手工总是做不好,教师可以让做得好的幼儿教他;幼儿之间出现了争执,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自己解决,提高协调的能力。 (4 分)(3)还可以通过节日庆祝活动、故事会、合作游戏等活动形式,使儿童增进了解、增进友谊,把班级建成一个团结、温暖的家庭。除此之外,幼儿园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之间互相关心、合作可以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给儿童提供了耳濡目染的
17、学习机会。因此教师之间要友好,工作上要配合,不当着孩子的面说别的老师坏话,不诋毁同事,不互相拆台。班级教师乃至全体教师之间,都应尽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温情的精神环境。 (4 分)四、分析题(每小题四、分析题(每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第 3 页 共 19 页涛涛的爸爸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 为了更好的照顾儿子,他为儿子请了两个保姆,一个专管儿子的生活,另一个专管接儿子上学下学。涛涛爸爸认为保姆就是应当服务与服从于主人的需要与要求,所以对她们总是用命令的语气说话。保姆到幼儿园接涛涛下学,本能在班里能干的涛涛只要一见到保姆来了,就会支使她做这做那,并且也总是用命令的语气和
18、她说话。请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涛涛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如何对涛涛进行教育引导。答:亲子关系是儿童自出生后最先接触的人际关系,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式,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的概念解释了儿童模仿的过程,认为在社会情境中,儿童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获得并仿造出一连串新的行为, 并且观察到他人行为产生的后果, 也就受到了一种“替代强化”。(3 分)儿童模仿父母的行为、态度的机制是复杂的。有的学者认为儿童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的情感接纳或者避免惩罚,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儿童的这种行为是受动物性本能的驱动,试图通过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来获得对周围环境的控制。由此,家庭中的父
19、母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儿童的模仿提供良好的榜样。(3 分)教育者既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自身行为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也要在幼儿园中通过一定的活动(比如角色扮演,讲故事的方式让涛涛学会尊重帮助、关心与照顾我们的人) (4 分)五、应用题(每小题五、应用题(每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结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要求, 分析自身的专业状况, 并结合自身实际设计具体的学习计划与目标。(答案略)(答案略)作业作业 2 2(第三至第四章)(第三至第四章)一、填空题(每空一、填空题(每空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作用来看可以将其功能划分
20、为定向定向、调控调控与评价功能。2.在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3.方向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价值性, 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合宜性宜性。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5.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 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生活经验幼儿的兴趣与生活经验, 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也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6.学
21、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随机性和无意性、 长期性和反复性、 情感驱动性情感驱动性、 实践性。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策略主要有:基于活动的渗透式组织基于活动的渗透式组织、 基于核心主题的整合性组织、基于经验的拓展性组织基于经验的拓展性组织。8.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试误与练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强化练习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9.共情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 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10. 陶冶法的最大特点
22、是潜移默化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二、简述题(每小题二、简述题(每小题 5 5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1.1.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整体性原则。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整体性原则。答:整体性原则即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 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这种整合观包括横第 4 页 共 19 页向的类别整合与纵向的层次整合。横向的类别整合包括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发展目标的整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这三方面的协调发展,避免只重认知而忽视情意和行为发展的现象。是一个整体,它应当包含避免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培
23、养和行为习惯培养,要把三者有机的协调起来。横向的类别整合还包括各教育系统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整合,即家庭、社会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要基本一致,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纵向的层次整合主要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各层级目标的整合,即各相连层级间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2.2.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及其特点。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及其特点。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就社会领域提出以下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
24、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第一,规范性。第二,共通性。第三,学习结果导向性。第四,可分析性。第五,可扩充性。3.3.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答: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取得家长的信任。(2)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3)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4.4.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 (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
25、(3)在制度上是明确的和必要的。(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或暗示性的5 5、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生活性与适宜性的内涵及其运用要求。、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生活性与适宜性的内涵及其运用要求。答:生活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当尽可能从儿童的生活出发, 选择基于儿童生活经验与生活实际,并能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内容。适宜性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根据目标,儿童发展及社会文化发展需要选择有助于幼儿发展,同时也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内容。前一原则是从学习的经验基础提出的,后一原则是从学习的发展水平提出的。根据这两条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意:(1)选择幼儿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完整 word 学前 儿童 社会教育 形成 考核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