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浅谈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docx
《浅谈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浅谈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浅谈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浅谈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论文摘要:自1974年开始研究碾压混凝土大坝以来,该项技术已取得了巨大进步。现在,在气候条件不同的许多国家中,都在修建碾压混凝土大坝。正在建造的碾压混凝土大坝比其他类型的坝多。碾压混凝土大坝的高度和体积已大大增加。本文阐述了国外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及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 国外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碾压混凝土技术是干硬性混凝土利用土石坝施工工艺,以振动碾压实的一种新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混凝土大坝柱状浇筑法。它具有机械化程度高,
2、缩短工期,简化施工程序,节省投资等特点,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大坝首选坝型之一。巴西、美国等碾压混凝土坝多采用粗放、快速模式建坝,对坝体防渗、温度控制与防裂、层面结合等技术要求较宽,对碾压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不严。由此导致混凝土裂缝、渗漏问题时有出现,并视为常规。日本采用层间间断模式浇筑上升。层间结合,不受初凝时间的限制,导致碾压混凝土层间结合不良,坝体整体性由此造成影响,并在层间造成渗水通道,影响坝体稳定和美观。国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方面,对其质量管理研究较少。1974-1982年,巴基斯坦在修复塔贝拉水利枢纽建筑物时,利用枯水期浇筑了250多万m3的RCC(混凝土),可将其看作
3、是RCC发展的最重要的里程碑。采用筛选的当地材料,其最大粒径150mm、细料(小于0.075mm)用量约为10%。硅酸盐水泥用量开始为133.5kg/m3,后期为110 kg/m3,混凝土连续式混凝土凝土拌和设备拌制,用自卸卡车运往浇筑地点,用振动碾压实。在实现混凝土高速浇筑工艺方面,塔贝拉采用RCC的经验是成功的。日本碾压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坝工程事务所的领导下于1974年开始研究的。日本首次采用这项新技术(起名RCD法)是1980年修建的89m高的岛地川坝和玉川坝基础板浇筑。碾压混凝土胶凝材料(70%硅酸盐水泥和30%粉煤灰)用量130kg/m3。1974年美国陆军工程师团研究了碾压混凝土重力
4、坝方案,作为土坝设计替代方案,为1982年竣工的柳溪坝奠定了基础。此坝是世界上第一座全部采用RCC修筑的不设段间缝的大坝。坝高52m,坝顶长518m,混凝土方量33万m3。混凝土采用破碎的人工骨料拌制,骨料最大粒径76mm,细粒料用量4%10%。胶凝材料视不同坝区而定。水泥用量47 kg/m3,粉煤灰用量19kg/m3,大坝内区RCC浇筑层层厚为2434cm,并采用激光束控制浇筑质量。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二十世纪70年代由国外首先起用,我国于80年代初开始研究,并于1986年建成了第一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福建省坑口大坝。在推广初期,部分学者对层间结合、坝体防渗等产生疑虑和争论,曾一度减缓了碾压混
5、凝土坝的应用进程。随着深入的试验研究,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及施工机械、施工工艺的改进,先进科学的设计理论和实践,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不断提高,日趋完善,解决了各类问题:采用高掺粉煤灰等外掺料,选用适宜水泥、砂石骨料、优质复合型外加剂、核子水分-密度仪国产化研制;石料对碾压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对碾压混凝土拌和、运输、摊铺、压实的机械设备不断改进,调整了混凝土稠度Vc值的控制范围;坝体防渗结构的演化发展;在混凝土摊铺、浇筑及分缝处理,分层碾压、模板工程等施工工艺不断改进和提高,研究了变态混凝土、斜层平摊铺筑、诱导缝施工及恶劣环境下的施工技术等新工艺,进一步提高了碾压混凝土大坝的质量,对垂直、水平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水利工程 碾压 混凝土 施工工艺 施工 技术 现状 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