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孙权劝学教案汇编九篇.docx
《2022年关于孙权劝学教案汇编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关于孙权劝学教案汇编九篇.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关于孙权劝学 教案汇编九篇关于孙权劝学 教案汇编九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化工作者,时常会须要打算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孙权劝学 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孙权劝学 教案 篇1学问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驾驭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娴熟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品尝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体会
2、人物的语言特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朗读法,揣摩探究法,点拨法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 )A、魏国 B、蜀国 C、吴国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 )A、关羽 B 、吕蒙 C、鲁肃二、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供应政治借鉴。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
3、明,三国时吴国名将。三、朗读感知课文1、听朗读课文,留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探讨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显出惊异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骄傲的语气2、疏通文意。要求:同学们间相互翻译句子,把有疑问或不懂的词、句作符号。3、检查自学状况。词:(1)卿今当涂掌事;掌管国家大事(2)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 莫非(3)
4、但当涉猎 只 粗略地阅读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2)卿言多务,孰若孤? 比得上4、说明划线词语的意思(见PPT)5、口译全文当时,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管事了,不行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孙权说:“我莫非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吕蒙于是起先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天下大事 ,非常惊异地说:“以你现在的才能、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
5、挚友,然后分别了。其次课时四、精读课文(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告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进步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以分为几层?可分两层。1、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2、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二)、朗读并理解:1、第一部分主要采纳什么描写? 对话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_涉猎,见往事耳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亲近、关切和期望的一句话是_ 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 _(三)、朗读其次层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白什么?非常惊异的神态
6、,吕蒙的改变判若两人,使鲁肃即惊讶,又不由自主的发出赞美。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进步后感到很骄傲、自得,和当之无愧的坦然看法。3、“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白什么?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4、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5、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描写)6、为什么“士别三日,
7、即更刮目相待。”因为状况是在不断改变,人也在不断改变,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7、评价孙权、吕蒙、鲁肃?孙权: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善劝)吕蒙: 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 (好学)鲁肃:鸟随鸾凤飞腾远, 人伴贤良品德高。 (敬才、爱才)五、总结、归纳:孙权:关切下属、平易近人、谆谆善诱劝吕蒙:前:才疏学浅(吴下阿蒙)后:好学、自信(刮目相待)8、请说明“吴下阿蒙”并造句。“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泛指缺少学识才能的人,比方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例句)你还不知道吗
8、?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9、请说明“刮目相待”并造句。“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10、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六、比较阅读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课文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吕蒙和方仲永的不同?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方仲永: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七、揣摩语气朗读课文,留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
9、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八、探讨、质疑。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说出来,大家来帮帮你。孙权劝学 教案 篇2一、教学设想本文是历史典故,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告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进步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以往的教学中,多以老师翻译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学生记忆文言词语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育学生在课堂内外探讨问题,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
10、生观,价值观”的理论指导下,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挖掘文章内涵为主,老师主动参加,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驾驭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2)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3)使学生懂得“好学”的重要性。二、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师:想必同学们都看过三国演义,谁能说出里面称霸天下的三个枭雄?生:(不难回答)师:他们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个人不仅仅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思想家。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孙权手下有一个草莽英雄吕猛,英勇善战却不习文,后经孙权劝说,成为学识英博之士。孙权原委是怎样劝学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11、把这个故事补充完整。(二)、学生自读课文可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或小组探讨理解文意,驾驭课文的整体内容。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中的文言常用词语,可采纳小组相互提问的形式在班内沟通,老师适当提示,指导,使学生驾驭基本的文言文学问。(三)、探究课文内容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2,吕猛是如何做的?3,鲁肃为什么与吕猛“结友”?(这些内容的理解也可采纳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并可加以适当的发挥,进行表演。在编写剧本,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深化探讨课文,同时,表演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三、畅谈感受1,吕猛的改变对你有什么启示。2,试将
12、本课与伤仲永作比较,一个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幼年不学,毫无所成。谈谈你的看法。3,你是怎样看待学习的?四、作业在日记中写写学后感。孙权劝学 教案 篇3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2、驾驭文言字词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重点: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打算、课内教授相结合)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
13、的道理。教学设想: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课时:1课时预习: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登记疑点。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当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学问和修养,并给我们供应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三、全班朗读全文。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当留意的读音。四、字词过关。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孙
14、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沟通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说明词义。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给学生2分钟的沟通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五、翻译全文。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老师总的指导)六、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战胜关羽呢?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请大家再次深化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孙权吕蒙我们在最终一课中学了许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
15、、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实行了什么描写方法呢?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相互沟通。七、总结。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假如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相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八、作业。1、小练笔(任选一题):(1)细致阅读课文,想想吕蒙改变对你有什么启示?(2)小作文当吕蒙遇到方仲永2、新学
16、案第15课。孙权劝学 教案 篇4教学目的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学问的海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知我
17、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供应历史阅历和教训的。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探讨探讨,自读理清课文情节。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纳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
18、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告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板书重要字词,疏导理解)请位同学复述故事也许内容(板书) 孙权 劝学吕蒙 辞学就学鲁肃 大惊结友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再一次理清课文。4、把本文改编为课本剧,请四位同学上台表演。(课前已做好打算)三、课文研析依据“自学导题”,以探讨方式自学课文。(1)孙权为什么要劝告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2)孙权是怎样对吕蒙进行劝学?(3)本文是怎样证明吕蒙学有成就的?采纳了什么手法来证明?(通过吕蒙与鲁肃的“争论”来表
19、现) (侧面描写)(4)试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孙权关切部下、耐性规劝,吕蒙虚心接受听取别人的看法)(5)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通过这则故事可以告知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四、扩展训练在课堂练习本上说明“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五、总结大家这一节课肯定有很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大家谈得特别好。本文通过
20、孙权劝说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知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养分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欢乐的成长。孙权劝学 教案 篇5教学目标1、训练文言文朗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体会文言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之美;2、在诵读、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品析实力;3、结合自身实际,学习从人物身上折射出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文言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之美。课时支配一课时课前打算反复朗读课文,做到字音、停顿精确无误;查阅资料,了解资治通鉴和文中的主要人物的基本状况。教具多
21、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沟通课前搜集的材料:1、文学常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2、主要人物: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国君,吕蒙和鲁肃是吴国的将领,鲁肃比吕蒙年长且地位高。老师展示课件资料,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诵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读得精确而有韵味;2、学生听读,标划生字注音和节奏;3、学生朗读,老师指导。三、理解课文1、学生比照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并标划出疑难字词;2、小组合作探究,初步解决疑难,做好记录;初:当时。 今:现在。岂欲:莫非想。 但:只是。孰若:谁比得上。 即:就。遂: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关 劝学 教案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