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认识厘米》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x
《2022年《认识厘米》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认识厘米》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认识厘米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识厘米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相识厘米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相识厘米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上册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阅历和基础,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学问的综合,涉及数、数数、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等,针对二年级的小挚友的认知实力来说,也可以说难点了。学问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学问。“相识厘米,用厘米量”这一节课的目的在于
2、通过视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视察实力、动手实力。一、从实际须要动身,让学生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教学时,我创设了“我想给同学们配桌布”的情景,配桌布必需知道桌子的长和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测量长度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实物作测量标准去量桌子的长,结果量得的数量不一样,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须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使学生感受到学问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二、向学生供应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这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
3、活动课,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后,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设计了视察直尺,利用学生已有生活阅历,让他们通过视察、沟通,驾驭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育学生的视察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相识1厘米,支配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其次次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许多,如:手指的宽度、一节手指的长度、牙齿、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
4、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沟通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也有的学生实行其它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数的方法,通过让他们对比,明白前一种方法便利且快。在推断中,使学生驾驭正确的测量方法。但也是可以的,我想体现方法多样化,注意学生的自主性。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在学生驾驭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爱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觉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高,他们起先量书本、练
5、习本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有的量刀子等,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但无论怎样细心设计的课,都会有问题的存在:(1)学生视察的实力较弱。低年级学生视察不全面,简单走偏。因此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多熬炼学生,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视察问题,努力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2)学生“估”的实力要加强。估一估较短物体的长度时,比较接近实际长度,但估计较长的物体时,误差太大。根本就不知道大致在哪个范围。这应当和平常的生活实际有点关系,现在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数学比较生疏,那又如何叫他估得准呢?所以数学肯定要
6、和生活紧紧联系起来,要让学生在数学中常常感受到生活的味道。相识厘米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在教授相识厘米时,我提出问题:“你能用自己的方法量一量课桌有多长吗?”小挚友们起先动手测量。结束后全班集体沟通:我用直尺量的,大约7把尺长。(我让课前打算直尺的,所以大多数小挚友选用这种方法。但他们不相识测量单位,所以只能这样说。)我用数学书量的,大约5本。(好方法,但是说的却不够完整)我用手量的,大约9下。(他知道这个意思,表达的却不是很好,应当是9拃长。)让他们实际动手操作了,所以小挚友们都有话想说,而且不一样的方法。在介绍测量工具时,先让他们细致视察直尺上面有些什么。他们发觉了数字和小竖线。接着我就介绍
7、,这些小竖线叫做刻度。其实直尺上还有个地方你没有发觉呢。“cm!”“厘米!”各种声音都出来了,只相识汉字,不相识字母。“刻度0到刻度1,这么长是1厘米。”我边说边用手在黑板上比划(黑板上是课前画好一把放大的直尺的一部分)。你能找出其他刻度之间也是1厘米长吗?有两个小挚友举手,站起来回答正确。我狠狠的表扬了他。还有谁知道吗?这次举手的人明显增多了,在前一个小挚友的提示下,他们能仿照着说出来。“你们能用手在自己的直尺上指出2厘米、5厘米有多长吗?同桌之间说一说。”忽然班里人声鼎沸,同桌探讨的声音此起彼伏,不一会,班级里宁静了,他们都说好了,都指出来了。真是一群聪慧的孩子!有了前面测量的基础,例2、
8、例3的教授就很简洁,孩子们一眼就能看出铅笔刀和红色线段的长度,并能填写完整。前面的几道例题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探究发觉,驾驭的很坚固,后面的作业也完成的很顺当。不过,由于时间关系,今日的课时任务没有完成。但我并不担忧,反倒有些欣慰。因为我发觉,他们喜爱用直尺去测量身边的物体,并且能够精确的测出结果。相识厘米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在教化教学活动中领悟着新理念,尝试着新方法,课后仔细总结并写出教学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相识厘米这一节课后,我结合听课老师的看法以及学生们在课堂的表现,刚好对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觉得比较好的地方:1、让学生参加本节课的目标制定在
9、出现课题后提问:“看到相识厘米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思索后提出,生1:为什么要相识厘米?生2:相识厘米对我们有什么用?生3:1厘米有多长?生4:用厘米怎样去量?生5:这支铅笔有几厘米长?生6:用尺子怎样量课本的宽?学生主动主动参加到本节课目标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2、体现两个“转变”(1)学生充分视察尺子,发觉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竖线(刻度线),厘米(这把赤字的长度单位);(2)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答案多样化:有刻度1到刻度2、有刻度2到刻度3、有刻度6到刻度7、有刻度12到刻度13、有刻度17到刻度18等;(3)以小组为单位量纸条
10、的长度,有从刻度0起先量起、有从刻度1起先量起、有从刻度2起先量起、有从刻度4起先量起等。在这一环节,老师以挚友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老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他们敢说敢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子,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沟通合作、自主探究出厘米的有关学问,特性得到了发展,各方面的实力得到了提高。相识厘米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但对厘米和米
11、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没接触过,相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须要经验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详细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沟通反思,形成理性相识。这对于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下面就这一单元的教学谈谈我的想法和做法。1.让学生经验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建立表象在作业中,学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棵大树高40厘米。”“小明的身高130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缘由是没有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显明的表象。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米和1厘米有多长,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入手,让学生通过视察和比较,我还
12、为每个孩子测量了身高。从而建立起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联想和比较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相识厘米和米比较抽象,必需借助肯定的物体来相识理解。比如说在描述树有多高时,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我们教室的门有多高,再通过比较,树要比门高多了,所以描述树的高度应用米来作单位。3.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和估计实力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估测的方法,来估计物体的长度高度。而估计在本单元中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1厘米、1米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简单遗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概念,可通过让学生用自己身上的“尺”来估一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记住这些身上的“尺”,对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和进行估测都很有帮助。当然做到以上三
13、点是远远不够的,在平常的交谈中,还可以有意无意地拿出这些学问和学生一起练习复习,也能让他们感受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相识厘米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在教化教学活动中领悟着新理念,尝试着新方法,课后仔细总结并写出教学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相识厘米这一节课后,我结合听课老师的看法以及学生们在课堂的表现,刚好对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觉得比较好的地方:1、 让学生参加本节课的目标制定在出现课题后提问:“看到相识厘米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思索后提出,生1:为什么要相识厘米?生2:相识厘米对我们有什么用?生3:1厘米有多长?生4:用厘米怎样去量?生5:这支铅笔有几厘
14、米长?生6:用尺子怎样量课本的宽?学生主动主动参加到本节课目标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2、 体现两个“转变”(1)、学生充分视察尺子,发觉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竖线(刻度线),厘米(这把赤字的长度单位);(2)、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答案多样化:有刻度1到刻度2、有刻度2到刻度3、有刻度6到刻度7、有刻度12到刻度13、有刻度17到刻度18等;(3)、以小组为单位量纸条的长度,有从刻度0起先量起、有从刻度1起先量起、有从刻度2起先量起、有从刻度4起先量起等。在这一环节,老师以挚友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宽松、
15、和谐的学习氛围,老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他们敢说敢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子,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沟通合作、自主探究出厘米的有关学问,特性得到了发展,各方面的实力得到了提高。3、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等于课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要创建性的运用教材。于是,我结合生活实际,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在尺子开端有磨损或折断的状况下,怎样去量?”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小组探讨探究出测量的方法,注意培育了学生遇到问题会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实力。不足之处:这节课学问量大,头绪多。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
16、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重视。1、在学生提出目标后,我没有刚好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再对重点重述一遍,让每个学生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在学生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2厘米、4厘米这一环节时,采纳的是“问答式”,而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提问,学生答;3、在学生量纸条这一环节,学生出现了:(1)从刻度0到刻度10,纸条长度10厘米;(2)从刻度1到刻度11,纸条长度10厘米;(3)从刻度3到刻度13,纸条长度10厘米;(4)从刻度6到刻度16,纸条长度10厘米;在学生答出纸条长度是10厘米后,我问到:你们怎么知道的?学生纷纷说是通过数尺子上的大格知道的。“还有简洁的方法吗?”问题提出后却没有留给学生充分视
17、察、思索的时间,而是有老师一句“用终点刻度减去起点刻度就等于实际长度”一带而过。相识厘米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在一年级的时候,同学已经相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本堂课是在实际活动中相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通过实际丈量使同学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理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实际操作中敏捷运用。反思自身的教学,有以下可取之处与缺乏之处。成功之处:1确立难点,重组教材。教材中是相识分米在先,而我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先引入毫米的相识,我想毫米是同学现在相识到的最小的一个长度单
18、位,对同学来说有肯定的难度。2借助多媒体的一些演示,使同学建立直观的表象。如毫米的相识,我让同学利用手中的直尺进行学习。首先引导同学视察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是一厘米,然后找一找1毫米是从哪里到哪里,1毫米和1厘米是什么关系?再借助多媒体把1厘米长度放大,使同学能清楚地视察到:1厘米被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是1毫米。通过数一数得出1 cm =10 mm,形成毫米的概念。3通过用手比划长度单位的嬉戏,手脑并用,加深印象。同学知道了一毫米有多长,但印象不深。如何使同学在脑中建立1毫米的表象,除了用眼视察,还须要用手比划。让同学细致视察1毫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通过动手比划,加深同学对毫米
19、的印象。缺乏之处有很多:1、虽然打算了较多实物,以为同学很熟识,就出现了一下,没有让同学摸一摸感知它们的长短。2、1厘米的“一半”(中间的长线表示)就是5毫米,引导同学发觉,可以不用逐一小格的数。3、画线段时应当演示,提示同学留意画上端点,标上长度,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4、班级人数多,操作活动多时,同学的留意力易分散,课堂的节奏、课堂的调控也是值得我考虑的问题,如上课指令应特别明确,让同学很明确何时“起先”何时“结束”5、为人处世低调的我,不知不觉中会把把这种低调的心情带入了课堂,赐予他们的激情和激励太少了。对于二年级的小挚友来说,他们须要老师赐予更多激励与确定的话语。6、课件的取与舍,怎样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厘米 2022 认识 厘米 年级 数学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