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传染病医院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doc
《三级传染病医院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传染病医院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级传染病医院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评审标准评审要点MQI.20.1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MQI .20.1.1依据输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C】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相关管理制度。2.有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B】符合“C”,并1.科室按照输血工作的相关管理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并得到落实。2.职能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追踪与改进成效评价,
2、有记录。【A】符合“B”,并输血科和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100%,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操作。MQI.20.1.2有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并履行工作职能。 【C】1.有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和职能管理部门,履行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职能并有活动记录。2.组织全院性有关输血知识的学术活动。3.有“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B】符合“C”,并1.输血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输血工作。2.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并有记录。【A】符合“B”,并有全院输血管理工作的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输血工作的机制。MQI.20.1.3医院有临床输血反应处理规范和应急用血预
3、案、采集血标本等制度与流程,并遵循。 【C】1.有临床输血相关具体制度与规范:(1)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2)有应急用血预案。(3)有用血申请流程,用血流程和输血管理流程。(4)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2.有相关制度、流程的培训与教育,并有记录。【B】符合“C”,并输血科和各临床科室(如各手术科室、急诊科、血液科等主要用血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共同落实输血管理相关制度。【A】符合“B”,并职能部门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追踪,持续改进有成效。MQI.20.2设立输血科,具备为临床提供 24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MQI.20.2.1 有独立建制的输血科(血库
4、),人员结构、房屋设施和仪器设备均符合规定要求。【C】1.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设置输血科,与临床科室诊疗需求相称。2.输血科人员具备输血、检验、医疗、护理等专业知识,并接受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和考核。3.输血科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资格,从事临床输血治疗工作五年以上,有丰富的输血相关临床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4.输血科工作人员无影响履行输血专业职责的疾病或者功能障碍。5.输血科的房屋设置远离污染源,靠近手术室和病区,采光明亮、空气流通,布局应符合卫生学要求,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分开,至少设置入库前血液处置室、血液标本处理区、储血室、发血室、相容性检测实验室,有必要的消毒设施。6.必备基本设备:2
5、6储血专用冰箱、-20以下储血浆专用低温冰箱、28试剂储存专用冰箱、28标本储存专用冰箱、血小板保存箱、专用血浆解冻箱(溶浆机)、血型血清学离心机、专用取血箱、恒温水浴箱、标本离心机、显微镜、计算机及信息管理系统等。7.血液保存环境条件符合规定。【B】符合“C”,并1.输血科实验室建筑与设施符合GB 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业务区域与行政区域分开,用房面积达到相关要求。2.人员数量符合规定要求(人床比例为180120或人与年发血量比12000U)。【A】符合“B”,并输血科独立设置,人员结构合理,形成梯队。MQI .20.2.2具备为临床提供 24小时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
6、床工作需要。 【C】1.与指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能24小时7天供血。2.有血液库存量的管理要求,能24小时7天为临床供血。3.有应急保障(通信、人员、交通)。4.无非法定渠道用血和自采、自供血的行为。5.有输血信息管理系统。【B】符合“C”,并有特殊用血的应急协调机制。【A】符合“B”,并临床对供血管理工作满意。MQI.20.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制定合理的用血计划和安全储血量,确保抢救和急诊用血。根据供血单位血液预警信息,协调临床用血;开展对医务人员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血。MQI.20.3.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 【C】1.医院对输血适
7、应证有严格管理规定,定期评价与分析用血趋势。2.医务人员掌握输血适应症相关规定,做到科学、合理用血。【B】符合“C”,并1.主管部门会同输血科对各临床科室(如各手术科室、急诊科、血液科等主要用血部门)合理用血,落实输血适应证的规范要求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督促整改。 2.自体输血率达到25%。【A】符合“B”,并1.自体输血率达到35%。2.科学、合理用血相关评价指标(如输血申请、用血适应症合格率、成分输血比例、自体输血率等)均达到相关标准。MQI.20.3.2开展对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血。 【C】1.为临床医师、护理人员提供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每年至少一次。2.医
8、院有规定将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B】符合“C”,并1.各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2.临床科室将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3.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A】符合“B”,并主管部门每季度对各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MQI.20.4开展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重点)MQI.20.4.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的制度。(重点)【C】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的制度。(1)有计算机管理设施用于
9、血液管理。(2)有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的登记制度,工作记录等资料保存完整(电子文档有安全备份)。 2.使用血液存放环境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1)不同血型的全血、成分血分型分层存放或在不同冰箱存放,标识明显。 (2)储血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与记录。(3)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符合要求。(4)贮血冰箱定期消毒,记录保存完整。 (5)贮血冰箱定期进行细菌监测,记录保存完整。3.输血器械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4.血袋按规定保存、销毁,有记录。5.一次性输血耗材进行无害化处理,有记录。【B】符合“C”,并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A】符合“B”,并主管部门按照
10、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MQI.20.4.2输血前,对从血库领出血液进行检查核对。(重点)【C】1.输血前,按照规定的流程检查从血库领出血液,做到准确无误。(1)按规定检查从血库领取的血液必须核对已和受血者作过交叉配血试验的血袋,并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2)血液发出前,必须书面确认用于输血的血液,以及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无误。(3)血液发出前,血液相容的记录标签必须紧附在血袋上。(4)标签上需要注明受血者身份的两种标识代码、相容试验的结果,以及供血者的编码。输血结束前,标签和血袋同处存放。(5)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
11、染迹象,以及其他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2.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按规定流程执行核对。【B】符合“C”,并输血科与临床科室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A】符合“B”,并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MQI.20.4.3有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重点)【C】1.医院有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的血液管理制度。(1)医院要有明文规定流程确保患者在确认过程中、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的监测中的安全。(2)输血前须准确核实受血者和所用血液,而且必须于输血前在患者的床旁进行,必须有记录。由两名工作人员来核
12、对。 (3)明确规定从发血到输血结束的最长时限。(4)制定使用输血器和辅助设备(如血液复温和细胞过滤器)的操作规范与流程。 (5)若使用血液复温系统在温度超出允许范围时,要用报警来提醒使用者。(6)明确规定只有法规明确可以加到血液中的药物或已有证据表明加到血液中是安全的、不会对血液成分造成不良影响的某种药物才可以加到血中,否则,一般只有0.9%的氯化钠可以加到血液或血液成分中。(7)为患者输血的护理人员须经输血过程的全方位培训。(8)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要全程监测患者,以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征兆,记录在病历中。(9)输血操作者的姓名、输血时间、输用的血液成分类型和数量、监测患者的证据,以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级 传染病 医院 输血 质量管理 持续 改进 评审 标准 细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