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1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1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1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1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14.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会写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到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4.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2.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穿越时空去与一位古代的伟人对话,他就是孟子。谁能说说你对孟子的了解。(生举手答)今天我们一
2、同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课题:学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们知道“学弈”是干什么吗?(学下围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对,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在书上做记号。2.指名读课文,师相机正音。3.课件出示本课易读错的字词,学生齐读。(诲、惟、鸿鹄、弓缴、弗、矣、与,强调“为”是个多音字)4.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分小组自学,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2.理解句意。(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的人。)(2)使弈秋诲二
3、人弈。(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3)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四、品文明理,提升感悟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而第二个人在学习时却三心二意,所以结果不同。)2.请同学们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任何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成功。)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五、指导背诵1.让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停顿提示,反复诵读。2.教师引导学生先将课文分层次,然后根据提示背诵。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
4、讲述一个关于孔子的小故事。2.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3.老师出示孔子的画像课件,并简单介绍孔子。孔子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博学的人)然而,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1.请同学试读,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字,请圈出来,与同桌交流。2.指名同学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错的语句。3.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语速、语气)4.全班放声齐读课文。三、精读课文,理解文义1.举日“象”的观照(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
5、睛,放松!再放松!请随着我的提示,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太阳的样子。早晨,太阳慢慢地出来了,圆圆的,红红的,大大的;中午,太阳升上了天空,升得很高很高,圆圆的,小小的,亮亮的。看到了吗?(2)请你们回忆一下课文中的词语,选择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太阳的样子,一个形容早晨的太阳,一个形容中午的太阳。然后,把这两个词语默写到本子上。(板书:车盖盘盂)(3)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提示,继续想象太阳。师设置情境: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照在你的身上,你会有什么感觉?中午,太阳升得很高很高,你置身在强烈的阳光下,你的身体热起来了,不断地热着,不断地热着,都快热得受不了了。感觉到了吗?那么,也像刚才那样,从课
6、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你对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早上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中午太阳的感觉。请把这两个词语默写到本子上。(板书:沧沧凉凉探汤)(4)理解“沧沧凉凉”“探汤”(5)齐读词语。2.择日“理”的寻思引导学生探究“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每组词语之间的关系。(1)师:大家注意看,我在这两个词语之间画一条线,在那两个词语之间也画了一条线(板书: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画?这里有些什么名堂?学生自由举手回答。(2)教师引读相关语句,指导学生读出“一大一小,一冷一热”的感觉。最后学生齐读。(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3.辩日“趣”的体验(1)师:一个说早上近中午远,一个
7、说早上远中午近。两小儿各说各的观点,各说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谁也不肯善罢甘休。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说,就叫(辩斗)(2)理解“辩斗”(辩论,争论)(3)请同学们找出两小儿“辩斗”的句子,同桌之间分好角色,然后大声朗读两小儿的辩斗。(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辩斗”,教师巡视倾听。)(4)师提示“辩斗”语气、神态、动作要逼真。可在原文语句前创造性地加上“此言差矣”“非也”等反驳的言辞,还可以赋予两小儿动作,尽量还原两小儿激烈“辩斗”的场景。4.决日“知”的分享(1)师: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孔子给他们怎样判决的?(不能决也)(生回答,师板书)(2)通过用“决”组词的方式理解“决”在文中的意思。
8、(3)学生自由举手表演“问孔子”的情景。(4)师创设“解疑”情境1:那依你之见,是日始出时去人远,还是日中时去人远呢?请小先生不吝赐教。(5)师创设“解疑”情境2: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又是为什么呢?哪位高人愿意指点迷津?5.悟日“智”的启迪(1)师:这个问题,在我们看来,是一个科学常识,并不太难。但搁在两千多年前,却是一个难题。不但难倒了两个爱思考、爱辩斗的小儿,也难倒了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老夫子。(2)齐读最后一段。(板书:知)这里的“知”怎么理解?“孰为汝多知乎?”用现在的话怎么说?(3)师:面对两小儿的嘲笑,孔子又会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请你写一写。可以用白话文
9、来写,那就用“孔子说”开头;如果你对文言文感兴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语气写,那就用“孔子曰”开头。四、通读课文,领悟道理老师小结:两小儿辩日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采用“问答式”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并阐明道理。作者将抽象的自然现象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讲述出来,让人感受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聪明机智、天真可爱的形象,也体会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教学板书14.文言文二则学弈一人专心致志 另一人思鸿鹄将至 结果: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道理:做事应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两小儿辩日日初出日中一儿近(大)远(小)另一儿远(凉)近(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学反思
10、在学弈一文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读通并理解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的两位年轻人学习的结果是否一致,然后弄清导致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由于文章内容并不难懂,学生都说得很好。在两小儿辩日一文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解疑”的情境,极大限度地发掘了学生搜集信息、自主探究、解答疑难的能力,创造了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但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让学生多朗读课文,今后再教授文言文时,还是会多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文意。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目标1.会写11个生字,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3
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4.懂得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懂得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道理。2.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
12、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后,会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理解。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3.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教师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4.
1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小组讨论)(1)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2)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3)作者是按什么结构写的?三、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2.默读全文,画出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反复朗读。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以第2自然段为线索展开学习,先学习具体事例部分,后学习前后两部分。1.出示第2自然段,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就这段内容提出问题。问题预设:“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是什么意思?“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指的是什么?不断
14、发问,都会问什么?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到文中所举的三个例子中,寻找答案。2.学习第一个事例。(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波义耳发现的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说说这个现象细微在哪,司空见惯在哪。(2)再读第3自然段,说说波义耳问了些什么问题。(3)再读第3自然段,交流波义耳的研究结果。(4)读第2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3.学习第二个事例。(1)总结学习第一个事例的具体学习步骤。(2)按步骤自主学习第二个事例。(3)全班交流学习体会,在交流时注意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共同填写上面的表格。(4)读第2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4.学习第三个事例。(1)以自学为主,自己
15、填写表格,在小组内交流学习体会。(2)读第2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5.学习第67自然段。(1)自读第67自然段。小组交流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2)全班重点研讨:“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最后一段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三、总结收获,随文练笔。1.回读全文,谈谈课题的含义。2.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中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3.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教学板书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一事例:化学家波义耳发现第二事例: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 第三事例: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从儿子做梦眼珠转动现象推断出(三个典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
16、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教学反思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敏感地意识到”“进行了许多实验”以及“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并回顾课文的第2自然段,使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受和感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感受,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就会得到升华,学生在阅读分享中就会心有所动。与此同时,训练学生结合课文仿写、练笔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16.表里的生物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2.抓住
17、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3.知道“我”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并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表里面有没有什么生物?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从文中寻找答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解决文字障碍。(1)读通读顺课文。(2)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3)同桌交流认读生字词。2.再读课
18、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3.梳理文章脉络。课文是分两部分写的: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想父亲的表里有个生物被关在里面。第二部分(第721自然段):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只许看,不许动。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三、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有过与小作者类似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二、再
19、读课文,体会人物个性(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作者小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让我们从文中去寻找答案。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我”小时候有一个怎样的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进行体会。(学生画出相关句子,思考,朗读)(1)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因为父亲不准“我”动手表,这更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才根据蝉叫和虫鸣顺理成章地推断出表里有个生物。由此可以看出“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是那样善观察、勤思考,真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2)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
20、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说明了“我”对表的好奇程度很深,一心想把表里的生物找出来看一看,从中可以看出,文中的“我”是个对事物充满探索精神的孩子。)(3)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我”对表十分好奇,好奇心即将得到满足,自然心情激动。)(4)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因为“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心里得到了满足,有一种自豪感。)(5)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自认为发现真理后高兴地四处炫耀
21、,唯恐别人不知道,这样写,很符合小孩子的心理。)3.通过观察表里的生物,“我”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我”对表里的声音产生了强烈的,甚至认为它很;看到表里的世界后特别;后来被父亲说的表内有蜇人的小蝎子的话;弄清事情缘由后有一种极大的。三、总结全文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个性了吗?(“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2.你有过类似“我”小时候的这种经历吗?给同学们讲讲。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板书16.表里的生物猜测表里的生物 证实自己的猜测愉快 逢人便讲父亲的话天真可爱 求知欲强教学反思我主要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生动、想象丰富的写
22、作特点。我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体会文中的作者小时候是一个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对未知事物充满探究精神的孩子。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不足之处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太过关注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改正这一点。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目标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屑、鄙夷”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通读课文。3.快速默读课文,了解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4.能够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心中未来的学校是怎样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课文,激发大家对未来智能生活的展望,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 单元 14 17 口语 交际 习作 园地 教学 设计 教案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