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doc
《语文八年级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年级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与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2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概述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1感悟文章形象生动的语言,学习其表达技巧。2学习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多角度写景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探索大自然的坚强毅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概述文章内容。教学难点1感悟文章形象生动的语言,学习其表达技巧。2学习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多角度写景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长江如黄河一样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醇的江水哺育着中华儿女。这条美丽而神奇
2、的江河是多么让人亲近啊!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江发源于什么地方吗?它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去领略那里奇异的风光吧!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马丽华,女,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一级作家、编审。她的作品曾多次获奖。其代表作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裸露(l) 黧黑(l) 棱角(ln)刀削(xio) 骤然(zhu) 演绎(y)隆冬(lng) 磅礴(png) 接踵而至(zhng)霹雳(p l) 冻疮(chung) 大煞风景(sh)丛莽(mng
3、) 砾石(l) 虔诚(qin)咒骂(zhu) 蠕动(r) 眩晕(xun)蜷卧(qun) 腈纶(jng ln) 呼啸(xio)静穆(m) 懈怠(di) 蜿蜒(wn yn)敦实(dn) 皱褶(zh) 熠熠烁烁(y shu)挪动(nu) 衰竭(shui) 漫溢(y) (2)词语释义黧黑:形容黑。骤然:突然;忽然。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大煞风景:损伤美好的景色,使人扫兴。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徒)。恭顺:恭敬顺从。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
4、前。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考究:精美。静穆:安静而严肃。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懈怠:松懈懒惰。演绎:展现;表现。(3)词语辨析“漫不经心”和“心神恍惚”都有“心神不定”的意思。“漫不经心”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指的是态度。“心神恍惚”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形容的是状态。三、合作探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先朗读课文,再给课文划分层次,最后说说每个部分的大意。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交代造访各拉丹冬的缘由,概写壮美景色和探险情况。第二部分(213):叙写探寻各拉丹冬的过程、感受和痛苦遭遇,展现了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第三部分(14、15):写静听长江源头的流水之声,畅想长江之水源
5、源不断流向下游。2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答案示例: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3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答案示例:以“我”的游踪为线索,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山脚草坝子上冰丛砾石堆沿冰河接近冰山蜷卧在冰山脚下,置身冰窟第二天,进入冰塔林返回砾石堆。4本文是采用怎样的视角来观察各拉丹冬的冰雪奇观的?答案示例:由远及近;由仰视到近察再到俯视。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顺序,弄清楚了文章的线索;下节课,我们便要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分析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1给下列多
6、音字注音。露宿()露马脚()晕倒() 月晕()煞尾() 煞费苦心()省劲() 自省()2填空。马丽华,一级_、编审。她的代表作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_,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_走过西藏等。答案示例:1.lluynynshshshnxn2.作家终极风景西藏之旅灵魂像风二、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异壮美,我们也感受到了造物主的伟力。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篇文章语言的魅力,以及作者面对如此的美景内心所生发出的情感。三、合作探究(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交代了近
7、年来为长江源头探险而壮烈牺牲的探险者有十多位。这一交代既写出了人类为探寻未知世界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也侧面交代了长江源头的环境极端恶劣和地势的极端凶险。2第2自然段写各拉丹冬的季节和天气状况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交代季节为“隆冬将尽”,天气恶劣,这为下面摄制组遇到的重重困难埋下伏笔。点拨:句子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大多有三类:(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3第3自然段写安托师傅的表现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用安托师傅的前后表现的对比显示出各拉丹冬海拔的高度给人们的身体带来极大的不适。这也为作者
8、的不幸遭遇埋下伏笔。4第5自然段中作者是从哪个角度观赏冰塔林的?展现了冰塔林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答案示例:第5自然段从俯视的角度写冰塔林。作者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写出了冰塔林“晶莹连绵”“平坦辽阔”的特点。作者在展现这一特点时,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写人在冰谷里渺小的身影,对比写出了冰塔林的“辽阔”。5第11自然段是从什么角度写冰塔林的?展现了冰塔林怎样的特点?采用了什么手法?答案示例:这一段是从更近处描写冰塔林。描写时,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冰塔、冰柱等的状态比作长发披肩,展现出冰塔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的特点。点拨:景物描写的角度常见的有:(1)时空,如季节(春夏秋冬)、时间(早晨、中午
9、、傍晚、夜晚);(2)视角,仰视、平视、俯视;(3)动静,以动衬静;(4)哀乐,如以乐写乐、以乐写哀、以哀写哀、以哀写乐;(5)虚实;(6)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6作者在观赏雪山时,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想象?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答案示例: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7这些联想和想象中分别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示例:第句,“眩晕”的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八年级下教案 语文八年级下教学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