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教学反思.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教学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教学反思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当怎么写?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共享。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教学反思1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定滑轮有什么作用?只要你具有初中或以上学历,这样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可是,把这两个问题抛向六年级的小学生,会是怎样的回复呢?在学习定滑轮和动滑轮一课时,我在3个班都作了简洁的调查,发觉一个很惊奇的现象,大多数学生的观点如下:定滑轮可以省力,动滑轮费劲。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会这样认为?这应当是课堂上一个有价值的切入口,惋惜当时我
2、没有追问,现在回想,这是一大失策。那么究竟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我揣摩着,学生认为定滑轮能省力,估计是受到前面轮轴学问的误导,至于认为动滑轮会费劲,可能是因为觉得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多了个滑轮的重量。这就是我们的学生!这就是学生真实的思维状态!大多数科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是随意弄个试验,让学生轻易得出结论,很少去考虑学生的原有学问基础,也懒得去剖析学生观点其内在的因由,这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灌输。探讨动滑轮作用,须要用的材料有铁架台、弹簧秤、线、钩码、滑轮和横杆。在试验装置组装时,有好几个组的学生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不是动滑轮掉下去了,就是线松了,我适时提示小组成员协作完成。试验数据是最有劝
3、服力的,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比干脆提升物体明显省力,而且物体(钩码)越重省力状况越明显。其实,我们是先探讨定滑轮作用的,当时课堂上还出了个小插曲。为了更逼真的演示生活中用定滑轮提升物体的情景,我突发奇想,不采纳书本那样简洁的方法,而是在定滑轮装置一边挂上钩码,一边用弹簧秤测量。顺便说明一下,为了保证学生长时间的探究,我一般是把要求说明之后,把两个试验材料同时交给学生,中间不打断。没想到,演示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一个钩码是0.5N,可用定滑轮装置提升时,弹簧秤上的读数也许是0.4N左右这不正好证明学生认为定滑轮能省力的揣测吗?晕!我抓紧给自己台阶,趁演示时学生没有看清晰弹簧秤上的读数,对学生说我们探讨
4、定滑轮的作用时,还是采纳书上的方法,这样更简便。学生是没有犯难我,因为他们不清晰内幕,兴奋地做试验了。可我为这个状况纠结了,究竟为什么有定滑轮会出现弹簧秤上的读数少于物体的重量呢?我第始终觉就是弹簧秤的问题。弹簧秤调零时是正拿的,而反过来测量的时候,弹簧秤的指针位置会偏离零刻度线,而且弹簧自身的重量也起到了拉力的作用。在论坛上和大家沟通了一下,很多挚友也是这样的观点。写到这,这节课的反思差不多了,谁知我的脑海中又产生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假如弹簧秤不能倒过来称量,那后面在探讨滑轮组的时候,测量时弹簧秤不是也倒过来了吗?那这样测量确定也存在问题,就让它隐藏在滑轮组省力的状况里吗?定滑轮和动滑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定滑轮 动滑轮 教学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