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心理虐待者的执行功能研究-郝源泉.pdf
《受心理虐待者的执行功能研究-郝源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受心理虐待者的执行功能研究-郝源泉.pdf(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图分类号:B844 单位代码:10231 学 号:42110216 受心理虐待者的执行功能研究 学科专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研究方向: 发展心理学 作者姓名: 郝源泉 指导教师: 刘爱书 教授 哈尔滨师范大学 二一四年五月 _ 目 录 第 1章 问题提出 . 3 1.1 研究背景 . 3 1.2 现有研究不足 . 4 1.3 问题提出 . 4 1.4 研究目的 . 5 1.5 研究意义 . 5 1.5.1 理论意义 . 5 1.5.2 现实意义 . 5 第 2章 文献综述 . 6 第 3章 研究方案 . 13 3.1 研究假设 . 15 3.2 研究方案 . 15 3.3研究路线 . 1
2、6 第 4章 童年期受心理虐待者执行功能研究 . 16 4.1.1 实验目的 . 17 4.1.2研究方法 . 17 4.1.4实验程序 . 18 4.1.5统计处理 . 20 4.1.7讨论. 23 4.2 实验二 受心理虐待者的记忆刷新特点 . 24 4.2.1实验目的 . 24 4.2.2研究方法 . 24 4.2.3实验设计 . 25 4.1.5统计处理 . 27 4.2.6讨论. 32 4.3 实验三 受心理虐待者的任务转换特点 . 33 4.3.1实验目的 . 33 4.3.2研究方法 . 33 4.3.2.1被试筛选 . 33 4.3.6讨论. 37 第 5章 总讨论与研究展望
3、. 39 5.1 总讨论 . 39 5.3 研究展望 . 40 _ 第1章 问题提出 1.1 研究背景 儿童虐待(Child maltreatment,简称 CA)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因为虐待 不仅伤害儿童的生理,同时也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故此日 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儿童虐待并不只影响儿童的身体、心理健康的发展, 甚至也能影响到儿童的认知功能发展。 心理虐待因为隐藏在其他形式中的虐待中,却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尽管心理 虐待看不见摸不着,但心理虐待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心理虐待不仅暂时的对儿 童造成了心理伤害,而且也会影响儿童今后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甚至有可能持 续一生。所以,社
4、会对心理虐待的现象关注刻不容缓。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 接踵而来的是大量的竞争和压力, 而儿童作为家庭成员,同样成为家长们互相攀比的对象。因为儿童处于家庭成员 中的弱势地位,往往没有自己的权利,家长把自己的意志加给孩子,或者对自己 的孩子不加以关注,不关心自己的孩子的心理需要,或者忽视孩子的存在,长期 以往儿童承受着不同的情感上的缺失和伤害。 这样儿童心理虐待在不知不觉中发 生,尽管发生了却不被家长或监护人察觉。而且在最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心理 虐待的发生率有增长的趋势。同时心理虐待也阻碍了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 健康发展。因为受心理虐待的儿童长时间被父母或监护人忽视、排
5、斥或虐待从而 得不到正确的关爱以及情绪对待导致儿童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情感体验。 长期在负 性的情绪状态下,儿童会出现认知偏差、负性情绪、同伴关系差和不良行为。随 着社会对心理虐待现象所带来严重后果认识的加深, 对心理虐待的关注和研究也 越来越广。 执行功能是一种调节、控制、综合、分析个体一般认知过程和行为的高级认 知功能,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与自身认知、社会性行为以及情绪调控能力密不可 分。对执行功能的研究,还可以帮助年轻人认识到自己的执行功能,然后来规范 自己的行为,在一个充满敌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抑制的冲动,以避免错误的 决定,减少不适当行为的发生。 儿童期受到不良经历或创伤,对执行功能的发
6、展有着不良的影响,有虐待经 历的儿童在反应抑制能力、认知加工和灵活性上、个体的问题解决能力及情绪归 因、工作记忆均出现了损伤。作为虐待的核心成分,心理虐待对执行功能同样有 _ 着巨大的影响。 受心理虐待儿童存在着情绪表达、情绪调节能力的损伤,儿童很难准确的表 述出自己的情绪,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也较差且往往存在着负性归因。而有心 理虐待经历的儿童,在灵活性、记忆能力上均表现出损伤、且表现出更多的外化 问题行为,攻击性、较高的自我控制力不足以及较低的自我韧性。 1.2 现有研究不足 回顾以往相关研究有以下不足 第一,目前大部分对心理虐待的研究都只是把心理虐待作为虐待的一种形 式。而且在研究中仅仅
7、只研究受心理虐待者的个体特点,却忽视了受到心理虐待 的个体不仅有自身的问题,也有自身的特征。 第二, 以往对心理虐待的研究多采用问卷法进行的调查性分析来了解受心理 虐待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很少从实验角度考察和探讨心理虐待和各种负 性问题的关系,其机制也无法证实。 第三,目前对执行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情绪障碍的个体身上如抑郁症、 焦虑症等个体身上,而对儿童期有心理虐待经历的个体的执行功能关注不够。 1.3 问题提出 目前对心理虐待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或问卷法, 来考察心理 虐待的发生率和危害性,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已有研究发现心理虐待确实会对 个体的身心各方面发展产生很多危害
8、。 儿童期心理虐待也是导致许多心理病理问题发生的危险因子 ,受过心理 虐待的个体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各种人格障碍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 虐待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暂时痛苦,甚至对个体的负面影响是持续一生的。从信 息加工理论角度来说个体的认知过程可能是心理虐待与心理病理问题之间关系 的机制,那么执行功能与许多心理过程有关,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关键。心理虐待 者会不会因为执行功能受损而导致出现种种情绪障碍及解决问题能力低下的现 象呢? 如果受心理虐待者存在执行功能受损,那么可以通过帮助受心理虐待者 认识自己的执行功能特点,来调控自己的行为,当处在敌对情境中时,能有效抑 制冲动, 避免错误决策,减少不
9、适当行为的发生,从而消除心理虐待对身心发展 的不良影响。了解到心理虐待者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有利于开展心理虐待的预防 和干预工作。 _ 1.4 研究目的 心理虐待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现象, 而长时间的心理虐待常常引起各种心理病 理问题,从而影响到个体一生的身心发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受心理虐待者 的执行功能特点,即儿童期受过心理虐待的人在成年期会不会表现执行功能受 损。以期获得心理虐待与各种心理病理问题关系的内在机制,从而能够对受心理 虐待者进行认知干预以便消除童年期不良的影响。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目前对于心理虐待的研究主要是从医学角度, 研究的目的也主要是针对心理 虐待这一
10、现象对个体身心发展和社会性的影响, 而关于心理虐待的产生及对认知 加工方式的影响机制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本研究试图探讨儿童期受心理虐待大学 生的执行功能特点,不仅丰富了国内执行功能方面的研究,而且将会推进国内关 于心理虐待者执行功能的研究, 同时也为受心理虐待者认知加工发展提供科学依 据。 1.5.2 现实意义 心理虐待与否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 了解受心理虐待者的认知特 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 同时若本研究发现儿童期心理虐待者执 行功能受损,则能引起社会对心理虐待现象的广泛关注,也能设身处地的考虑受 心理虐待者的执行能力问题,进而对受心理虐待者产生更多的关爱。也可以帮助
11、 受心理虐待者正确认识自己,当处在不利情境中时, 可以有效地抑制的冲动,避 免或减少错误决策不当的行为的发生,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_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心理虐待 儿童虐待是指父母或监护人采用不当行为对待或忽视儿童, 从而使儿童的健 康、生存、生长发展、尊严等受到伤害或者面临被伤害的危险1。目前西方社 会把儿童虐待分为 4 种类型即躯体虐待、心理虐待、性虐待及忽视2。心理虐 待是儿童虐待的核心部分6,心理虐待对儿童的心理影响是长远而广泛的,已 有研究表明心理虐待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各种消极后果联系紧密3-6。 心理虐待又被称为情感虐待、精神虐待、心理伤害、情感忽视等。对于心理 虐待
12、的定义国际尚无统一的标准7-9,目前对于心理虐待的定义主要取向是从 父母或监护人所采取的不当行为上10,与之相对的是另一批学者,他们主要考 虑父母或监护人的不当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上11。 2.1.1 在行为和动机角度的定义 儿童所遭受的虐待行为主要是来自父母或监护人以及一些在年龄、地位、知 识、组织特征等方面较儿童强势的群体。因为施虐者有着支配的权利,故此儿童 处于弱势地位。 父母或监护人偶然的过失行为并不能算是虐待, 虐待是指经常重复发生的负 性相互作用, 故此有学者认为心理虐待的定义应该把重点放在父母或监护人对儿 童造成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功能的连续打击上。如经常羞辱、谩骂、体罚、威胁 等
13、躯体上的接触,甚至还包括一些如疏远、轻视、拒绝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或拒绝 帮助孩子等行为,种种表现都对孩子造成了不良的伤害,尽管这些行为很多父母 或监护人都未曾察觉,但因为持续不断的发生,因此被认为是心理虐待12-13。 父母或监护人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必然要对孩子行为做出反馈,很多时候这些反 馈都是消极的,可能因为不感兴趣、疲劳而生气或者其他原因做出让孩子难以理 解的行为。尽管施虐者可能因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但却 一次又一次伤害了孩子。 Brassard 认为心理虐待就是父母或监护人不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如无 法满足儿童自尊、安全感、以及父母或监护人稳定的关爱等需要,甚至存在
14、对儿 童敌视、家庭暴力等恶性行为14。Hart和Brassard对心理虐待给出的定义为 “看护人对儿童的藐视(拒绝和恶意的贬低) 、惊吓、孤立、利用、纵容、漠视 情感需要”。在给出行为定义的同时,他们也对心理虐待所带。来的后果进行了 _ 界定,他们认为如果心理虐待没有给儿童带来负面的影响,那么父母的行为不能 算是心理虐待15。2002 年,在儿童与青少年心理虐待国际会议上与会专家指 出凡是处于强势地位的个体(包括年龄、知识和社会地位等)对处于弱势地位的 儿童的作为或不作为,最终伤害了儿童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能力,那么这些行为 都是对儿童实施了心理虐待16。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心理虐待的定义是美国儿
15、童 虐待研究专业协会(APSAC)于 2002年提出的。该定义认为心理虐待是指看护人 反复不断地对儿童进行言语和情感上的攻击导致儿童不断将此内化, 从而使儿童 形成了“只有必须满足他人需要时自己才是有价值的,其他时候自己则一无是处 的消极认知17。 ” 2.1.2 在心理虐待所带来后果上的定义 心理虐待常常隐藏在其他虐待形式中,因为心理虐待的隐蔽性,往往得不到 社会的关注,然而看不见并不等于不存在。心理虐待不仅会威胁到一个积极、健 康自我形象的形成,也会对儿童的幸福感、正常的机能活动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18。这些影响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一时的痛苦,甚至有很多影响是持续一 生的。故此有研究者建
16、议从心理虐待所带来的后果来界定11。 Kavanagh(1982)认为心理虐待使儿童感受到心理伤害,从而导致儿童心理 和身体状况出现了异常23。Belsky(1991)指出心理虐待给儿童带来的痛苦和 伤害都会对儿童产生多方面影响19。而 OHagan(1993)则具体的指出心理 虐待(父母或监护人对儿童实施持续不断的不适宜行为)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包 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道德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影响20。Shull 在2004年提出心理虐待是一种“非意外的严重的精神损伤” 。它因为会引起孩子 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以及社会交往障碍, 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功能发 展。21持有此类观
17、点的还有 Iwaniec,他于 2006 年指出,心理虐待就是监护 人对儿童持续而反复地采用不恰当的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到了儿童的能力和 心理发展,损害了儿童的自尊,成就感以及心理健康22。 尽管这些研究者对心理虐待的定义侧重点各有不同, 但他们一致认为心理虐 待阻碍了儿童的身心发展,对儿童的身体、认知、行为、情感都引起了暂时性的 甚至永久性的损伤。尽管这些行为并没有性接触甚至身体接触,但却依旧在孩子 幼小的心灵上刻上一道难以抚平的伤痕。 2.1.3 心理虐待的表现形式 心理虐待的表现形式几乎囊括了所有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儿童虐待, 不仅包含 _ 了常见的冒犯、攻击行为,也包括了忽视行为。心理
18、虐待既可以隐藏在身体虐待 和性虐待中,也可以以单独的形式存在。由于尚无统一的定义,这对心理虐待的 表现形式的界定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目前对心理虐待的表现形式的界定主要是从 父母或监护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来给与界定, 常见的心理虐待形 式如下:17 (1)漠视、敌意排斥和贬损:包括语言排斥和非语言排斥,是指 阻止婴儿对人性化接触的自然反应与回应, 对儿童的亲昵行为 (如拥抱、 亲吻等) 予以拒绝,采用诸如“笨蛋”、“傻瓜”、“哑巴”、“怪物”、“傻子”、“白 痴”等言语等对孩子进行贬损、侮辱,经常贬低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公开羞辱儿 童,把孩子与其他人区别对待,把孩子赶出门外,拒绝孩子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 虐待 执行 功能 研究 源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