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7加几》教学反思.docx
《2022年《8、7加几》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8、7加几》教学反思.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8、7加几教学反思8、7加几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实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8、7加几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8、7加几教学反思18、7加几一课是苏教版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92-93页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驾驭了“9加几”的基础进行的,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相识。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驾驭“8、7加几”的凑十方法,同时在比较中优化计算方法,以便能精确娴熟的口算8、7加几。本节课的内容与苏教版旧教材相比已有所改动,旧教材在“9加几”之后,
2、单独学习了“8加几”;而新教材却将8、7加几融为一课时,我个人认为教材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为了激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去计算,而不是死授一种方法将学生束缚住。首先,出示例题,指导学生看图说图意:左边的盒子里有8把小喇叭,右边的盒子里有7把小喇叭,一共有多少把?并列出算式8+7=?利用学生学习9加几的基础,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8和7两部分,让学生思索:怎样能一眼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学生很自然说出把8凑成10,或者把7凑成10,这时候再让学生思索验证:是不是两种方法都可以呢?动手移一移,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相识。在此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明用“凑十法”计算8+7的口算过程,知道:
3、“看到9,想到1”;“看到8,想到2”;“看到7,想到3”;理解这一题“可以把8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也可以把7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3和几”,为学生驾驭8、7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直观的感性基础。“试一试”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7+9。完成计算后,让学生沟通自己的计算方法,激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把7凑成十,也可以把9凑成十,或是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去想。此时要启发学生比较:“怎样能很快想出得数?”“怎样算简便?”“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哪道加法题的得数相同?”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9+7=16,算出7+9=16。在综合练习时,除了巩固8、7加几的凑十方法,我还考虑了学生接受实力的层次性,
4、允许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法算出得数即可。但我也适时结合儿歌,举例优化算法:看大数,分小数,凑十数,加零数。也可以运用交换加数,得数一样的方法,培育学生在计算中初步应用简洁的推理和学问的迁移。8、7加几教学反思2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用“凑十法”计算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的方法与上节课相同。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肯定的感性相识,我觉得应当可以利用已有的学问阅历,迁移到8、7、6加几。假如不用操作,只让他们凭借头脑中的“给9凑十”的方法,想象着解决8、7、6加几。怎么做效果会更好些。于是我在我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不同教学。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出8+7、7+4、6+5
5、这三个算式后,在三班我没打算任何学具,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算式,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计算出结果,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在汇报中,出现了许多种方法,有的方法是我事先都没有预料到的,例如8+4=就有许多种解决的方法:(1)、把4分成2和2,8和2凑成10,10再加2得12。(2)、我是把8分成2和6,6和4凑成10,10再加2得12。(3)、我知道8+5=13,那么8+4得数就应当比13少1,是12。(4)、我是这样算的,10+4=14,8+4得数要比14少2,是12。在我们班,上课前我让学生打算了学具,有许多同学充分利用了学具,我清晰:这些同学都是用“凑十”的方法解决的,全班大约10人
6、的学生没动学具,这些同学可能用到了其它方法解决。但在集体汇报时,我发觉只出现了唯一的方法,那就是“凑十”法,我还不甘心,尽力的启发:“还有其他方法吗?”有的孩子想出了看小数分大数的方法,其他方法没有想出来。通过两个班的比较,明显的看出,由于学习9加几时是用学具驾驭的“凑十法”,所以用学具操作的四班沿袭了9加几的“凑十法”,思维明显受到限制。而另一班因为没有用学具,反而没有受“凑十法”的束缚,集思广益,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我想动手操作加强感悟,这是低年级学生形成新知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参加学问形成过程的关键,它不但使学生已有的学问能够顺当迁移,克服思维的障碍,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学问向实力的转化
7、。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激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我们要敬重每位学生,敬重学生的独立思索,应爱护学生的自主发觉的主动性,敬重学生的自主的探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8、7加几教学反思3依据标准的要求,应当把培育计算实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育计算实力要从一年级做起。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应练好的基本功之一。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不止一种,教材中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如:“点数”和“接着数”等,学生在学习10以内计算时已经驾驭,因此,不用花许多时间特地进行教学,而“凑十法”是计算进位加法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和过程简捷等特点。并且 20以内
8、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正确和快速度产生干脆的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各种算法如“点数”“接着数”“凑十法”都已经有了比较,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学生能用“凑十法”进行计算。本课是学生对“凑十法”已有肯定基础上来学习8加几,7加几及6加几。在设计本课时教学过程时,我是根据“创设情境导入探究8加几的计算方法巩固8加几的计算方法探究7、6加几的计算方法巩固7、6加几的计算方法综合练习”的过程来设计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完成了由扶到放的过程,因为学生有了9加几的铺垫,学生在学习8加几时已经能基本借助手中的学具进行凑十的计算,驾驭
9、了“凑十法”的算理,明白为什么要凑十,怎样去凑十,这样在学习7、6加几时我就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自主探究,让学生经验整个学习的过程,体会到如何去学习,很好地进行了数学思想的启发,通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操作,得出计算的方法,无论是算法还是算理都比较清晰明白,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8、7加几教学反思4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上课起先,我通过创设详细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动手操作、相互沟通,探究出8+5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索过程,体会“凑十法”的简便性。然后激励学生摆脱学具,利用学问的迁移,完成8加几的其
10、他题目和7、6加几的一些题目。在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了“找挚友”的嬉戏,不仅把课堂活动气氛再次推向高潮,而且使学生在或活泼开心的氛围中驾驭了“凑十法”的关键。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1.注意从详细到抽象的过渡。首先引导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详细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然后借助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沟通,把详细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从而理解和驾驭“凑十法”。最终是脱离实物,让学生利用学问的迁移,思索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分层地逐步抽象,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以及抽象、概括、推理实力都得到了提高。2.注意学生的思维过
11、程。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的关键是如何“凑十”。假如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优等生是没问题的,后进生不肯定清晰要如何把一部分小棒凑成十。于是我通过在黑板上一步步板书,从而让他们特别直观地看出“凑十”的过程,在头脑中形成清楚的表象。8、7加几教学反思5本节课的教学是在9加几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9加几,已经初步驾驭“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视察操作中培育探究、思索的意识,驾驭8、7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娴熟的计算。并且通过提倡算法多样化,培育学生的创新思想和数学的应用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用“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8、7
12、加几。由于对于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学生是已经初步驾驭了的,因此在教学8、7加几时,我干脆出示情景图,先让学生依据图说说图意:其中一个盒子里装了8把小号,另一个盒子里装了7把小号,要求两个盒子里一共装了几把?学生干脆列出算式:87。在计算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方法计算87。有的学生是通过摆小棒,先摆8根小棒,再摆7根小棒,然后挪一挪,把7根小棒其中的2根给8根中的,就变成10根了,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15根。依据这种摆法,我试着让学生用我们上节课学习过得凑十法表示出思索的过程,大部分学生都能表示的出来,因此我再适时介绍一下,87用“凑十法”计算是,可以把7分成2和5,8加上2变成10
13、,10再加上5变成15,为什么是分成2和5而不是其他呢,因为8和2可以凑成十。最终,我试着让学生想一想,87还可以怎样计算呢?再得出87还可以吧8分成5和3,其中的3和7合成10,10再加上5等于15。本节课不足:本节课着重是让学生用“凑十法”来计算8、7加几的得数,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在凑成十的环节中讲的还不够到位,以至于班级中接受实力较慢的学生,不知道要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来计算,他们在计算的时候还是通过掰手指来计算的,我须要加强对他们的辅导。8、7加几教学反思6让学生经验8、7加几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初步学习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片段:教学
14、例题:(1)谈话:学校乐器室里有一些军号,放在两个盒子里,(出示挂图)请你们细致视察,这是些什么样的盒子,各放了多少把军号?(指名回答)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8+7=?(2)谈话:你想用什么方法,使人简单看出有多少把军号,把你的想法用小棒表示出来。边摆边轻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操作,老师巡察指导。(3)指名学生上前摆小棒,并说说自己的想法。(4)谈话:刚才同学们进行了不同的操作,有的把8根小棒凑成10根,有的把7根小棒凑成10根,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的,都能让人很简单看出一共有多少把军号。(5)谈话:刚才同学们的操作都在书上印了出来,你依据书上的小棒图,填写出反映
15、8+7的思索过程吗?学生填写,指名一人上黑板书写。教后反思:我把例题呈现于现实的情景中,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视察是什么样的盒子,激活了学生的“凑十”阅历,由视察画面产生想法,到操作小棒把想法物化,再到填写算式,这样,逐步引导学生由直观到抽象进行数学思索,并且进一步驾驭了计算方法。8、7加几教学反思7本节课在教学用“凑十法”教学9加几的基础上同时教学8、7加几,由于计算时的思索方法是相像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上节课要稍多一点,但计算起来有困难,因为孩子没有学习过类似的计算方法。所以在方法上学出现了点数的算法,和接着数麻烦的方法,还有干脆列出加法算式计算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教学
16、过程设计以中山体育馆开展体育活动为主线,熟识的情节,唤起学生爱好,使之产生学习动机,然后引导学生参加探究新知,组织学生沟通,再进行反馈评价。假如本节课单一是为巩固驾驭所学的学问的基础练习,会很枯燥,因而设计趣味练习,具有参加的广泛性和主动性,特殊是找汽车和打气球,几乎全班参加了活动,同学们都很主动。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备课和设计教学过程。由于这节课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对用“凑十法”有了初步的相识。但是在第一个班级教学时,由于学生普遍处于接受新学问是属于慢热型,所以主要以老师引导为主,在教学设计完全根据课本的设计上课,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反馈的信息和课本所设计的学习过程一样。但在另外一个
17、班级,学生接受新学问比较快,在表达和思维逻辑实力特别好,学生主体性比较强。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适时充当老师的角色,让学生讲解,质疑比较吸引其他学生的学习。且在反馈时,我发觉全部的学生用的都是凑十法,多数的学生是拆5凑8,看来学生能运用原有的学问顺当的进行学问的迁移。本节课课堂气氛没有平常常态课堂那么活跃。存在的缘由:老师没有常态课时放得开。在提问和评价反馈学生过于死板,处理学生的回答和教学环节不够敏捷。学生第一次拍录像课也有点惊慌,课堂常规要求没有到位。学生存在着特性差异,他们对数学学问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数学方法有不同的喜好,课堂也因此而五彩缤纷、富有特性色调。我因课堂中胆怯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8、7加几 2022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