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科学活动教案范文10篇.docx
《2022科学活动教案范文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科学活动教案范文10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科学活动教案范文10篇科学活动教案 篇1活动目标:1.知道白天和黑夜是轮流变化的。2.能用绘画表现在同一地点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景象。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课件白天和黑夜。2.地球仪(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红五星)、手电筒,活动前设法让活动室的光线暗淡一些。3.黑色卡纸及白色铅画纸幼儿人手各一张(依据幼儿的情况尽量选择小一些的纸),油画棒或蜡笔若干,胶水或双面胶、短绳。活动过程:一、讨论、实验:白天和黑夜1.请幼儿讨论:黑夜是怎么来的?白天和黑夜是怎样轮换的?可点击“白天黑夜的
2、轮换”。2.教师出示地球仪,请幼儿找到中国的位置,然后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教师操纵地球仪自转,并对幼儿解释,手电的光就像是太阳光。当中国地域对着光源时,请幼儿说中国是白天还是夜晚。当中国地域背离光源时,再请幼儿判断中国是白天还是夜晚。教师继续转动地球,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夜晚的转换情况。请几位幼儿操作尝试这个试验。二、绘画操作:白天和黑夜1.请幼儿说说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用语言描述同一场景在白天和黑夜呈现出的不同景象。教师注意引导:白天和黑夜各有各的特点,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是很美好的时光。3.教师给幼儿分发绘画工具,请他们在白纸上和黑
3、纸上分别画出任意一个地点白天和黑夜不同的情景。教师巡回指导。4.幼儿作品完成后,请他们把黑白两幅作品的背面互相粘贴,并在中间夹上绳子(如图)。作品白天与黑夜便完成了。三、分享与展示1请幼儿展示和交流作品。2将作品穿起来挂在教室中。活动反思:白天和黑夜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自然现象,大班孩子对于这一现象并不陌生,虽然自己每天都在经历着白天和黑夜的转换,但是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同时他们对于神秘的宇宙会十分感兴趣。日夜的变化的理论如果单纯的讲给幼儿听,是很抽象的。科学活动教案 篇2活动目标:1、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2、知道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
4、实验结果的能力。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活动准备:1、水盆若干、教师表演魔术用的水杯两个(两个水杯外观要一样,下半部分要有杯套,一个水杯下半部分塞有干毛巾,一个不用塞),幼儿实验用水杯人手一个(底盖能打开,并做成红色底盖),酸奶盒人手一个、实验记录卡人手一份、水彩笔每组一盒、擦桌布每桌两块,将幼儿分成四组。2、干毛巾、塑料花片、泡沫块、海绵块、石块、豆子、棉花,以上物品每组若干。活动过程:(一)通过变魔术让幼儿产生兴趣1、猜谜语:(水)有样东西用途大,无色、无味、透明的,鱼儿爱在里面游,人们口渴喝个够。2、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是水。那好,今天赵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关于水
5、的魔术,你门想不想看?幼:教师边表演边讲解:A:老师这有一个空杯子(没有塞毛巾的杯子),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证实杯子确实是空的),我用酸奶盒舀满满一盒水倒进杯中,然后把杯子倒过来(哦,水有流回到酸奶盒里了。)B:用一块红布遮住,换另外一个塞有毛巾的杯子,再倒一盒水进这个杯中:“现在赵老师要把水变没,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边摇晃杯子边说)。然后把杯子倒过来,(咦?水呢?到那里去了呢?谁知道?)幼:师:你们说出了这么多答案,那那个是正确的呢?还是让我来揭开秘密吧,闭上眼睛大声数一、二、三,(幼儿数到三的同时把两个杯子都拿出来,并把杯套取下来,让幼儿看到原来是两个杯子,发现不同,一个有毛巾一个没有。
6、)幼:师:有的小朋友说,水跑到毛巾里去了,是不是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把毛巾从杯中取出,拧一下,确实能拧出水来)师:你们真聪明,猜对了,水果然是被干毛巾吸走了,那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容易吸水的呢?幼:(二)让幼儿自己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东西,真不错。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棉花、石头子、豆子、海绵等,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试试看到底谁能吸水。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水杯,杯子红色的底盖是能打开的,打开后你可以把你要做实验的物品放进去,比如说毛巾(边说边作示范操作)把毛巾塞进去后再把红色底盖盖上,舀一盒水从杯口倒进杯里,再把杯子倒过来,看一看水是流回来还是被吸
7、走?做完实验后把结果记录到你的实验记录卡上。(幼儿进行实验,教师提醒幼儿实验后记录实验结果)(三)交流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师:XX用太阳来表示干毛巾能吸水;用月亮来表示石块不能吸水,XX用“V”来表示棉花能吸水;用“X”来表示塑料花片不能吸水,老师也有自己的记录方法,我用“”来表示XX能吸水,用“”来表示XX不能吸水。(在黑板的大记录表上进行总结)(四)活动延伸:生活中还有很多能够吸水的东西,比如你们刚才说的土壤、布、等我们还可以回家后试一试,然后自己做记录卡,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许幼儿将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毛巾能吸水,石头不能吸水?为什么往塞满了毛巾的杯子里
8、倒一盒水进去就能被毛巾吸掉,而再倒一盒进去,把杯子倒过来水就能流回一点来?等等,如果发现问题,我将引导幼儿继续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准备作为延伸活动或继续组织下一次活动。)教学反思: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通过多让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亲近感,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科学活动教案 篇3活动目的1、在多次探究验证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与凸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发现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2、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会与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发现。活动准备1、小鸡出壳挂图;2、鸡蛋壳、削好的铅笔、针筒、装
9、水的盆、托盘、积木、纸板若干;3、记录表。活动过程(一)以故事小鸡出壳引发问题,激发幼儿兴趣。师: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二)第一次探索:戳鸡蛋壳的凸面与凹面,哪个更容易破?1、与幼儿共同设计实验方法:提问:我们来做个实验吧,那要怎么做能比较出谁先啄破蛋壳的呢?需要什么材料?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做自由落体,分别戳蛋壳的凸面、凹面,并记录探究的结果。教师关注幼儿探究的过程与困难,鼓励幼儿多次尝试验证。3、结合幼儿记录表,交流分享。师:小朋友们都发现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三)第二次探索
10、:为什么蛋壳的凸面不容易戳破?1、设置疑问:鸡姐姐不服气,我也用了同样的力气,为什么啄不破蛋壳呢?我用的力气到底到哪里去了呢?2、教师出示针管,介绍操作的方法。3、幼儿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流下的情况。4、交流分享探究的结果。师:针管里的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了,就像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被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会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四)第三次探索:拱桥承载的重量更大吗?1、教师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幼儿两两合作,分别用纸板搭两座桥(一座平面桥、一座拱桥),然后轻轻地往上面摆放积木,比一比哪座桥承载的积木更多,并以小组记录的方式记录结果
11、。2、幼儿操作探究,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3、结合记录表分享交流:哪座桥承受的积木多?有不同意见的吗?(五)引发问题,拓展活动。师:拱形的力气更大吗?在我们的生活里,人们在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拱形,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带到班上和吧。科学活动教案 篇4活动目标1、通过倾听、感知、表现夏夜里各种小动物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夏夜的热闹。2、能通过各种的声音想象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3、探索各种灭蚊蝇的方法,让幼儿感受灭蚊蝇的快乐与有趣。活动准备1、各种声音资料(蟋蟀声、蛙声、蚊蝇声、知了声、雷声、喝饮料声、电风扇、拍蚊声等)。2、蟋蟀、青蛙、蚊蝇、知了等图片。3
12、、各式蚊蝇拍、硬纸板、皱纹纸、软皮线、废旧饮料罐等。活动过程一、创设夏夜的草坪情境,激发幼儿兴趣。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快找它在哪儿?(让幼儿倾听各种声音,寻找小动物。)二、让幼儿感受夏夜的草丛中热闹的声音。1、表演、创编等活动自由模仿表现各种小动物的声音。(通过此环节来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2、儿交流自己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为什么?3、儿正确处理各种小动物。(让幼儿凭借以为以往的生活经验来,区分益虫与害虫加深对个各种虫子的认识。)三、雷声将幼儿引入室内场景。四、过倾听各种声音让幼儿想象、讨论、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通过提供各种室内的.声音,给幼儿提供
13、一个自由充分想象、表述的空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能力。五、蚊蝇声让幼儿讨论如何来消灭蚊蝇。1、儿运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各种灭蚊蝇的工具。给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2、进行灭蚊蝇活动,感受灭蚊蝇的有趣,在劈啪劈啪声中感受灭蚊蝇的热闹。六、灭蚊蝇后,让幼儿随着悠扬的音乐安静的入睡。1、使幼儿享受到热闹的灭蚊行动之后那份独特的安宁,体验无比的成就感。2、总结:呱呱的蛙声,窸窸窣窣的蟋蟀声音常常能够勾起小孩子们的好奇心理,做为老师不与家可以从夏夜的声音着手,让孩子们感知更多夏夜里的声音,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夏季!科学活动教案 篇5活动目标:1学习
14、观察并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会接着往下排。2用自己的的方式大胆表达操作的结果。3感受规则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美感。活动准备:课件、幼儿操作材料等。活动过程:1情景引入,寻找排列规律。师:小朋友,我是中都中心幼儿园的老师,我的幼儿园可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但看完后老师要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1)出示课件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排列装饰。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看了我的幼儿园,怎么样,好看吗?现在我想问问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它好看在哪?是怎么设计的?(2)出示门、围墙图片,观察比较发现等差关系,引发幼儿思考如何排列。师:这是新幼儿的围墙、(大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它们的设计的,你发现
15、了什么秘密?我们想一想该如何来设计?(3)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看了我幼儿园的大门是两种颜色,左扇门是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右扇门是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少。还有围墙也和右扇门一样,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少。小朋友真棒,发现了新的排列规律。2幼儿操作,学习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规律。(1)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上设计材料,找出规律,并继续进行排列。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设计材料,我幼儿园的设计师因有事没设计完,现在我请小朋友帮忙把这些没有设计院完的接着往下设计。但小朋友先看看设计师是按什么规律设计的,然后我们一起来接着往下设计。(2)幼儿分
16、组操作,并将操作卡分成两类(递增和递减),展示在展板上。(3)观察评价,总结规律。师幼共同观察评价大家设计的排列正误。教师小结规律: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设计得很美!比如(门帘等)是按照一种颜色的数量固定不变,另一种颜色后面一次的数量比前面一次的数量增加1,这种设计的排序规律,我们叫它递增规律。还有(汽球等)是按照一种颜色的数量固定不变,另一种颜色后面一次的数量比前面一次的数量减少1,这种设计的排序规律,我们叫它递减规律。3幼儿分组操作装扮幼儿园,巩固知识。师:我刚才看到你们幼儿园也新建一座新楼房,可是我发现新楼房四周还空荡荡的,没有种树、没有围墙等等,要不我们也一起来装扮它。(1)介绍各组材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科学 活动 教案 范文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