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唐宋名家诗词及鉴赏.docx
《2022年唐宋名家诗词及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唐宋名家诗词及鉴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唐宋名家诗词及鉴赏唐宋名家诗词及鉴赏唐宋名家诗词及鉴赏1崔九欲往南山立刻口号与别/留别王维/送崔九唐代: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译文及注释译文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忙出山。注释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创作背景崔九曾与王维,作者同隐于终南山,从作者这首送崔九归山的诗中看得出来,崔九大约不大情愿再隐居下去了,于是有了作者的这一番劝勉。评析“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这两句是说这次回到山里之后,不论入山深浅,都要饱览山川之秀丽,林木之幽美。这当然是劝勉崔兴宗不要再
2、留恋世俗的生活,把对山水的感情升华到一种与世俗生活相对立的高度,这与他们对现实的厌倦与反感有关。“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这两句是劝崔兴宗隐居丘壑,既然在山水间找到了生活的真趣,就不要再从那个境界里返回到现实中来了。这一方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确定,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作者为什么要人留恋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呢?这是由于他们在现实中屡屡失败,一方面产生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感,另一方面也更深刻地相识了现实生活。作者生活的时代大约属于唐玄宗和唐肃宗时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后期。那个时候由于唐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宠幸杨贵妃,政治非常黑暗,下层学问分子无法入仕,像裴迪、崔兴宗这样
3、的寒士没有出路。所以他们宁愿隐居山林,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因此作者劝他的挚友,既然在山水之间找到了真趣,找到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寄予,就不要像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武陵人一样,找到了桃花源却轻易地放弃了。作者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因此他说:“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但立意很深,不失为一首好诗。裴迪裴迪(716-?),唐代诗人,河东(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闻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亲密。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寒山转青翠,秋水日潺谖。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
4、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号称“诗中有画”的诗篇就是闲居辋川时王维答赠裴迪的。受王维的影响,裴迪的诗大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唐宋名家诗词及鉴赏2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及注释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归期:指回家的日期。巴山:指大
5、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秋池:秋天的池塘。何当:什么时候。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光明。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挚友间的思念之情。却话:回头说,追述。译文二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知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假如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译文三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
6、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孤独,多么惦念你!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挚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好像更准确一些。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
7、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充满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将来快乐的向往。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
8、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将来,盼望在重聚的快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将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将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加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这看法是不错的,但只说了一半。事实上是:那“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来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个来回。而这个来回
9、,既包含空间的往复比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这着重空间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比照。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这着重时间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备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擅长借鉴前人的艺术阅历,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究,发挥独创精神。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
10、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比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开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殊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备结合。宋人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云:“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回还之还)还(还又之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杨万里听雨云:“归舟昔岁
11、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这两首诗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构思谋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启发,也是自不待言的。 (霍松林) 。赏析二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喜闻乐见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反复比照,又体现时
12、间的回环跳动。“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其次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奇妙诗句。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高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溢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这是一首喜闻乐见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或写给友人)。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常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
13、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经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剧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情,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敬爱的妻啊,你确定是怀焦急切的心情问我归期是何日,那么,现在我告知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
14、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干脆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密切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
15、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其次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聚,“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假如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将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绽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
16、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详细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憧憬的,至于何时重回温顺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特别含蓄。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沟通。“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状况在一般
17、的古诗中是绝少见的,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赏析三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情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好像寄给妻子更为贴切。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揣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来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缘由,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次句“巴山夜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唐宋 名家 诗词 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