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阳光教育资源.ppt
《心理健康阳光教育资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阳光教育资源.ppt(1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蔡晓红蔡晓红 主编主编 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不具有某种疾病或病态心理。而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指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即健全的人格。(一)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具体地说,青少年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表现为学习的主体2在学习中合理使用体脑,促进体脑发展3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4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恐惧6在学习中保持和现实环境的接触在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表现在六个方面:1能够客观地评价他人2能知道彼此的权利和义务3真诚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4关心他人的需要5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6积极地沟通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约束自我和控
2、制自我,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2具有自制力3及时正确地归因4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努力方向6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青少年朋友要想拥有健康的体魄,不仅需要维护生理上的健康,更要维护心理上的健康,这才是现代的、真正意义上的健康。青少年学生要想维护身体、心理的全面健康,就要学会心理健康的维护,从而排解心中的忧虑和烦恼,全面解决成长中的问题,走出过去的阴影,摆脱所有的困惑,成为一名自信、快乐、健康向上的“阳光青少年”,为将来步入成功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智力的长足发展由于青少年时期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活动向学习者所提的要求有了质的变化,加上活动范围的扩大,
3、使得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言语都有了新的发展。(二)人生观、世界观的初步形成青少年期是人格急剧变化和逐步定型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在该时期逐步形成,开始对社会中各种现象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但还缺乏责任感,常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社会评头论足。(三)情绪、情感特征青少年的情绪和情感已趋向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四)意志特征青少年的意志发展迅速,但还不完全成熟。女 生男 生总 体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躯体化3118.321155216.8强迫3923.128206721.7人际关系2816.62014.34815.5抑郁2112.453.6268.4焦虑4224.82
4、316.46521敌对性22132417.14614.9恐怖271685.73511.3偏执271621154815.5(一)学生自身心理因素(二)家庭因素1家长的文化程度2家长的教养方式3家长的行为举止4家庭成员的关系5经济地位(三)学校因素(四)社会因素本章完返回章首本章完返回章首自我是指人对自身以及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得知,自我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个层次(如表2-1所示)。自 我自我认识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尊、自信自卑、自负内疚、自责自豪感成功感、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自主、自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一)自卑心理的成因1没
5、有正确认识自我2学习、生活中的挫折3心理与身体上的缺陷(二)自卑心理的表现1消极 退缩性的行为2忧郁 忧愁伤感(一)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二)学会正确地归因(三)提高自信心自信,即自己相信自己,是指一个人对自身能力与特点的肯定,是人们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美好的性格特征。自信心就是确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做任何事都能体验到“成功感”和“把握感”;自信行为是自信心理的外在行为体现,具有目标,这个目标不仅切实可行,而且明确具体。目标确立之后便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奋进。 在心理学上,个性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心理学上称为个性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爱好等)的总和,是在
6、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 人格是指除环境之外,影响个性行为的个体自身的所有因素的总和。(一)自我意识高涨进入青春期后,身体的发育使中职生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但这种生理变化发生得略显突然,心理上、认知上都没有充分适应。(二)自我概念相对稳定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态度,这个态度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成分:认知成分 对自己的品质和特征的了解和认识;情感成分 对自身品质的评价及与此相联系的自身体验;品行成分 从上述两个成分派生出的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态度。(三)自我评价深化自我评价是与个体认识能力发展相关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是一种包含社会行为
7、准则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复杂的心理行为,具体包括对个体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的评价。(一)良好的个性产生于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指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具备的正确心态。(二)用微笑对待人生一个人的微笑,比高贵的穿着更重要。(三)在挑战中展现自己的个性1在挑战中捕捉人生机遇挑战中蕴寓着机遇,只有不断迎接它,我们才会抓住它,为开创美好的人生、塑造良好的个性打下坚实的基础。2追求尽善尽美任何事情都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但是,我们却决不能以此为借口,而放弃对尽善尽美的追求。本章完返回章首本章完返回章首1嫉妒产生的原因(1)虚荣心。(2)相同的目标。(3)公平心理。(4)自身的缺陷。2嫉妒调适的方法(1)
8、自我认识法。(2)自我转换法。(3)注意转移法。1学会体谅朋友2学会宽容、理解朋友3要主动关心和帮助朋友4诚实做人,不乱动朋友物品5善用个性互补6学会相互信任 这种类型的父母关心子女的前途胜过其他一切。为此他们对子女严格要求,凡事干预指点,容不得半点马虎,不苟言笑,态度严厉,但内心充满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多体谅父母的苦衷,理解他们严格要求的本意,对于严厉过分的地方善意地提出意见。 对子女一味地溺爱,放弃了作为父母的教育责任,对孩子的要求不作具体分析一味满足,甚至在孩子犯了错误时也千方百计为其辩护。这种类型父母的突出特点是只关心孩子的生活,不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也不够关心,多数
9、情况下是迁就屈从孩子。在这样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对父母的要求比较顺从,时间长了容易成为思想单一、性情懦弱、感情脆弱的人,缺乏独立生活和战胜困难的能力。 对子女放任自流,很少管教,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全凭孩子自由发展。他们放松对子女各方面的教育,学习很少过问,生活较少关心。一旦孩子在成长中真的出了偏差,父母又苦于没有好的方法,对孩子进行体罚。生活在放任型父母身边的孩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加倍努力来弥补父母教育上的不足。 对子女严格而不苛求,关心而不溺爱,放手而不放任。他们对子女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都予以关心,又注意教育方法,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与子女的关系上,平等相待,既注意
10、让孩子独立自主的活动,又不放松对他们的指导教育。一般地,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父母类型。 在平常的生活中,青少年学生要多与父母沟通交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想法。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多观察与倾听,使用正确的沟通方式,要了解和关心父母。与此同时,还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尽量用委婉、随和的语气告诉父母自己的想法,从而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青少年学生在与父母交谈时要特别注意讲话的态度和分寸,要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尊重他们对自己提出的各种想法与建议。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对子女的管教和唠叨正是对子女爱的表现,作为子女对此要给予体谅,尽管不喜欢这种方式,但是要明白父母也有烦恼,他们
11、也需要倾诉并得到安慰。 要尝试和父母一同做一件事情,比如一起逛街、野餐、打球、看电视等,而且要积极主动和父母进行相关的交流。一起吃饭的时候主动和父母谈谈学校和班级的事情,比如老师讲了一堂新课,同学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校园里又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儿等。此外,晚饭过后,如果学习不是很忙,还可以和父母走出家门一起散散步、聊聊天,那是父母最开心的时刻。平时遇到什么高兴的事或者不开心的事,都要向父母讲讲,从中听取他们的意见。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不要逃避责任,主动向父母道歉,这样往往会得到他们的理解。如果总是推脱责任,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只会令父母愤怒和失望。 一旦与父母发生争执,不要肆意发脾气、顶撞父母,或
12、做出伤害父母的事情。想发怒时,可以离开一会儿,或者做做深呼吸。当被父母批评时,不要急于争辩,试着听听他们的想法、担忧和压力。本章完返回章首本章完返回章首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就其心理成分来说,主要是学生的自觉性和求知欲。 我们一般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两类: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取决于学生的内部需要; 外部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如为了避免惩罚或获得奖励而进行的学习。外部动机最终是通过内化来影响学生学习的。经常逃课,上课打瞌睡,不愿动脑筋想问题,不完成作业,学习上拖拉、懒散、怕苦怕累,并经常为自己的懒惰行为找借口。不
13、能专心听课,不能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兴趣容易转移和受干扰。学习肤浅,满足于一知半解。对学习冷漠、畏缩,常感厌恶,很少能感觉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在学习中无精打采,不能享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对学校生活与班级生活感到无聊。动机缺乏者把学习看成是奉命的、被迫的苦差使,因此不愿积极寻求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满足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由于缺乏正确而灵活的策略与方法,所以往往不能适应新的学习。学习上没有明确目标,学习行为往往表现出从众的依附性,随大流。在学习问题上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独立性和创造性。 情绪、意志、态度、经历、兴趣、价值观、健康状况等个体特征,都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家庭环境对中职生的学习
14、动机有直接的影响,它包括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 对于学生来说,校园环境、教学设备、教学过程、教师素质等都会影响学习动机。 社会生活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其中社会价值观对人们的学习动机有巨大的影响。 人的特点不同也应该有不同的成才道路,应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成才的道路,不要人云亦云地否定职校的学习。 每个人在成功或失败时,都会为自己寻找原因,心理学上叫做“归因”。 心理学家认为,人人都有向上发展的潜能。潜能的挖掘主要是依赖个人的主观努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程度。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坚持到底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关键不在于你在哪儿读书,而在于你是如何学的,学到了什么,你如何利用已有的学习条
15、件发展自己的能力。 学生的能力就像一块火镰,必须把它敲在石头上才能冒出火花;学生的潜能就像春天幼嫩的树芽,必须要靠浇水和施肥才能生长。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尔德加德纳用新方法检测发现:人的大脑存在着多种互不相关的智力领域,不能只用一种尺度来衡量聪明与否。他认为人有七种智慧:语言、数理逻辑、空间关系理解能力、音乐、身体动觉、人际交往智慧和自知之明,每个人的七种智慧发展并不平衡,往往是几个方面较为突出。 他的新发现启示我们:每个人都有智慧潜能,每个人的智慧发展各有千秋。 傅雷说:“天生吾人,才之大小不一,方向各殊,长于理工者未必长于文史,反之亦然,选择不当,遗憾终生。” 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将受
16、益终身。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求知的一种反映,也是学生智慧的火花。 时间上,要自由支配和选择,进行时间外延和内涵的配置; 空间上,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积极从社会中汲取养料,增长才干,进行知识创新。 轻度的精神紧张 中度的精神紧张 重度的考试心理障碍(考试焦虑)。 它是指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平时学习不认真,考试考不好,但自尊心很强,很爱面子,从而产生讨厌学习、讨厌考试的一种心理。遇到考试勉强应付,就像不情愿地为别人做事一样,抱着一种敌对的情绪进入考场。考试时草草应付,时间一到,匆匆交卷,“万事大吉”。 它是指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的一种不认真思考的侥幸、轻
17、率心理。大部分考生在考前都做过不少练习题、模拟题,考试时看到试题与自己平时练习的题目“差不多”,似曾相识,便迫不及待地将事先准备、掌握的答案全盘照搬。这种轻率心理使其不能认真审题、缜密思维、丢三落四、顾此失彼,甚至答非所问,弄巧成拙。 主要是指在完成试卷后不能确信自己答案正确的一种心理。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敢检查修正答案。认为改来改去使卷面成为涂鸦,同时怀疑自己可能把正确的答案改错,干脆抱着侥幸心理不去检查修改。二是与此相反的否认心理,对先前的答案一概否定。应知道,开始答题时凭的是感觉、灵感和印象,一般来说答案是正确的。如果不认真思考,对那些拿不准的答案持否认心理,匆匆盲目地修改答案,最
18、后很可能更后悔。 由于考生心理过度紧张,会导致怯场,情绪不安,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控制自己,注意力无法集中,以至于有的表现出头晕、呕吐、活动失常,无法进行正常的考试。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考前准备不足也包括心理准备不足造成的。 在考试中,由于考生出于被迫参加,或是认为目的达不到,或是在考试过程中感觉发挥不好,都会表现出情绪低落,缺乏韧性,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至放弃考试。在高校招生考试中,如果第一场考试试题难度较大,会对考生第二场考试带来心理干扰,表现为消极、失去信心,直至不能坚持下去。 在答题过程中,考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联想、知识重现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突然的外来“刺激”
19、往往容易使人的思路中断,强“刺激”还会使原来已学过的知识难以回忆起来,无法进行答题。在考试中如有人突然大声喧哗,考试秩序混乱,附近传来噪声等,都是“刺激”的因素。 在考生缺乏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些事,会使考生惊慌失措,心理高度紧张,影响正常思维,导致考试成绩下降。 一类是指在考试之前的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的焦虑; 另一类是指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焦虑。 (一)改变认知,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考试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三)学会自我暗示 (四)适当倾诉本章完返回章首本章完返回章首 (一)情绪的含义 所谓情绪,通俗地说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不同态度。 “喜自爱中来,怒从恶中
20、生”则是把情绪区别为最基本的好、恶两种形式。 积极情绪是对事物或事件认可、支持、满意的心理表现。 消极情绪是一种对事物或事情的不满、厌恶、抵触,没有得到满足的心理表现。 1情绪影响学生行为的发生 情绪对学习生活和人际沟通的影响日渐增大。中职生的情绪会极大地参与认识的加工过程,影响自身行为。 2情绪影响学生智能的发挥 中职生的情绪同其智力活动呈正向关系,精神愉快、情绪乐观的人,智力发挥处于最佳状态。 3情绪影响人际关系的协调 情绪健康,心胸开阔,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维系正常人际关系的纽带。 4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良好的情绪是维护青少年生理机能正常运行的前提,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因素。 (1)情绪
21、体验的两极性。情绪的两极性,首先表现在对同一事物同时出现对立的内心体验。 (2)情绪效能的两极性。情绪的两极性,还表现在对于同一种情绪可能会出现两种对立的效能。 (3)情绪性质的两极性。情绪两极性的另一种表现,是以情绪效能是不是有利于中职生的身心健康,或者是否有利于中职生当前活动任务的完成来区分,可分为积极性情绪和消极性情绪。 虽然此时青少年已有了驾驭自己情感的能力,但情绪的波动性却很大,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的转化是经常发生的。 中职生情绪的不稳定与其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也与家庭和社会上的某些因素有联系。 有的心理学家说“青年期是疾风暴雨”的时期 中职生的情绪活动,相比之下还是外露的
22、占多数。 1对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渐提高 2情绪逐步带有文饰、内隐、曲折的性质 3情绪的倾向性正在定型化 心境是持续的情绪状态,有的心理学家形象地称心境是“被拉长了的情绪”。中职生的情绪在时间延续上比儿童与少年大为拉长。中职生的迁怒与移情等都是心境现象。 中职生应该逐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养成乐观豁达、正视困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正确的观念对自身的情绪进行积极的自控。 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逐渐培养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感情。 青少年的行为就其本身而言是团队的、集体的,培养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及时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的产生。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沮丧
23、是由消极的情绪感受或对生活的不满意,或是经常受挫折引起的,它是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的,通常状况下只是偶尔出现,过了一段时间会自然消失。 (一)淡化失败,保持自信 (二)热爱生活,思想乐观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进行体育锻炼 愤怒是个人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害、被人阻止愤怒是个人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害、被人阻止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 (一)情景转移法 (二)理智制怒法 (三)评价推迟法 (四)情感宣泄法 (五)目标升华法 消沉,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不相协调的反消沉,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不相协调的反应,是人们对待世界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应,是人们对待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健康 阳光 教育 资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