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生心理契约的学生满意度研究-黄琰.pdf
《基于师生心理契约的学生满意度研究-黄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师生心理契约的学生满意度研究-黄琰.pdf(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师生心理契约的学生满意度研究 姓名:黄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企业管理 指导教师:曹威麟 2011-04-12摘 要 I 摘 要 本文建立在前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 借助课题项目的理论和实践 成果, 结合 相关的文献研究, 对学生满意度进行了定量研究。 考虑到高等教育过程中, 学生 主体地位的逐步提升, 以及教师教学目标和内容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本文从师生 心理契约角 度出发来进行学生满意度研究。 全文主 要围绕师生心理契约的主要内 容、 维度结构和影响机制展开 , 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满意度的 应对策略进行了探 讨。本文的研究安排如下: 首先, 通过相关
2、文献的回顾, 整理了心理契约和学生满意度的主要研究成果, 尤其是心理契约的内容、 维度和学生满意度的测量指标, 以此作为 师生心理契约 和 学生满意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并对师生心理契约及其研究主体进行了界定和分 析,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 其次, 在文献参考的基础上, 以实证研究和数理统计方法为主, 进行了研究 假设的验证。 借用前期的问卷设计内容, 确定了关于师生心理契约责任履行和学 生满意度以及学生学 习行为的调查问卷;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通过实验组和对 照组的设计来跟踪研究,收集了实证研究的数据资料; 借用 T 检验和回归分析, 明确了教师履约对学生满意度和学生学习行为的作用途径,
3、以及学生满意度中介 效应的发挥途径。 最后,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 完成研究假设的验证。 通过证明教师明确其心理 契约责任对学生满意度和教师履约行为的正向影响, 以及教师履约对学生满意度 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积极影响, 明确了师生心理契约对学生满意度的重要意义, 把 握了 提升学生满意度的 核心要义。 关 键词 : 高校师生 心 理契约 学生满意度 学习行为 Abstract III ABSTRACT Turning to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ductions of early program, as well as relative literatur
4、es, this dissertation is devoting to evaluating student satisfaction in a quantitative way. Taking account of the gradual promotion of students position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on students, this dissertation conducts researches on stude
5、nt satisfa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full text is centering on the main content, the dimens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n the coping strategies of stude
6、nt dissatisfaction were discussed. The arrangement of this study is as following: Firstly, this dissertation has an overall review of literatures, and compiled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student satisfaction, especially the contents and dimensions of the psychological co
7、ntract and the measuring indexes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which has bee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student satisfaction. It defined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ts main bodies, and made it clear. Secondly, on
8、 the basi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reference work, this dissertation verified the hypotheses by the way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We adopted former questionnaire and on basis of it, a new questionnaire about the fulfillment of the responsibilities, student satisfa
9、ction and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has been designed. By the way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we collected the relevant data by designing to track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the way of T test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e validate the effect of teachers fulfillment of the responsibili
10、ties on student satisfaction and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ata analysis, the research hypotheses have been verified. By demonstrating the positive effect of clear knowing of the teachers responsibilities on stud
11、ent satisfaction and teachers performance and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eachers performance on student satisfaction and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we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we grasp the key points of improving student Abst
12、ract IV satisfaction. Key Words: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ontract, student satisfaction, learning behavior 中 国科学 技术大学 学位论 文原创性 声明 本人声明 所呈交 的学位 论文,是 本人在 导师指 导下进行 研究工 作所取 得的成 果。 除已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任何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 作者签名:_ 签字日期:_ 中 国科学 技术
13、大学 学位论 文授权使 用声明 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 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授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 即: 学校有权按有 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 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将学位论文编入 中国学 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等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 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本人提交的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 也遵守此规定。 公开 保密(_年) 作者签名:_ 导师签名:_ 签字日期:_ 签字日期:_ 第 1 章 绪论 1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 问 题提出
14、 1999 年 1 月 13 日, 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 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该计划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 提倡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蔓延, 推进了高等教育大众 化的进程。自 1999 年扩大招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毛入学率年 年攀升,从 1998 年的 9.8% 上升到 2002 年的 15% ,比原计划提前 8 年进入了国 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2005 年毛入学率进一步增至 21% ,全国各类 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 2300 万人,2009 年高等教育稳步发展,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 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4.2% ,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
15、 达到 2979 万人。另外,2008 年 8 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对到 2020 年中国教育进行 了全面部署。 规划纲要 提出, 今后 10 年, 高等教 育总规模将从 2900 万增加到 3550 万,毛入学率从 24.2% 提高到 40%, 更好地 满足适龄青年和社会其他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 切实需要。 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 数量的扩张令人欣喜,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实现, 高等教育质量也成为一个 值得关注的 焦点, 数量的扩 张导致新的质量问 题。马丁 特罗明确指出, “每一个发达社会的高等教育问题都与数量增长相联 系 ” 。教育是一种服务,在服务接触的过程
16、中,学生作为服务的消费 者,他们的 需求 能否得到满足是衡量服务有效性的一个评价标准, 因此, 高等教 育质量评估 中对学生主体的引入具有特殊意义。同时,学生是这种教育服务的直接 受益者, 其所支付的学费是一种教育投资, 投资 就要用回报, 与此投资 相对应的权益 是学 生应该 得 到的回报。 事实 证明, 这种权益会直接 影响到他们的个性发展、 择业就 业 情况, 影响他们步入社会之后 的生活质量和 自我实现价值, 甚至 还会在一定程 度上决定 他们一生的命运 轨迹。 因此, 学生对 自己所 接受的教育服务如何 评价应 该得到 充分 的重视。 然而, 目前, 我国对高等院校教育评估形式单一,
17、 既有的评 估体系标准中 对学生主体地位缺乏关注, 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中对 “学生满意度 ” 相关指标鲜有涉及, 缺乏以学生满意度为核心进行高校评估的观念意识, 任凭学 生对高等教育的抱怨如潮水一般。 1.2 研究目的与 研 究意义 以往的研究清晰界定了心理契约的概念, 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第 1 章 绪论 2 础。 本文以心理契约 “双向观” 为视角, 在前期心理契约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 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 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研究主体, 将心理契约的理论和创新的研究方法 引入到高等教育质量评估领域进行分析研究, 针对学生和教师之间心理契约问题 展开
18、探讨、 研究, 其理论价值在于拓展了传统心理契约的研究领域, 实践意义在 于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高校管理提供新思路, 进一步扭转高校学风普遍下滑的 局面。 第二, 通过观察学生和教师之间心理契约交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以及教师通 过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满足学生的期望, 即教师对心理契约的履行 行为, 分析 不同组教师间履行心理契约责任项的差异及这种差异的存在对学生满意度的影 响, 是高校教师充分认识到心理契约存在的客观性和对学生满意度的重要性。 揭 示契约主体双方的期望要素内涵, 重点探讨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与教师的自我期望 所达成一致的部分, 体会心 理契约的客观存在性, 促使高校教师审视自身的思
19、维 路径和行为方式, 避免减少心理契约破裂或违背带来的消极影响, 通过加强心理 契约履行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促进学生更大程度上的满意, 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 自身的行为方式,进而改善高校教学质量,提升高校组织的声誉。 1.3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 调查分析法 、 比较研究法 、 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 合 等多种研究方法, 将以上多种方法贯穿整个研究过程, 使得本文在各种理论和 实践方法的支持下解决相应问题。 文献研究法: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各种文本和电子资源, 通过对文献进行 研究, 逐步形成 对研究问题或研究事实的科学认识; 通过对研究事实的科学认识, 从而了解所需要的理论基础、
20、相关知识、各种观点和数据收集 方面的研究方法。 同时, 互联网为最新资料的检索和收集提供了便利, 跟踪和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 成果,及时了解课题研究的理论、手段、方法以及研究发展动向 等方面内容。 问卷调查与访谈法: 通过专家访谈、 问卷调查进行调研, 问卷主体涉及同一 年级的两个不同班级, 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评估, 以及两个 不同班级的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的自我评价评估等。 通过这种抽样调查、 深度访 谈的形式来对研究对象进行本质性把握,从 而有助于发掘问题的本质。 比较研究法: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收集到国内外关于心理契约、 学生满意度 等方面的研究资料, 进行仔细分析, 通
21、过心理契约内容、 学生期望和学生满意度 指标体系等相关领域的对比, 突出心理契约研究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作用, 显现第 1 章 绪论 3 心理契约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创新之处。 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规范研究是建立在前期大量资料的收集和阅读 的基础上, 通过对各方面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结出研究实体一定的发展规律, 并 基于此规律来进行演绎和推理, 由此推导本文的相关 结论。 同时, 我们通过设置 对照组和实验组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 察和测试, 结合设计的调查问卷来进行相关 数据收集, 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基于师生心理契约的学生满意度的 相关研究结论,从而将规范性研究提升一个阶段,
22、增强了其实用价值。 1.4 主要内容与 结 构 框架 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绪论, 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 究方法、主要内容与论文框架。 第二章是相关理论回顾与前期的研究成果。 分为心理契约研究领域的概念定 义、 师生心理契约的内容与结构维度 、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相关的实证研究、 学生 满意度领域的概念定义、 评价指标以及学生满意度的相关研究成果等六个方面内 容。 第三 章是本文研究的理论模型与技术路径。 分为理论模型的构建 、 结构方程 模型的基本概念和模型构建以及 相关研究假设的提出 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四章是测量问卷和数据采集。 分为变量定义与测量、 问卷编制与内
23、容结构 测量、问卷的数据采集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五章是数据分析和结构讨论。 分为 教师对心理契约的履行程度与学生满意 度之间的相 关分析以及学生满意度与学生行为之间的 回归分析等四个方面的内 容,主要是运用 spss 软件,从多个方面来着手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 结论成果。 第六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后续展望。 主要是为总结研究成果, 抛砖 引玉从 而为开展未来的研究做出铺垫。 第 2 章 文 献综 述 6 Rousseau 对心理契约的重新定义与古典学派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 : 首先, Rousseau 强 调了心理契约是双方建立联系的主观信念, 是以双方在交 流沟通 中所作
24、出的或暗示的承诺为基础。 然而, “古典学派”的研究则将心理契 约看作是双方同意或默认的结果。 此外, Rousseau 还对明确作出的承 诺和暗示的 承诺做了清楚的界定 ,明确作出的承诺是指雇员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 作出的承 诺, 而暗示的承诺则是雇员与雇主之间反复地、 始终如一 进行交流的结果。 由此, 心理契约不再被看作双方同意或默认的结果, 研究的重心转向了心理 契约形成的 个体层面。 其次, Rousseau 提出了以契约违背 作为连接心理契约和雇员工作相关 的态度和行为之间的纽带 从而来考察员工的情绪反应和工作表现。 综上所述, 关于心理契约的概念本质有 “ 古典学派” 和 “Ro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师生 心理 契约 学生 满意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