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 2022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 2022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 2022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 2022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秋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 教学设计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1听听声音教案 课题 听听声音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四周充溢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学问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沟通。 科学看法目标: 1.在视察和描述声音的过程中,养成细致视察的习惯和看法。 2.情愿倾听,主动共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2、: 懂得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重点 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难点 1.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学问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沟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老师播放声音, 预设: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老师:其实除了这12种声音外,还有许多声音。我们就是生活在充溢声音的世界里,今日我们就先来细细地听听这12种声音。 出示课题:听听声音。(板书课题) 学生
3、听声音、辨声音。 选生活中的12种声音,有些是动物发出的、有些是自然界的声音、有些是人发出来的,学生听声音并辨声音,为后面描述声音做好了铺垫。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 科学探究 (一)给声音分类 师出示12种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我们先给这12种声音来分分类,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二)再次听声音,描述声音 师:我们再来细致听听12种声音,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并记录听到的声音。师引导学生记录(小鸟声和汽车喇叭声为例):
4、(说明:“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这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对于声音的强弱(响、轻)学生听不出来,老师可以把音量放大和缩小,让学生辨别;听12种声音时,建议老师把每一种声音的音量都调到一样。) (三)对声音问题的思索 师:我们对12种声音有了肯定的了解,老师信任,再次听到它们,可以立刻说出它们是什么声音。我们四周还有许多声音,一起回忆声音的学问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沟通。 对声音问题的思索记录表 我已经知道的声音学问 我还想知道的声音学问 生(预设):鸟叫声、狗叫声、马蹄声是动物的声音,雷声、下雨声、溪水声是自然界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咳嗽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是人类生产生活发
5、出的声音。 学生听声音,并记录。 学生拿出活动手册,记录并沟通: 通过给声音分类,学生们能够很好的理解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可以知道用什么词汇才描述听到的声音。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各种思索,声音的来源是什么?不同的声音有哪些不同的热点?这些思索会带领学生对声音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同学们知道得许多,想要知道的也许多,我们就一步一步地去探究声音的奇妙。 (说明: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 3. 科学拓展 师播放小星星的乐曲:同学们,我们来听一段简洁的乐曲,识别乐曲中的
6、音符,辨一辨它们的凹凸依次: 生听乐曲,识音符,辨凹凸,沟通 能娴熟运用所学的学问对问题进行解答。拓宽自己的认知,激发学习科学的爱好。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四周充溢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声音可以用凹凸、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能够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洁的分类。 思索小结内容,巩固学习学问。 板书 1.1 听听声音 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课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7、的。 过程与方法: 能视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 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 视察事实中对缘由进行假设性说明;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视察不简单视察到的现象。 情感、看法、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 主动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觉; 乐于与他人合作, 养成细致视察的习惯和看法。 重点 相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试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老师播放视频生活中的声音 提问:刚才的影片中有哪些声音?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1)家里人说话的声音 (2)电视机发出的声音 (3)电话铃声 (4
8、)门窗打开的声音 (5)窗外汽车发动机的声音 (6)树上鸟儿的声音 (7)邻居大声交谈的声音. (8)说话声、笑声、喊叫声、咳嗽声 (9)歌声、肚子咕叫声、 (10)拍手声、跺脚声 提问: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 学生看视频,说声音。 主动回答知道的声音 带领学生回顾四周的声音,让学生沉醉在搜寻各种声音的乐趣中。通过提问,引出今日的课题。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 科学探究 探究一:橡皮筋发声试验 试验材料:橡皮筋、小木棍 试验方法: (1)拉伸橡皮筋 (2)按压橡皮筋 (3)揉搓橡皮筋 (4)弹拨橡皮筋 视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试验
9、现象: 试验分析: 轻轻拉伸、按压、揉搓或拉动橡皮筋时,橡皮筋没有明显的振动,没有发出声音; 当橡皮筋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拨时,橡皮筋发生了明显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由此我们可推断,橡皮筋发出声音与它是否振动有关。 试验结论: 拨动橡皮筋,它会振动并发出声音。 当我们用手或其他工具将橡皮筋的振动停下来,它的声音也听不到了。 科学词汇: 当物体进行往复运动,即它的状态变更的过程,我们把这样的运动称为振动。 总结: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探究二:视察其他发声物体 播放视频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科学试验:探讨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验证之前对物体发出声
10、音方法的揣测。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试验材料:钢尺、鼓槌、小锤、鼓、音叉 试验方法: 拨动、拍打、敲击都能够使钢尺发出声音; 渐渐弯曲钢尺,钢尺不能发出声音。 用手拍打或用鼓槌敲击鼓面,能使鼓发出声音; 渐渐按压鼓面,鼓不能发出声音。 用小锤敲击音叉,能使音叉发出声音; 轻轻触摸音叉,音叉不能发出声音。 试验现象: 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都不能发出声音。当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时,会感觉它们在振动,随着振动的停止,便不会听到声音。 试验记录: 试验分析: 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时,它们发出声音时,都受到了力,
11、并且产生了运动这一现象,揣测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到的力和自身的运动有关。 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这三种状况,物体受到了力,也产生了运动,但却没有发出声音,猜想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试验结论: 先探讨物体怎样能够发出声音,再探讨假如不这样物体能不能发出声音,正好客观地从正反 两个方面验证之前的揣测,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物体发声时会有振动; 物体停止振动后,不会发出声音。 总结: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3. 科学研讨 探究一: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
1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如我们弹吉他时,吉他弦发生振动,并发出声音。而当我们轻轻按压吉他弦时,并没有发出声音,因为此时吉他弦并没有振动;我们轻轻拨动橡皮筋,会听到声音,这是因为橡皮筋产生了振动。而我们轻轻拉伸橡皮筋,不会听到声音,这是因为橡皮筋只是形态发生改变,并没有产生振动。 探究二:揣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竖笛是通过中空部分的空气柱(笛管内的空气)振动来发出声音,竖笛能发出凹凸不同的音调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音调与振幅是由空气柱的粗细、长短确定的。 依据所学内容说明声音产生的实例。 揣测答案 能娴熟运用所学的学问对问题进行解答。拓宽自己的认知,激发学习科
13、学的爱好。 4.拓展提高 我们的发声器官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限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声带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中国成年男性的声带一般在 1824 m,平均长度为20 mm左右,成年女性的声带一般在14-18 m 拓宽新学问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平均长度为15 mm左右,因此男性的声音通常比女性的声音低。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能够视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
14、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视察事实中对缘由进行假设性的说明。 思索小结内容,巩固学习学问。 板书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振动:当物体受力后,进行往复运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课题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借助试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试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状况进行比较。 科学看法目标: 意识到从试验中获得事实是相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
15、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 重点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难点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试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状况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 学生A:人和鼓之间除了空气,没有其他物质,我揣测,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本活动通过听到鼓声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鼓面和人耳之间存在一种物质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 提问:这
16、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 学生B: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听到,说明声音的传播不是单方向,可能是向四面八方发散传播的。 -空气,进而推想声音的传播须要借助物质(空气); 通过“在老师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听到鼓声,让学生意识到,声音是向四面八方发散传播的。 2. 科学探究 探究一: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 试验材料:玻璃罩、抽气筒、闹钟 试验步骤: (1)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视察能否听到闹钟的声音。 (2)用抽气筒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渐渐抽出细致倾听,视察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否发生改变。 (3)将玻璃罩内抽至接近真空状态,视察闹钟声
17、音的改变。 播放试验视频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 试验分析: 起先能清晰地听见闹钟的声音,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弱。玻璃罩内接近真空状态时,就无法听见闹钟的声音了。 试验结论: 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后,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声音的传播须要物质(空气);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打算试验材料 按试验步骤完成试验内容。 观看视频 通过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和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对比试验,相识声音的传播也须要物质,没有物质,既不能产生声音,又不能传播声音。 这个对比试验现象前后的剧烈反差,不须要老师做出说明,学生也很简单推想出声音的传播须要物质(空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驾驭科学的
18、探究方学。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究二:比较耳朵贴在桌面和不贴在桌面听到声音的不同 试验方法: (1)一名同学将耳朵贴在桌面的一端,听一听同桌在说面另一端抓挠桌面的声音。 (2)坐直,将耳朵离开桌面,同桌接着用手轻轻抓挠桌面,比较这两种状况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播放试验视频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试验现象: 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要比不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清楚。 试验分析: 我们把耳朵贴在桌面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桌面传递过来的,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当耳朵离开桌面时,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要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所以耳朵贴在桌面听着清楚
19、。 试验结论:声音可以通过桌面(固体)传播,桌面(固体)传播实力要比空气强。 探究三:水是怎样传播声音的 试验材料:音叉、小锤、水槽、水 试验步骤: (1)在水槽里装一半的水,等待水面安静。用小锤轻轻敲击音叉,渐渐将敲击后的音叉接触水面,视察水面的改变。 (2)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一部分,让另 一名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视察是否能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 按试验步骤完成试验内容。 观看视频 打算试验材料 按试验步骤完成试验内容。 通过对比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与不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 中与空气中传播速度的不同。 通过视察振动的音叉会引起水面的波动,初步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通过听水中振动的音叉的声音
20、,了解声音是否可以在水中传播。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试验视频声音能否在水中传播? 试验现象: (1)用敲击过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看到水面荡起水波,这个水波是从音叉起先的,并且渐渐向四周扩散。 (2)将耳朵贴在水糟边时会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从水中传来。 试验分析: (1)音叉接触水面荡起水波,说明物体在振动发声的同时会引起四周物体的振动,并且会从中心(声源)处以波的形式渐渐向四周传播。从这个现象可以想象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中的传播形式。 (2)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因此当耳朵贴在水槽边时可以听到水中音叉振动的声音。 试验结论: 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可以引起四周物体的振动,从而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 2022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科版 四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反思 2022 新教 科学 上全册 教案 教学 设计 表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