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劳动、心理控制源与离职意向关系研究——以中原餐饮企业前厅服务人员为例-韩竹村.pdf
《情绪劳动、心理控制源与离职意向关系研究——以中原餐饮企业前厅服务人员为例-韩竹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绪劳动、心理控制源与离职意向关系研究——以中原餐饮企业前厅服务人员为例-韩竹村.pdf(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情绪劳动、心理控制源与离职意向关系研究-以中原餐饮企业 前厅服务人员为例 姓名:韩竹村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应用心理学 指导教师:李永鑫 2011-06 I 摘 要 自从上世纪 80 年代 Hochschild 提出了情绪劳动这一概念以来,情绪劳动受到了人 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随着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的增加,情绪劳动在实践中的 重要性以及对其理论探索的紧迫性也更日渐突出。学术界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基 础对情绪劳动的维度、前因变量及结果变果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得出了许多有意义 的结论,使情绪劳动相关理论不断完善。本研究在综述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把情绪劳动、
2、 心理控制源以及离职意向三个变量纳入到一个研究框架里面,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 和假设,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 613名中原餐饮企业前厅服务人员做了系列研究。通过 运用 t 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 结论: 一、 情绪劳动、 心理控制源和离职意向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某些因素上存在着差异。 二、情绪劳动、心理控制源和离职意向各维度之间存在着相关。深层扮演与内控型 有显著正相关,与外控型有显著负相关,与离职意向有显著负相关;表层扮演与内控型 有显著负相关,与外控型有显著正相关,与离职意向有显著正相关;内控型与离职意向 有显著负相关,外控型与离职意向有显著正
3、相关。 三、在层次回归模型中,深层扮演和内控型可以负向预测离职意向,外控型可以正 向预测离职意向,表层扮演没有进入回归模型。 四、心理控制源在情绪劳动和离职意向之间不存在调节作用。 关键词: 情绪劳动,心理控制源,离职意向,关系研究 III ABSTRACT Since Hochschild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the emotional labor in the 1980s,it has been pu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n.Especially as the proportion of the services incr
4、eaces rapidly with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ts importance in the practice and the urgency of exploring its theo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Based o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theory, Academia have made many useful exploration on its dimensions、antecedent and outcome variable and drawn
5、 many meaningful conclusions, so that the theory of emotional labor continues to be improved.Based on previous theoretical review, this study puts the emotional labor, locus of control and turnover intention within one framework,with our purpose and assumptions ,we did some research about the lobby
6、servicers in Central Plains catering business.By using t test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variance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have been drawn out: 1. The emotional labor, locus of control and turnover intention have some differences on some factors of demographic varia
7、bles 2.Emotional labor, locus of control and turnover intention ha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dimension. Deep acting h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ion with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but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and turnover intention; surf
8、ace acting h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but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ationwith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and turnover intention; there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and turnover intention ,but significantly posi
9、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and turnover intention. 3. Deep acting and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could negatively predict turnover intention,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could positively predict turnover intention. But surface acting wasnot put into regression equation 4.Locus o
10、f control has no regulation within emotional labor and turnover intention KEY WORDS: emotional labor,locus of control,turnorver intention 第一部分 绪论 1 第一部分 绪论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其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第三产业在整个经 济体系中占居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其服 务业占到其 GDP的 6080。 尤其在美国, 2005年服务业所占产业结构比例高达 81 6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
11、深入,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 变化,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服务业在 GDP 中所占的比重 由 1978 年的 237上升到 2003 年的 322,2005 年经重新评估已达到 403。 由此可见,全球正逐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社会。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饮食文化在整个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 “民为食为天” ,长期以来,评判一个朝代兴衰最基本的标准就是百姓能衣食富足, 安居乐业。而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显著提高,人们越来越不只满足于“吃饱” , 更要追求“吃好” ,把饮食当成一种享受,把美食当成一种文化,餐饮业在第三产业中 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12、河南地处中原,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历来都 是华夏文明经济、文化的发源地和交汇地。如今,南北菜系都汇集于此,所以河南的餐 饮业尤其发达,其竞争也十分激烈。而对于服务性企业来说,提供优质服务是企业生存、 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服务理念又在餐饮业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影响服务质量的各因素 中,员工的情绪劳动作用尤其重要。所以,关注餐饮业前厅服务人员的情绪劳动及其相 关变量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在餐饮业的研究和工作中,服务人员的高流动率一直是人们高度关注和研究的课 题。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离职对组织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威胁。如果组织能够提前 预测到员工的离职行为,及时发现问题所在,提前预防和
13、干预,就可以降低员工离职率, 从而减少对组织造成的损失。离职意向是预测离职行为的最佳变量。深入探讨离职率背 后的原因,就能给企业管理人员一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其现普意义十分重大。 心理控制源作为一个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变量,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 一种心理因素。不同的心理控制源者对同一外部情境会产生不同的预期,从而做出不同 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根据 Spector(1982)的研究,一个人工作行为的变异有 5%25% 可以由心理控制源的变数来解释。那么,心理控制源与情绪劳动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心情绪劳动、心理控制源与离职意向关系研究 2 理控制源与情绪劳动、离职意向又会是什么关系呢? 因此
14、本研究拟以餐饮业前厅服务人员为例,把情绪劳动、心理控制源及离职意向置 于一个研究框架内,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考查心理控制源在情绪劳动和离职 意向之间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完善情绪劳动的有关理论,给餐饮企业管理层一个更加清 晰明确的指导意见。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3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1关于情绪劳动文献综述 1.1 情绪劳动的概念 情绪劳动(Emotional Labor)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 Hochschild(1983)提出。她在管理 的探索(the Managed Heart)一书中界定了情绪劳动的概念,划分了情绪劳动的维度结 构,分析了情绪劳动对员工和组织的影响。她认为:服务性行业
15、人员的劳动不仅包括智 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也包括情绪劳动。她把情绪劳动定义为:个体为了某一目的,通过 努力改变自己情绪的行为。她从戏剧扮演的角度来考察服务人员与顾客之间的人际互 动。顾客被视为观众,而服务人员被当作表演者,工作背景就是一个大舞台。服务人员 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在扮演中需要进行印象管理,其中就包括情绪管理,其目的是为了 展现给观众看得见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表情。此后,众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相继对情绪 劳动的概念探讨、维度构建、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的考察、情绪劳动对员工心理健康的 影响、情绪劳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等诸多方面进了不断地探索,使情绪劳动的 研究领域不断完善 Ashforth
16、 B.E和 Humphrey R.H (1993)继 Hochschild之后提出了他们对情绪劳动的界 定,即“表达适当情绪的行为” 。此定义不太关注对情绪体验的调节,而更关注情绪劳 动的外显情绪表现,关注情绪劳动对任务效果的影响。并在 Hochschild二维情绪劳动策 略的基础上,增加了真实情绪表现维度,即:员工的情绪表现是自然且发自内心的。与 Hochschild的理论相比,Ashforth和 Humphrey更关注情绪劳动的组织层面。 交互作用理论认为,人们是在社会环境中表现情绪,并且情绪表现部分由社会环境 决定的。在此理论基础之上,Morris 和 Feldman(1996)把情绪劳
17、动定义为:人们在人际 交往中为表达组织期望的情绪需要做出的努力、计划和控制。与以上两个定义相比,它 们都认为情绪能够被个体调节、修饰和控制,并且社会情境等一些外部因素影响和决定 了这种修饰和控制何时发生。 Hochschild在1993年的 组织中的情绪 一书中指出情绪劳动是横跨各行各业的, 尽管白领阶层与服务业人员必须在工作中进行较多的情绪劳动,但劳工阶层也一样要做情绪劳动、心理控制源与离职意向关系研究 4 情绪劳动。此外,情绪劳动的对象除了外部顾客(如消费者)以外,更包含了内部顾客(如 同事、上司、下属),甚至包括自己。她把情绪劳动定义为泛指个体明确、评估及管理 对他人或自己的情绪过程。拓
18、宽以后的概念并没有得到后续研究者以及实证研究的采纳 和支持,但她认为:情绪劳动横跨不同的行业、阶层及职务,不论任何职务角色,只要 在人际互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都有可能需要进行情绪劳动。这一点得到了越来越多 的研究者承认,并扩大了情绪劳动研究的范围。 Grandey(2000)将Gross(1998)所提出的情绪调节理论引入情绪劳动的概念中, 并整合 Hochschild(1983)、Ashforth和Humphrey(1993)、Morris和Feldman(1996a)的观点,将情绪 劳动定义为“为表达组织期望的情绪,个体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加工” 。 Diefendorff和Gossera
19、nd(2003)认为在给情绪劳动下定义时,描述心理加工过程是重 要的。因此,他们从心理控制论的角度,将情绪劳动界定为对情绪失调的监控和调节的 加工过程。情绪劳动是员工持续监控自己的情绪表达与表达规则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并 努力采用一定的情绪调节策略降低差异的心理监控过程,情绪劳动是个体为了达成工作 目标,按照表达规则来调节自己情绪表达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 情绪劳动是员工在与顾客互动的服务中主动调节自己的情 绪以达到组织规范要求的行为。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特征: (1)情绪劳动是员工心理能量方面的的耗费,是一种行为和努力。 (2)情绪劳动是在与顾客互动的服务中发生的。
20、(3)情绪劳动最终是要展现出组织要求的规范。 1.2 情绪劳动的维度 情绪劳动的概念提出以后,关于情绪劳动的维度,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 情绪劳动定义为基础,提出了不同的情绪劳动维度理论。 1.2.1二维情绪劳动理论 Brotheridge 等人(2001)按照关注焦点的不同,把情绪劳动分为“工作中心”和“人 员中心”两个维度。工作中心维度重点指员工在与顾客的交往过程中组织和工作本身对 情绪劳动的规范;而员工中心维度偏于描述员工在工作中情绪状态及调节过程。Kruml 和 Geddes(2000)则在其研究中提出情绪劳动的两个维度:情绪失调和情绪努力。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5 1.2.2四
21、维情绪劳动理论 Morris 和 Feldman ( 1996)认为情绪劳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情绪表达频率、对表 达规则的重视程度、要求表现的情绪差异和情绪失调。情绪表达频率是指在工作中要求 表现情绪的次数。Hochschild也认为:太频繁的情绪表达转换更容易导致员工疲惫。情 绪表达规则是指组织对员工工作中的情绪劳动的要求与规范。Morris 和 Feldman(1996) 指出:对情绪表达规则越重视,员工就会越努力地完成情绪劳动。情绪的多样性是指员 工在工作中要表现出的不同的情绪,如喜怒,爱憎,冷漠或同情等。Morris 认为:要求 表现较多情绪的劳动,其情绪劳动强度就比较高。对于情绪失调
22、,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 同的看法,有的把它看成是情绪劳动的维度,有的则把它看成是情绪劳动的因变量。如 果员工被要求表现他们无法真正体验到的情绪,那么就有可能产生情绪失调。情绪失调 也可被看作是个人角色冲突,是情绪劳动的负面结果,若长期不能体验到应该体验的心 情,就有可能导致虚伪,长此以往会导致个人角色与自己的真实情感相背离,从而产生 自卑和压抑(Jones J. R,1998)。 1.2.3六维情绪劳动理论 Davies(2002)在 Morris等人(1996)的定义和维度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六维情 绪劳动理论。即: (1)频繁性:指在某种情境下情绪表现的经常性; (2)多样性:指工 作角
23、色需要表现情绪的类别; (3)不协调:指真正感受到的情绪状态和组织需要表现的 情绪状态之间不一致; (4)强度:指情绪体验或者表现的强烈程度; (5)努力:指员工 改变自己内部感受的情绪以达到与期望要求相一致的付出; (6)持久性:指实际的情绪 表现能否持续到需要表现的时间那么久。 Glomb等人(2004)以他们操作化的情绪劳动定义为基础,也提出了六维度的情绪劳 动理论。他们认为:情绪劳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真实情绪表现、假装情绪表现和 情绪压抑,每部分都有积极情绪状态和消极情绪状态。这些情绪状态包括六类基本的情 绪,每类包括23项情绪,分别是:热爱(喜欢和关心) ;喜悦(热情、高兴和满意
24、) ; 恼火(生气、恼怒和愤怒) ;悲伤(消沉和悲痛) ;恐惧(害怕和焦虑) ;憎恨(讨厌和 不喜欢) 。这样,情绪劳动就被分成六个维度:真实表现积极情绪、真实表现消极情绪、 假装表现积极情绪、假装表现消极情绪、压抑积极情绪和压抑消极情绪。 情绪劳动、心理控制源与离职意向关系研究 6 1.2.4.七维情绪劳动理论 Zapf等人(1999)指出:对于情绪劳动的维度,除了Hochschild(1983)与Morris和 Feldman(1996)所提出的有关情绪表达、情绪压抑、以及情绪失调等维度之外,更应该加 入具有人际沟通意义的维度。通过因素分析,他们找出了情绪劳动的七个维度,分别是: (1)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情绪 劳动 心理 控制 离职 意向 关系 研究 中原 餐饮企业 前厅 服务人员 例韩竹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