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PPT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兴八首(其一)》PPT教学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其一)杜甫杜甫导入新课作者介绍时代背景诗歌鉴赏层次结构艺术特色目录导入新课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先看看“诗圣”杜甫和他的诗歌。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甫是中国文
2、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诗圣”。 作者介绍杜甫杜甫草堂杜甫祠杜甫行吟图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年)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唐宝应元年(762年),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州一带。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杜甫不仅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八首就是大历元年(766年)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
3、 时代背景诗歌鉴赏 1. 解题: 题目意思是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 2. 玉露凋伤枫树林: 秋天的“枫树林”:火红艳丽,暗指曾经辉煌的盛唐。“凋伤”意指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 3. 巫山巫峡气萧森: “气萧森”:萧瑟阴森。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 4.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上波涛滚滚,不平静。塞上风云变幻,也是不平静。整个天地都处于不平静当中。意指唐朝整个江山都陷入了战乱,战争风起云涌,国、家不平静。 5. 丛菊两开他日泪: 两开:开了两次,回家的事情等了两年,两年了想回家都未果。 6. 孤舟一系故园心: “孤”,形单影只。思念故园,更令人觉得哀伤。“一”一直思念家
4、园,然而国家战乱,故园还会安好吗?悲凉由此产生 7.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又是一年将尽的时候,同时又是一天结束的时刻,在这样特殊时刻,在外漂泊已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园。然而国乱如此,家还会存在吗?诗歌到这里。虽然诗中没有一个“愁”字,那种浓浓的愁,那种国破家亡的悲凉感油然而生。 秋意图巫峡巫峡层次结构 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首联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颔联紧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进而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阴森气氛: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
5、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颈联倾诉思乡衷曲,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章法上,“丛菊”暗承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所隐示的季节特征,“孤舟一系”则由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生发二处(因波涛险恶,不能顺流东下回归长安),呼应巧妙而针线绵密。 尾联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游子无家可归之惆怅凄凉,紧承上文之“故园心”,又暗扣题目,绾结全诗。 此诗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伏流转,贯穿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形神兼备,浑然一体。 杜甫曾说“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诗赋动江关。”其实,此言移来评论他晚年所作律诗,倒真恰如其分。 1. 章法谨严 2. 情景无间 初看,本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其实,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互为依托、融会一体。即便是最后两句,貌似纯粹写景,实则苍凉的暮色秋声,使人隐约感受到仿佛就是诗人阴沉苍凉的心情。 3. 语言练达 杜甫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曾表示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愿。他后期所写的一些诗作,往往词句平易而意象新警,语法奇异而内蕴丰厚,语言精纯圆熟,已臻出神入化之境。艺术特色再见!再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