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村改居_社区党组织建设研究_李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村改居_社区党组织建设研究_李楠.docx(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文题目:“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研究基于淮南市村改居社区调查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者姓名:李楠导师姓名:魏荣教授完成时间:219年5月论文题目:“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研究一基于淮南市村改居社区调查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者姓名:查1S导师姓名:魏荣教授完成时间:2019.5.15合肥工业大学学历硕士学位论文“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研宄一基于淮南市村改居社区调查作者姓名:李楠指导教师:魏荣教授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宄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与方法研究2019年5月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Research
2、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PartyOrganization of Village RehousingBased on Huainan Village RehousingCommunity SurveyByLINAN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Anhui, P.R.ChinaApril, 2019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独立研宄工作所 驭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合肥工业大
3、学或其 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成果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本人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中表达的观点纯属作者本人观点,与合肥工业大学无关。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名曰期:手if月2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合肥工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除保密期内的涉密学位论文外,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光盘,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合肥工业大学 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4、签名日期:年午月 日指导教师签名:签名日期年if月致谢在三年研宄生的学习过程中,我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努力学习,不忘记导师 的谆谆教诲,一定要严谨的对待每一个论点、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在论文结束 时不留遗憾。从2016年到2019年这三年里,我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对很多细节 的严谨态度,刻苦学习的重要思想,做到看到困难不泄气,遇到挫折不放弃的重 要品质,学校的校训我铭记于心时刻警惕着自己。我选择的研宄生生涯是我人生 最重要也是最正确的选择,我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魏荣教授,她不仅仅在学术上细心而耐心地帮助我, 在生活上也对我予以关心和指导,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不
5、仅学习到很多理论 知识,也学习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些都深深的影响这我,我非常感谢我的导 师,在我失落的时候给我重拾信心的勇气,使我不弃;在我骄傲的时候给善意的 提醒,使我不娇。其次,我要感谢我的所有授课程的老师,感谢他们不厌其烦的授课、细致耐 心的讲解,在很多问题上,我们经常犯同样的错误,老师没有失去耐心,而是和 蔼可亲的继续的授业解惑,经常还给我们补充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着实受益匪浅。再次,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三年的学习时光里,家是我温暖的港湾,在我受 到挫折时可以为我遮风挡雨的地方,正是有了家庭的支持和关爱才能促使我顺利 完成研究生的学业,安心的做好毕业论文。最后,感谢合肥工业大学,是它给
6、了我学习的机会,让我明白凡是都要去尝 试,不能随便放弃,勇敢前行,我会谨记校训,刻苦学习,在将来为母校争光。I李楠2019年5月15日“村改居”社区作为我国城市化快速扩张所形成的新型社区,具有其“亦城亦乡、非 城非乡、居民结构复杂、城乡结合的地域特征”的特殊性,面对此种复杂环境,“村改居” 社区党组织作为该类社区的“管家”,其自身如何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社区党组织从农村村 委会基层组织到城市党组织之间的过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以淮南市“村 改居”社区党组织为调研对象,对淮南市大光社区、魏岗新村、十字新村、矿北社区等八个 “村改居”社区党组织成员和“村改居”社区居民发放问卷以及对“
7、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党 员干部进行访谈深入实证研究,继而通过数据分析对“村改居”社区党组织现状进行更加直 观的深入剖析,在分析党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取得成 绩之外,发现其建设问题。本文意图通过淮南市“村改居”社区党组织调研形式,以特殊性结果对普遍“村改居” 社区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胆探究,提出优化“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提升党组 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能力的路径,拟从创新思想教育模式、注重组织特色建设、社区党组织 密切联系群众、完善区域制度与贯彻落实紧密结合、加强廉政建设等五个方面入手,逐次理 清党组织内部存在的问题,提升“村改居”社区党组织执政能力,发挥党组
8、织战斗堡垒作用。关键词:“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问题;优化路径abstractAs a new type of community formed by the rapid expansion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village-to-residence community has its particularity of Mcity-to-town, non-city-to-town, complex structure of resident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Faced w
9、ith this complex environment, theMvillage-to-residenceMcommunity party organization, as theMhousekeeperMof this kind of community, how can it build itself to better realize the community party organization from theMcity-to-townMto theMhousekeeperM.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10、s of rural village committees and the party organizations in cities is a realistic problem before us. Taking the Party organizations in Huainans Village to Residence” commun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distributed questionnaires to members of eight Village to Residence community Party orga
11、nizations and residents of Village to Residence community such as Daguang Community, Weigang New Village, Cross New Village and Minebei Community in Huainan City, and conducted interviews with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of Village to Residence community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then conducted in-depth
12、 empirical research on Village to Residence through data analys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mmunity party organizations is analyzed more intuitively and deeply. Besides the achievements in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style construc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clean gove
13、rnment construction,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party organizations are found.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in the community of Mvillage-to-houseM in Huainan City by mean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
14、ch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in the community of Mvillage-to-houseM with the results of particularity, and to put forward the ways to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in the community of Mvillage-to-houseM and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to adapt to the change
15、s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t is intended to innovate the mod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organizational Organizations should start from five aspects: close contact with the masses, clos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system and implement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16、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so as to clarify the internal problems of Party organizations one by one, enhance the governing ability of community Party organizations from villages to settlement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fighting fortress of Party organizations.Key words:
17、 Village to Residence Community;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Problems; Optimizing Pathm目录会者i仑11.1选题背景及目的11. 1. 1选题背景11. 1. 2选题目的11.2国内外研宄现状21.2.1国内研宄现状21.2.2国外研宄综述41.3研宄方法及研宄思路51.3.1研宄方法51.3.2研宄思路51.4创新点和不足6第二章“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理论基础62.1 “村改居”社区及其党组织建设内容62丄1社区及其特征62丄2 “村改居”社区及其特殊性72丄3 “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及其建设内容
18、82.2 “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102.2.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党组织建设思想102.3.2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党组织建思想112.3加强“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意义132.3.1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132.3.2加强对“村改居”社区的管理14第三章淮南市“村改居”社区党组织调查现状143.1问卷调查设计说明153.2访谈调查说明153.3问卷调查过程163.4调查情况分析19第四章淮南市“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384.1 “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384. 1. 1思想建设存在的问题38IV4丄2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404丄3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404
19、丄4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414丄5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424. 2 “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424.2.1党员价值观念受到“村改居”社区转型影响424.2.2 “村改居”社区党组织教育内容与社区转型不相同步434.2.3空间剧变加大“村改居”社区党组织管理难度434.2.4 “村改居”社区党组织职能定位不清434.2.5 “村改居”社区党组织监管不到位44第五章优化“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路径445. 1创新思想教育模式445. 2注重组织特色建设465. 3社区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475. 4完善区域制度与贯彻落实紧密结合485. 5加强廉政建设48参考文献50隱一53隱 Z5
20、6隱 E5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研宄59v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及目的1.1.1选题背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转 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转化,不仅体现出在新时代党的领导促使我国社会建设在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等取得重大成就,也意味着党面临着更新的问题和更大的挑 战。党在十九大报告会议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 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 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
21、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 战斗堡垒”。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载体, 因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宣传落实党的主张和策略,是新时 代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挑战。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快 速扩张,原先处在城市边缘地区的农村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下过渡成为城市社区, 而处于过渡时期的社区就是“村改居”社区。“村改居”社区的数量在城市化推 进下迅速增长,分布在我国各个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交界处,大至省会附近小至城 镇附近,社区转型也意味着社区党组织同样面临转型局面,因此“村改居”社区 党组织随着“村改居”社区过渡而过渡,其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在发生改变,
22、容易忽视潜在问题,“村改居”社区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肩负着发挥战斗 堡垒作用,充当着广大群众的聆听者,党的政策和策略的执行者。因此,有必要 针对“村改居”社区党组织现状进行研宄,为“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提供有 价值的参考。1. 1.2选题目的党的十九大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 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 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 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本课题研宄“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了解当前“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存
23、在 的问题,研宄问题原因,找寻解决方法,不断提到党的建设质量,把党组织建设 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们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 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i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内研究现状在“中国知网”的“文献”数据库中,以“村改居社区” 一词为主题进 行检索,共获得356篇相关文献,该类主题文章最早于2003年分别在东南学 术、农村工作通讯
24、、经济与社会发展上发表3篇,自2004至2009 年间此类主题文章数量较少,零零散散地发表在不同期刊文物上,自2010年开 始,我国城市化进程急剧加速,“村改居”社区作为新型社区开始引起国内部分 社会学家的重视,先后被杨贵华、黄梅芳、蒋福明等学者从社区建设、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不同角度进行理论研究,研宄方向开始呈现多角度、深刻化的趋势,同 时,以“村改居社区”为主题的文章发表数量也呈现明显地递增趋势,数字 的增长较为充分地说明了 “村改居社区”作为新型社区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 们的重视,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在不断的探讨中日趋丰满、渐成体系。1、“村改居”社区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村改居”社区是我
25、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社区居 民由农村户口转变为居民户口,在身份上完成“农转非”的转变,该社区大多数 分布在乡村向城区过渡的特殊地带,总体上呈现出“非城非乡、亦城亦乡、 社区管理过渡性 社区模式模糊性 居住环境复杂性 的特征。从“村 改居”社区研宄内容来看,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理论研宄:在“村改居” 社区文化建设上,蒋福明认为:村改居社区是从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过渡, 社区文化的构建面临着更多困难,造成了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存在明显的文化差 异,呈现出较强的文化冲突性,提出“村改居”社区文化转型要以和为贵” 的价值取向、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和睦相处的行为 规范”的价值
26、目标。&在“村改居”社区居民心理认同和社会关系重建的角度上, 韩丹认为失地农民在生活空间上发生改变,农民与市民身份的对立,导致其易在 行为和心理上发生冲突,加深了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不适应性。谷玉良和江立 华认为“村改居”社区空间布局的巨变直接导致社区原始居民不适应城市生活, 阻碍社区人际交往和关系重建。在“村改居”社区发展困境问题上,顾永红认 为“村改居”社区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区,在社区治理上面临 着集体经济发展瓶颈、组织关系不顺、社区自治能力不强、公共服务落后等诸多 1(1)蒋福明、周晓阳,论“村改居”社R文化特点及其转型的价值目标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
27、14(01). 95-99梁慧、王琳、村改居,社R居委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11). 171-173. 蒋福明,“村改居”社区文化及其困境探讨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03). 87-90.韩丹,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宄一以南京市A R村改居社R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2(08),179-186谷玉良,江立华,空间视角下农村社会关系变迁研究一以山东省枣庄市L村“村改居”为例J,人文地 理,2015(04). 5-51.2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问题。1 11杨贵华认为:目前“村改居”工作中存在城市化的非协调推进、居民主 体意识缺位、农民
28、的合法权益不同程度受损、居民的组织化程度不够自组织能力 低等问题,值得正视。在“村改居”社区治理上,刘红认为“村改居”社区是 快速城市化的产物,社区治理面临政府单一治理模式的特征突出、社区管理体制 比较混乱、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等困境,提出基层政府在村改居社区 治理中应发挥主导作用。陈晓莉认为基层政府对村转居社区社会管理缺位和政 策支持乏力正是导致村转居社区面临困境的主要根源,而基层政府应当秉持新型 城市化发展理念,统筹城乡社区建设,深化村改居社区治理机制综合改革等促进 其与城市社区对接并轨的重要途径。张红云认为“村改居”社区转型过程中或 建成后,基层党组织的准确定位和职能重构,是影响
29、农村社区建设进程的关键因 素,也是当前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和新挑战。部分学者在深入探析社 区处在“村改居”过程中其文化建设、居民心理建设、社区关系建设之后,开始 考察社区党组织面临的“村改居”过渡环境,研宄其在建设上引发的“水土不服”, 并形成相关理论成果。2、“村改居”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研宄国内部分学者认为“村改居”社区是城市化扩张的必然产物,随着社区转型, 社区基层组织也存在过渡色彩,如何看待社区转型中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一部分 学者研宄的课题之一。从“村改居”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研宄必要性来看,杨贵华 认为村民委员会这一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改为城市性质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在 转变过程中“村改居
30、”社区居委会如何建设?如何发挥主体组织的作用?是“村 改居”社区组织建设面临的新的课题。从“村改居”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困境 上看,张红云认为“村改居”后基层党组织的准确定位和职能重构,是影响农村 社区建设进程的关键因素,农村社区党组织在职能转换、与社区内单位及两新组 织关系、自身建设、党员管理教育上面临种种困境。梁慧认为“村改居”社区 居委会管理中存在的职能定位不明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社区参与有限、经费 来源模糊、法律法规欠缺等主要问题。从“村改居”社区基层组织建设路径上 看,张红云认为摆脱这些困境,应当提升党组织整体服务功能,加强组织和体制 建设,党员梯度管理模式等方面重构党组织职能。1顾
31、永红,向德平,胡振光,“村改居”社区:治理困境、目标取向与对策J,社会主义研 宄,2014(03). 107-112.杨贵华,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村改居”路径湖南社会科学,2011(05). 63-65.刘红,张洪雨,王娟,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村改居社区治理研宄J,理论与改革,2018(05). 153-162.1陈晓莉,新型城市化发展中村改居社区治理变革U1,求实,2013(10). 60-63.张红云,“村改居”后基层党组织的现实困境与职能重构J,理论导刊,2012(02). 25-27.杨贵华,城市化进程中的“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建设J,社会科学,2012(11). 76-84.梁慧,
32、“村改居”社R居委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8(11). 171-173.张红云,“村改居”后基层党组织的现实困境与职能重构J,理论导刊,2012(02). 25-27.3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当前,我国国内学者从“村改居”社区党组织过渡方式、党组织建设必要性、 党组织建设困境、党组织管理路径等各个方面出发,在“村改居”社区领域内取 得一系列丰富理论,形成丰厚思想沉淀,但仍然存在理论上的缺憾,如:在社区 党组织伴随“村改居”社区转型过程中,其取得成绩、存在问题、问题成因等缺 乏系统性理论总结,并且,在党组织建设研宄中,国内学者偏重学校党组织研宄、 城市党组织研宄、
33、农村党组织研宄、企业党组织研宄,对“村改居”社区党组织 为主题研究较少,且往往停留在“村改居”社区内涵、治理困境、实现路径等理 论探讨阶段,未能向实践层面有效转化。本文基于对“村改居”社区党组织理论 的理解,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干部访谈的形式,对“村改居”社区党组织进行实 地调研,深化研宄“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现状,发现“村改居”社区党组织 建设问题,探析问题原因,探索建设优化方法,以期为“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 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实践指引。1.2.2国外研宄综述由于国家制度、国情和社会环境不同,国外对于社区党组织建设文献较少, 但对于“社区”研宄理论较多,例如:美国社会学界F.法林顿
34、在社区发展:将校城镇建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1915年)一书中提出“社区发展” 这一概念;1928年,美国社会学家J斯坦纳书写美国社区工作,1936年美 国社会学家桑德宇波尔斯在其农村社区组织中对社区发展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最初的理论研究虽然与现代社区发展不相符合,但是为后 来欧洲工业革命以后社区研宄奠定了基础。工业发展带来许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 时,社区问题也在凸显,工业国家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利用“社区”对原先社会 福利和社会救济制度进行改革,一部分国家在社区发展管理上形成各自理论,本 文根据国外社区相关文献,总结出几种国外社区管理模式:美国社区:共享型自治。美国的“社
35、区”地域差异与中国传统社区概念不同, 美国对于社区的理解是大型公共社区服务平台,用来共享相似文化价值和地域所 属,社区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制衡的桥梁纽带关系,两者相互促进互 动,社区政府仅仅扮演着一个监督者的身份,对资金等操作进行监督,鼓励居民 参与社区政治,而居民则是社区的决定者,社区居民对社区事物进行民主投票, 共同管理社区事务。曰本社区:混合型管理模式。日本社区政府职责,主要包括征集民众意见、 组织民间公益团体对所需全体给予援助等,其职能比较单一,侧重于社区事务管 理和服务。新加坡社区管理模式:“服务型”管理模式。新加坡政府通过引导对社区组 织做出物质支持,例如,政府制定长期的旧
36、租屋翻新计划来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4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同,把握社区活动的方向。通过对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队社区管理整体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发达 国家在社区管理建设方面的一些共性经验:社区政府对居民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民 主性,注重对社区居民的服务,且接受居民监督等。社区政府对社区居民的服务 程度、民主程度、居民对社区政府监督程度等是推进社区政府建设、社区发展的着力点,也是我国社区党组织建设较为薄弱的环节。1.3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1.3.1研宄方法本文所采用的研宄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比较研宄、定性分析法以及案 例分析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整理、提炼、分析、综合,
37、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社区党组织建设进行深入研 宄,了解和把握“村改居”社区内涵及其特殊性、“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内涵及 其建设内容做出总结,进行概括分析。2、定性分析法:对获取的各种调查材料、访谈提纲进行加工,从而透过调 查结果揭示“村改居”社区党组织现状的内在规律,发展社区党组织建设过程中 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突出问题。3、个案分析法:本文以淮南市“村改居”社区为例,去揭示“村改居”社 区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4、调查研宄法:对“村改居”社区党组织成员和“村改居”社区居民发放 问卷,分别回收78份和300份问卷调查结果。同时,对“村改居”社区党组织 8位领导干部进行深入访
38、谈,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法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分 析、获得研宄资料。5、比较研宄法:把一般社区党组织与“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在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进行相异性比较,研宄“村改居”社 区党组织建设的重难点。1.3.2研宄思路本文研宄旨趣在于通过“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现状,发展问题并寻找优 化党组织建设路径,鉴于目前“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紧紧 围绕党组织建设中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 五个方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调研及写作过程中,笔者先通过选取若干“村改 居”社区,与社区领导干部进行访谈,大致了解党组织建设情况,再对社区居
39、民 和“村改居”党组织成员发放问卷,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探求“村改居”社区5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党组织在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拟找出优化路径。1.4创新点和不足1. 4. 1拟创新点首先,在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上,对“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划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五个维度,紧紧围绕这五个维度从各个角度出发分别设置若干道客观题和访谈题,喻意把问卷的内容覆盖到党组织建设各方各面;其次,在调查对象上,为了在总体上更加客观地掌握“村改居”党组织建设现状,笔者不仅对“村改居”社区党组织成员和领导干部进行调研,还对“村改居”社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从居民对党组织的评价
40、上了解“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党员干部作风、服务等等取得的成绩或者不足;最后,在调查结果研宄上,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该类社区在当前发展下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揭示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拟找出可行性优化路径的分析,以期为“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实践指引。1. 4. 2不足之处首先在理论论述上,由于笔者理论功底较为薄弱,研宄能力尚有不足,在论 文研宄和写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基本理论概述不够透彻,研宄内容不够深刻的 现象;其次,在问卷设计上,虽然紧紧围绕社区党组织建设五个维度进行内容设 计,但是仍然可能出现问题设计不够严谨,不能做到完全掌握党组织建设现
41、状; 最后,在问卷调查的范围上,本文是研宄对象是“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应当大 范围地去发放问卷,获取更多的信息,但实际上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仅选取了淮 南市部分“村改居”社区党组织为对象,较为单一,针对性范围较小,缺乏更充 分、更全面的数据予以理论支撑。第二章“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理论基础2.1 “村改居”社区及其党组织建设内容2.1.1社区及其特征“社区” (community)最早由一位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一斐迪南滕尼斯提 出,在其著作共同体与社会(Gemeinschaf and Gesellschaf)中第一次对 社区作出了较为系统的描述,用于区分“社会”与“社区”两者的概念,以便更 好地对
42、社区进行理论研宄。“社区”第一次被作为概念提出时,没有引起学者重 视,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西方社会开始出现社会冷漠,人际关系相 处复杂的现象,社会学家开始研宄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由此“社区”概念开始 被普遍重视起来。到了 20世纪30年代,西学东渐,吴文藻、费孝通等部分中国 学者为了研宄当时我国社会存在的社会现象,开始引用“community”并将其翻6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译成为“社区”,到了 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问题、社 会矛盾开始暴露,社会学家对社区研究进入了繁荣时期。针对“社区”概念定义上,不同学者站在不同角度对其定义有着一定的差异 性,尚未形成统一
43、的定论,有的学者认为社区是由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 人组成的社会团体。有人认为社区就是区域性的社会,有学者认为聚集在一定 地域内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等等,本文结合国内对于社区定义和实际研究 需要,认为社区是居住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以及人们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生活 共同体。社区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共同体呈现以下特征:第一,有一定的空间区域,社 区作为居民居住场所,应当具备一定的空间区域用来承载社区设备,例如:医疗 室、健身场地、休闲娱乐场所、小型超市等等,以此满足居民日常需要,形成较 为稳定居民生活区域;第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社区作为社会的缩影,是一个 小型社会系统,若社区居民过少,难以形成
44、社区文化,难以运转社区制度;第三, 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社区作为一定社区居民居住地,受到的相似的社 区文化的影响,在这个社区之中,社区居民代表着相同的社区利益;第四,有着 较密切的社会交往,居民出于生活需要或者利益诉求,相对于其他社区居民而言, 社区内部居民之间交往呈现出地域性生活共同体的特征。2.1.2 “村改居”社区及其特殊性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种类的社区,依据经济和地理位置,社区可 分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而“村改居”社区不论是与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相 比都带有一定的差异性,从严格意义上讲,“村改居”社区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过渡的一类居民生活社区,“它
45、是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自发 演进的中介形态,而是意指在城乡二冗体制依然存在的情况下,由政府主导和推 动而成建制实施土地城市化和人口户籍“非农化”的这样一类社区”。具体说 来,“村改居”社区相较于一般农村或城市社区,呈现以下特殊性:1、“非城非乡、亦城亦村”的过渡性从管理体制上看,一部分农村社区参与“村改居”政策,农村社区党组织转 变为城市社区党组织,纳入城市管理体制,社区居民在身份上实现农村户口向城 市户口的转变,从这个角度来说,“村改居”社区属于城市社区,但是从产业结 构上看,“村改居”社区在产业结构上,仍然存在着农业与非农业并存的局面, 并没有完全脱离农村社区经济产业结构,也没能完美衔接城市
46、社区产业结构。在 社区管理上,“村改居社区”在管理方式上仍带有原始村级社区的管理方式:i姜振华、胡鸿保,社R概念发展的历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 , (04 ): 122-123.杨贵华著,转型与创生:“村改剧”社R组织建设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06: 55.7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烙印,管理模式与社区经济发展不相匹配。不仅如此,亦城亦村的过渡特征还明显体现在居民特别是原村民群体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2、居民结构复杂,人口流动性大“村改居”社区除了原始居民,还有随着城市化扩建购买商品房的新居民, 还夹杂着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属租房居民,在人口密
47、度上比原先的农村社 区人口密度大很多,社区人口结构相较于原先农村社区人口结构也显得更加复 杂,在“村改居”过程里,原先农村社区人口出现分化,一部分居民失地后失业, 有的则进入企业,有的成为个体户等,流入的一部分居民也有技术工人、上班族 等,相对于原先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社区而言,“村改居”社区居民居民结构较为 复杂,人口流动性增强。3、城乡结合的地域特征“村改居”社区又被称为“城中村”,是指“在城市扩展的过程中,被扩展 的城市新区、城市建筑所逐渐包围,在地域上属于城市规划范围内,但其人员及 社会关系未能有机地融入城市,仍以土地及其附着物为主要生活来源,行政管理 方面也仍沿袭农村管理体制的城中农村化管理区域”。& “村改居”社区多位于 城乡接合地带,在居住环境上具有城乡结合的特色,例如:在基础设施上开通公 交车、设立大型商场广场、医疗保障点等便民利民设备,但在经济上尚未完全脱 离农业经济,收入差距较大总体偏低。2.1.3 “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及其建设内容“村改居”社区党组织是严格按照党章规定成立起来,“企业、农村、 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 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