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 对面向21世纪高职教师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教师 对面向21世纪高职教师的认识.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职教师 对面向21世纪高职教师的认识江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教化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育人才的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化方针,坚持教化创新,深化教化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化,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养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特地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对高校老师,尤其是面对21世纪的高职老师有着重大指导意义。我认为面对21世纪的高校老师应当具备以下素养:一、要加强老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老师队伍建设的灵魂。业精堪称师,德高能为范,人以德为本。作为老师在德的方面,标准则更高,要求则更严。概括地说,就是要德高能为范。德高,指思想政治,道德品行,身心素养均好。将以其身教的方式,常常的潜移化的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学生
2、。1、为师要正为师要正,老师为人有其育人的特别功效,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气,令学生所钦佩。老师又要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主动地影响和教化学生,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总之,老师是充溢着代表着体现着真、善、美,是至真、至善、至美。这样,在学生面前和心中就树起了一座做人的丰碑。2、为师要诚为师要诚,指老师对学生要真诚、坦诚和热诚。其核心是一个爱字。爱是教化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化,也谈不上师德。3、为师要公为师要公,对人公道、公正,这是做人的公德,也是为师的美德。所谓公道、公正,就是看问题公道,说话公道,办事公道。所谓看的要公
3、正,就是一是一,二是二;是就是,非就非;什么问题就什么问题,不夸大,不缩小;谁的问题就谁的问题,不姑息,不株连,实事求是,不偏不倚。所谓说的要公,就是说的精确,说的刚好,说的得体。不靠听说,不信据说,不查清晰不说,避开听风就是雨的道听途说,杜绝不负责的瞎说和错说。做到情之殷殷,言之凿凿,不因人而厚是非,敬重学生,一视同仁。所谓做的要公,就是一碗水要端平。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要一样地献上炙热的心,倾注满腔的爱。特殊是对差生,更要做到不记前嫌,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激励他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看的公,说的公,做的公,关键是老师能常常深化实际,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之间没有半点虚假,才能了解到真
4、实状况,驾驭到第一手材料。当然,还要分析探讨,力求把问题从质上看清晰,说到位,处理得恰到好处。有的老师对于淘气、不听从的学生,往往实行训斥、威逼、甚至惩处的手段,造成学生的心理恐惊。老师来了,学生在教室里万籁俱寂,安宁静静,老师对此非常满足,以为自己有威信,有方法。殊不知这并非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敬重,而是基于威慑,表面上短暂的遵从。当老师一走,教室里又是天翻地覆,乱作一团。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学生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底片上留下影响。做老师的,加强思想修养,有崇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品质;遇事冷静,不随意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的公允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全部的学生一视同仁,还有谈吐
5、的文静,仪表的端庄,良好的生活习惯全部这些,都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成为学生恒久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是学生的其次父母是决不为过的。二、老师的学问水平是其从事教化工作的前提条件老师的实践学问是指老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学问以及与之相关的学问,更详细地说,这种学问是老师教学阅历的积累。专家型老师面对内在不确定性的教学条件能做出困难的说明与确定,能在详细思索后再实行适合特定情景的行为。在这些情景中,老师所采纳的学问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阅历性。而且,实践学问受一个人经验的影响,这些经验包括个人的准备与目的,以及人生阅历的累积效应。所以这种学问的表达包含着丰富
6、的细微环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我们认为,关于教学的传统探讨常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程式化的过程,忽视了实践学问与老师的个人准备,这种传统探讨限制了探讨成果的运用。三、老师的实践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职老师,首先须要有广博的学问,学问是老师的生命,假如一名老师没有学问的话,既便有再大的实力,也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老师。然而,仅有学问是不够的,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学生的培育方面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还会操作,要培育的目标有这么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老师,光有学问是确定不够的,因此,老师也须要懂实践。我是学软科学的,软科学尤其须要实践。我举个例子,我们的营销中原来有4p,还在有了6c,由原来的erm到现在的
7、crm,在我们自己都不是很精通的状况下,市场上又有新的改变了,我们怎么能把新的学问传授给学生。这就须要我们老师既要懂理论又要有实践。四、教化劳动对象的特别性教化劳动的成果是一种特别的产品,假如说在改造一般自然物的生产中,随着劳动产品的获得,劳动者对其产品的影响便由此终结,而教化劳动的产品-人,则是能够接着自我发展的。老师在教化劳动中对其产品的影响,并不是随教化过程的结束而消逝,往往会以一种潜在的形式,长期地存在着。这就要求老师对自己的劳动产品高度负责。工业劳动可以废弃不合格的产品,农业生产可以拔除病苗,唯独老师的劳动产品既不能简洁淘汰,又不能回炉重造。既使是毛病累累的不合格的毛坯,也不能抛弃,相反更须要老师加倍地予以精细加工,以一百零一倍的热忱和耐性,仔细地加以陶冶铸造,努力做到不让一个不合格的产品流向社会。以上是我对面对21世纪高职学校老师的一个相识。如有不妥,请予以指正。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