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质课教学课件.pptx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质课教学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质课教学课件.ppt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2.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3.理解演讲中事例对观点的印证作用。,有这样一则消息:一名女高中生以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请同学们说说,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
2、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注音:丁肇()中不知所措(),2.释词:格物:致知:袖手旁观:不知所措:,zho,cu,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看到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请在文中画出每段的关键句,且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探察、探究。物,物体、事物。致,达到、得到。知,知识、认识。,格物致知:,格,推究,探察;致,获得。探察
3、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精神”就是“实验精神”。,论点:,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第一部分(1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212段)分析问题: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阅读2-5自然段作者说: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是什么书?,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主要经典。,“格物”和“致知”出自何处?,出自大学大学中提出格物
4、、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的基本纲领的一部分。,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部编人教版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质课教学课件 年级 语文 14 应有 格物致知 精神 优质课 教学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