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完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完整).doc(1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版)绵阳市城乡规划局二0一六年四月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2第三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9第四章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管理20第五章 绿化环境及景观控制规划管理33第六章 城市交通规划管理50第七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管理59第八章 附 则73附录一 名词解释75附录二 计算规则82附录三 绵阳市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及总平面图编制规定90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推动绵阳城市规划管理,确保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绵阳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城市规划区内制定、修改和实施城
2、乡规划应当遵守本规定。各县(市)可参照本规定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定。第三条 为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价值,在商业中心区、三江六岸、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等重要节点和景观控制地段内的建筑项目,强调以城市设计、方案合理性为规划管理的核心和原则。第四条 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应当按照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地块内的重大项目,应当按照已批准的专项保护规划和本规定执行。第五条 各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未作出规定或者尚未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上层次城乡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本规
3、定执行。 第六条 本规定未包括的内容,按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执行。 第七条 本规定解释权属绵阳市城乡规划局。第二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一节 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第八条 在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对用地性质的确定应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无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按已批准的上一层次规划执行。第九条 建设用地的划分、使用应遵循土地兼容性原则。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明确兼容性内容的,按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明确兼容性内容的,按表2-1城市建设用地兼容表执行。 城市建设用地兼容表 表2-1 序号兼容性质用地性质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
4、设施工业用地物流仓储道路与交通公共设施用地绿地R办公、文化活动其他BMWSUGA1、A2A6A3-A9(不含A6)1居住用地R-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A-3商业服务设施B-4工业用地M-5物流仓储W-6道路与交通S-7公共设施用地U-8绿地G-注:1.兼容、不兼容、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规划管理要求具体确定。2.当商业金融业用地兼容居住时,商业建筑面积必须计容建筑面积的50%;当控规中明确表示居住用地兼容商业时,居住建筑面积须计容建筑面积的50%;控规中未明确表示时,居住用地一般可兼容部分商业用地,兼容的商业建筑面积计容建筑面积的15%(规划有特殊要求的除外);根据城市规划需要,在土地出让时
5、应明确为城市提供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全民健身空间、绿化广场)等内容。3.规划控制指标按主导用地性质的控制指标进行控制。(当商业金融业用地兼容居住用地时,为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其居住建筑的投影密度不得超过相应居住容积率所对应的居住建筑密度)。4.工业用地应按照专项管理规定确定其兼容性。第十条 建设用地范围内存在多种规划用地性质,且规划要求独立占地的,应按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并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明确各类用地性质及用地面积;无需独立占地的,应在规划设计条件中明确规模及位置。第二节 建筑容量规划控制指标第十一条 规划城区内按规划用地区位、地形地貌、交通条件、市政基础设施等综合承载
6、能力划分为三类控制区,即:旧城区、新区和特殊控制区(详见附图一)。第十二条 特殊区域内地块的规划技术指标须按照市政府批准的城市设计或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第十三条 除特殊区域内地块外,旧城区地块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指标按已批控规执行;旧城控规中未明确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指标的地块,参照表2-3、表2-5及相邻同类性质地块通过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纳入旧城改造的地块,按市政府相关政策确定;旧城控规调整、维护,参照表2-2、表2-4、表2-5执行;新区地块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指标按表2-3、表2-4、表2-5执行。旧城区居住用地、居住兼容其他类用地(坡度10%)的规划控制指标 表2-2临规划道路条数或河
7、流绿地地块大小X()临12米路(容积率)(建筑密度)1条(容积率)(建筑密度)2条(容积率)(建筑密度)3条(容积率)(建筑密度)4条(容积率)(建筑密度)2000不能单独开发,需与周边地块整合2000X3000(属小地块)只能修建低、多层居住,多层容积率2.0,多层密度35%3000X5000(属小地块)多层容积率2.0,多层密度35%3.03.54.04.55.024%22%20%18%16%5000X 1万多层容积率1.8,多层密度30%2.53.03.54.04.524%22%20%18%16%1万X 3万多层容积率1.8,多层密度30%2.22.53.03.54.028%24%22%
8、20%18%3万多层容积率1.8,多层密度30%2.02.22.53.03.530%28%24%22%20%新区居住用地、居住兼容其他类用地(坡度10%)的规划控制指标 表2-3临规划道路条数 或河流绿地地块大小X()临15米路(容积率)(建筑密度)1条(容积率)(建筑密度)2条(容积率)(建筑密度)3条(容积率)(建筑密度)4条(容积率)(建筑密度)3000不能单独开发,需与周边地块整合3000X5000(属小地块)只能修建低、多层居住,多层容积率1.8,多层密度30%5000X100002.22.62.83.03.226%22%20%18%16%1万X 3万2.02.42.62.83.02
9、8%24%22%20%18%3万X5万2.02.22.42.62.828%26%24%22%20%5万X7万2.02.22.42.628%26%24%22%7万2.02.22.428%26%24%注:1.“临规划道路条数或河流绿地”中的规划道路为城市道路,道路红线宽度旧城区必须12米,新区必须15米;河流为安昌河、涪江、芙蓉溪、草溪河,或宽度15米的沟渠(“15米”指沟渠水体本身宽度和其两侧的控制绿带宽度的总和)。临绿地中的绿地必须为开敞的公共绿地,绿地面积必须15x20=300平方米(绿地进深15米,长度20米),且绿地需覆盖用地边界60%以上。当地块同侧既临公共绿地(广场)、河流两者或两者
10、之一,又临道路时,临路条件只算一条。2.根据上表容积率选取对应的建筑密度,若无对应的容积率则选取比该容积率稍高的容积率对应的建筑密度。3.表中画“”表示最高容积率2.0,最高密度28%。4.当居住用地兼容商业时,地块容积率不得增加,总建筑密度可提高5%7%(提高的建筑密度只能体现在商业建筑部分)。5. 纯商业用地,总建筑密度应60%。当商业用地兼容居住时,总建筑密度应50%。居住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以表2-2、表2-3和表2-4为准,且兼容的居住建筑面积须50%计容建筑面积,地块总容积率在表2-2、表2-3和表2-4所对应居住容积率的基础上增加0.5,绿地率20%。第十四条 当自然坡度10%时,作
11、为坡地区域进行控制,宜编制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如未进行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则坡地区居住用地、居住兼容其他类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按表2-4执行: 坡地区住宅用地、住宅兼容其他类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i =tan坡角) 表2-4自然坡度i(10%i15%)自然坡度i(15%i25%)自然坡地i(25%i45%)容积率建筑密度限高容积率建筑密度限高容积率建筑密度限高1.5-1.830%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确定1.0-1.523%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确定1.224%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确定注:i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
12、)X100%= tan坡角。如i =10%=tan5.7,i =46.63%=tan25第十五条 非居住建筑用地规划控制指标按表2-5执行: 非居住建筑用地规划控制指标 表2-5用地性质总建筑密度非居住高层主体建筑密度总容积率绿地率备注多层商业、商务用地50%2.510%高层商业、商务用地50%(宾馆、酒店类40%)20%市级中心5.5片区中心4.5组团中心3.510%坡地须符合高度等景观限制科研类用地40%20%1.5且3.035%高等学校用地30%20%0.935%体育用地40%2.035%批发市场用地50%1.0且3.05%工业用地40%或按论证确定,且60%一类工业1.2且3.0二类工
13、业1.0且3.05%且15%有特殊工艺要求的按相关规定执行;工业用地内配套设施1.5且2.5物流仓储用地50%1.0且3.05%且15%物流仓储用地内配套设施1.5且2.5医疗卫生用地医院、卫生防疫站等按相关规范和规定要求执行文化设施用地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等按相关规范和规定要求执行注:工业、物流仓储用地中配套设施用地占总用地的比例须控制在7%以内,其7%以内净用地上的指标按备注执行,用地性质不得改变。第十六条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按表2-6执行: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 表2-6用地性质建筑形式建筑密度容积率层数高度绿地率公共服务设施类用地中学用地旧城结合方
14、案合理性确定符合相关规范要求35%新区30%小学用地旧城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新区25%幼儿园旧城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新区25%社会福利、宗教用地40%1.64层15米25%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用房40%结合设计要求1.86层24米35%社会停车场(停车楼)调整为60%3.0-24米,特殊情况可根据论证确定包括洗车、公厕、汽车美容等功能派出所40%1.0且2.46层24米结合设计要求街道办事处40%1.0且2.4农贸市场(独立地块)60%1.0且1.22层10米注:1.中、小学用地的运动场以及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地计入绿地率指标。2.若采取叠建的形式,如半地下层或首层为农贸市场,其上为社区服务中心,则这
15、类叠建的建筑6层,且建筑高度24米,容积率2.5,建筑密度50%。第十七条 为利于通风,改善小气候,增加地表活动场地,鼓励高层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底层架空以作公共活动空间使用,空间不得擅自围合。居住建筑架空层层高宜在3.6-4.5米之间,商业建筑架空层层高宜在3.6-5.4米之间,若居住建筑架空层层高大于4.5米或商业建筑架空层层高大于5.4米时,面积按附录二的“容积率计算”的相关规定计入容积率。第三节 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第十八条 除公共服务类设施用地(如公厕、社区用房、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幼儿园、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及政府拍卖土地外,旧城区建设用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和新区建设用地面积3000平
16、方米时,不得单独开发建设,宜优先考虑作为公益性配套设施用地,如街头绿地、小广场、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如周边公益性配套设施较为齐备,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且确实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规划管理部门可核准建设多低层建筑:(一)邻近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流或有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二)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第十九条 旧城区建设用地面积20003000平方米和新区建设用地面积30005000平方米的独立地块宜修建多低层建筑,或鼓励其与周边用地进行整合。第二十条 为合理利用土地空间资源,鼓励相邻地块之间用地空间共享,在取得相关权益人同意的情况下
17、可采取以下措施:(一)若相邻地块之间不设围墙,共用消防通道,相邻建筑之间只控制建筑间距。(二)若相邻地块采用建筑拼建,拼建部分可不退用地红线,但必须符合消防等相关安全规定,拼接建筑必须整体设计并同步实施。(三)相邻地块之间地下室可整体设计或通过通道连接,实现共建共享。(四)配套设施按统一规划区域建筑总规模的相应标准配置。第三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第一节 建筑日照间距控制第二十一条 建筑必须同时满足建筑间距和后退规划控制红线要求。第二十二条 建筑间距应符合本章的规定,同时符合消防、卫生、环保、防灾、工程管线、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建筑等方面的要求。第二十三条 建筑日照要求应满足以下规定:(一)新建居住
18、建筑间距应保证日照标准要求,每套居住应至少有一个卧室或起居室(厅)大寒日日照不低于2小时,旧城区的居住建筑日照标准可适当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否则按公寓进行管理,建设单位须以书面形式将日照情况明确告之相应权益人。(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居住应有一个卧室或起居室(厅)冬至日日照不低于2小时。(三)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和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病房、疗养室冬至日底层日照不低于3小时。(四)大中小学教学楼南向教室冬至日底层日照不低于2小时。(五)须满足日照功能要求的建筑,当下部作为商业、办公、停车、架空层等功能使用时,日照时间计算起点从具有日照功能用房的最低层窗台面起算。(六)日照
19、计算须计入实体女儿墙和跃层建筑的高度,以及出挑的阳台、檐口等影响因素。第二十四条 建筑日照分析管理办法和技术规程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节 居住建筑间距控制第二十五条 居住建筑(含公寓)之间的间距除满足居住建筑日照标准外,还应分别符合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条的规定。第二十六条 多低层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应满足表3-1的规定。设置围墙后域位于城市规划所控制的风景区周边时,则 多低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布置时的最小间距 表3-1多低层居住平行布置时长边(正面)短边(山墙)长边(正面)旧城区:1.0H新区: 1.15H(安置房、公租房、廉租房1.0H)且低层相对:7米多层对多、低层:13米短边(山
20、墙)6米多低层居住垂直布置时当建筑山墙宽度16米时旧城区:0.7H新区: 0.8H且其最小值9米(当低层在南侧时其最小值7米)当建筑山墙宽度16米时按平行布置时的多低层建筑间距标准执行注:H:南侧建筑高度或东西向建筑平均高度多层和低层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的间距:(1)当两栋建筑的夹角45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2)当两栋建筑的夹角45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第二十七条 高层与高层居住建筑、高层与多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应满足表3-2、3-3的规定。 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层居住建筑布置时的最小间距 表3-2布置形式及所处情况间距标准示意图当且仅当高层居住
21、与高层居住东西向布置(或如右图东西向呈一定角度),且短边相对,相对的面皆为无开窗情况,或虽开窗,但为无采光要求的厨卫、楼梯间等情况时新区东西向间距20米,且B旧城区东西向间距13米,且0.8B除以上情况以外的间距如有采光要求的卧室、客厅等临此相对的短边,则按如下标准执行, 旧城区0.45H且最小间距24米新区0. 5H且最小间距27米注:1.H:南侧建筑高度或东西向建筑平均高度2.B:高层居住建筑短边外轮廓线投影边长(飘窗不计入)3.100米以内建筑按照上述标准控制,100米以上按每增加3米高度增加1米间距计。 高层(中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布置时的最小间距 表3-3高层示意图高层(中
22、)居住位于多低层居住东、西、北三侧且与多低层居住长边相对时旧城区1.0H(多)新区1.15H(多)且最小间距18米且与多低层居住短边相对时间距13米高层居住位于多低层居住南侧且与多低层居住长边或短边相对时旧城区0.45H(高)且24米新区0.5H(高)且27米注:1.H(多):多层建筑高度;H(高):高层建筑高度;2.多低层居住建筑与高层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的间距:(1)当两栋建筑的夹角45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多低层建筑长边与高层建筑平行时控制;(2)当两栋建筑的夹角45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多低层建筑山墙与高层建筑平行时控制。3.多低层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6米时,其最小间距按多低层建筑长边与
23、高层建筑平行时控制。第二十八条 高层居住建筑须作日照分析,如日照分析计算出的间距与以上规定间距有不同的情况,按最大的控制距离控制。第二十九条 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南侧或东西侧的,其间距按居住建筑(含公寓)与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控制。(二)非居住建筑(第三十五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位于居住建筑北侧的,其建筑间距按非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控制。(三)非居住建筑的山墙与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按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控制。第三节 非居住建筑间距控制第三十条 工业、物流仓储、交通运输类及其它有特殊要求的非居住建筑后退用地红线和周边建筑的距离
24、满足以下规定,同时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一)与居住建筑项目相邻时,按居住建筑的标准执行。(二)与生产性工业项目相邻时,满足消防规范的相关要求。(三)生产性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类用地内部建筑间距满足工业建筑设计规范或相应的规范标准。(四)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物流仓储建筑或交通运输类建筑应满足相应的规范和安全标准。第三十一条 非生产性工业项目建筑间距按照本规定中关于非居住类建筑的要求执行。第三十二条 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生活用房和大学、中学、小学教学楼等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应符合表3-4的规定。 医院、托幼和学校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表表3-4建筑性质日照间距最
25、小间距托儿所、幼儿园 其生活用房应满足底层满窗冬至日不小于3小时的日照标准;活动场地应有不小于1/2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 托儿所和幼儿园宜布置在居住区内;其生活用房与其它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8米。 学校 教学楼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 教室长边与周边相邻建筑间距不应少于25米。 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 病房、住宿楼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3小时的日照标准。 病房、住宿楼与周边相邻建筑间距不应小于24米。 第三十三条 非居住建筑间距应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和视觉卫生等要求,并结合本市建设用地实际情况确定。除了第三十四条与第三十六条所列以
26、外的其他非居住建筑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高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1.南北向的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4倍,且其最小值24米;2.东西向的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3倍,且其最小值18米。(二)高层非居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为多层建筑高度的1.0倍且最小值13米。(三)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新区为南侧建筑高度的1.0倍,旧城为南侧建筑高度的0.8倍,且最小值10米。(四)低层非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且最小值6米。(五)非居住建筑高层主要朝向、多层长边成角度布置时的最小间距: 1.当两栋建筑的夹角45度时,其最
27、小间距按平行布置的非居住建筑控制;2.当两栋建筑的夹角45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垂直布置的非居住建筑控制。 非居住建筑高层主要朝向、多层长边成角度布置时的最小间距 表3-5间 朝 距 向朝 向多、低层建筑高层建筑长边(正面)短边(山墙)长边短边多低层建筑长边(正面)旧城区:0.8H新区:1.0H且:多层相对10米低层相对6米低层相对:6米多层对低层:8米,多层相对:10米,1.0H(多)且13米13米短边(山墙) 4.0米(不开窗) 6.0米(开窗)9.0米 9.0米高层建筑长边南北0.4H(高)且24米东西0.3H(高)且18米短边面宽且13米短边13米注:1.非居住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按10
28、0米计算建筑高度。2.H为两幢建筑的平均高度。3.建筑面宽大于20米的均视为长边;长边面宽:短边面宽1.5的均视为长边。第三十四条 高层建筑裙房与相邻建筑的间距控制按非居住多层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规定执行。建筑高度大于24.0米的单层公共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控制按非居住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规定执行。第三十五条 低层辅助用房不宜单独建设,应纳入主体建筑。若必须单独设置时,与相邻多层建筑的最小间距为6.0米,与高层建筑的最小间距为9.0米。第四节 建筑后退规划控制红线第三十六条 沿用地红线和沿规划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以及市政线路(管线)等红线或保护带的建筑物,除退让界外现状建筑物距离应满足第
29、二十五条至第三十四条规定外,退界距离应同时满足表3-6、3-7的规定。建筑后退用地红线、公共绿地绿线间距控制 表3-6建筑类型建筑朝向退让用地红线(地界)距离及最小距离控制(米)退让道路控制绿线(米)居住建筑多、低层长边(正面)旧区0.5H新区0.6H且旧区5.0米且新区6.0米5米多、低层山墙(侧面)且4.0米高层旧区0.23H12米10米,裙房按多层建筑控制新区0.25H13.5米非居住建筑多、低层长边(正面)0.5H4.0米(低层)6.0米(多层)5米多、低层山墙(侧面)3.0米高层长边0.2H13.0米10米,裙房按多层建筑控制高层短边0.15H9.0米低层辅助用房长边、山墙0.5H2
30、.0米有特殊情况在征得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后,一层的辅助用房可不退用地红线2.0米,有特殊情况在征得规划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后,一层的辅助用房可不退公共绿地绿线注:1.H为建筑的计算高度。2. 当建筑主要朝向与用地红线的夹角45度时,其退距按主要朝向后退规定执行。当建筑主要朝向与用地红线的夹角45度时,其退距按次要朝向后退规定执行。3.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按每增加10米高度间距增加2米计算建筑间距,增加高度不足10米的,按间距增加2米计算。4.地下建筑外墙退地界距离最小值为3米,且不影响周边建筑及管网安全(特殊情况可论证)。5.建筑高度大于24.0米的单层公共建筑后退用地红线的距离根据其性质核定,最
31、小后退距离为15.0米。6.高层建筑裙房按多层非居住建筑后退规定执行。7.建筑退让块状规划绿地在满足上表规定的同时应符合下述规定:多、低层建筑0.25H;高层0.2H。8.建筑退距在满足上表要求的同时必须满足国家现行规范的退距要求。规划区内河道控制蓝线宽度(米) 表3-7类别退让距离涪江安昌河芙蓉溪、平政河其他旧城区3532.5106新区50-10045-6020-3510-30注:1.蓝线宽度的计算边界以河堤迎水面堤顶为起点计算。2.蓝线控制范围内不得建设与河道无关的建、构筑物,可建设防洪堤、城市抢险道路、绿化。3.多层建筑退河道蓝线旧城区5米,新城区10米;高层退河道蓝线旧城区10米,新城
32、区15米。高层建筑高度40米以上的按50米距离退河道蓝线。4.一般堰渠建筑退蓝线,多、低层6米,高层10米,且不小于相邻建筑栋间间距。5.有条件时,蓝线控制宽度必须不低于高限。第三十七条 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或高压线的距离不小于表3-8和表3-9要求,高压线走廊单侧控制宽度不小于表3-10的要求。 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表3-8道路红线宽度D(米)退道路(高架桥)红线(米)退道路(高架桥)转角红线(米)多层建筑高层及公共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及公共建筑D40旧城区5(10)10(20) 10(20)15(30)新 区8(20)15(30)15(39)20(40)D40旧城区5(10)8(16
33、)8(16)12(25)新 区8(16)15(20)10(20)20(35)注:1.除满足上表要求外,建筑至道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该建筑应退用地红线的距离。2.高层建筑裙房后退道路红线按多层建筑后退道路红线执行。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星级旅馆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建筑,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入口,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城市规划要求确定,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0米。3.地下建(构)筑物(包括汽车坡道)外墙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小于3.0米,地下室机动车进出口应满足现行的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临城市主干道(40米)不得设置垂直面向道路的地下停车场出
34、入口。4.雨蓬、檐口、造型线条可在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内出挑,出挑宽度不大于0.5倍后退距离,距地面净高应大于4.5米,且与相邻建筑出挑协调统一。活动遮阳、凸窗、空调机位(板)出挑部位可在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内出挑,出挑宽度不得大于0.6米。5.临规划道路不宜设置围墙,确需设置围墙的,应采用生态、通透式围墙,并符合规划、消防、管线安全要求。6.当两条道路宽度不一致时,退道路转角红线距离按主要道路红线宽度执行。7.建筑后退高速公路边线的距离不小于50米,后退过境公路不小于25米,后退铁路(指边轨线)的距离不小于30米。8.建筑后退城市高架桥(立交桥)时,按括号内数字后退道路红线。9.建筑后退规划
35、的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等色线的距离还须符合相关规定。10.特殊区域后退规划道路控制线按相关规范执行。建筑后退高压线最小距离 表3-9线路电压类别D10KV35kv35KVD110 KV110KVD220KV500KV建筑后退高压线最小距离旧城区须采用地埋方式敷设电缆4.0M5.0M8.0M20.0M新城区5.0M5.0M8.0M10.0M20.0M高压走廊控制宽度 表3-10线路电压类别D10KV10KVD110 KV110KVD220KV500KV高压走廊单侧控制宽度旧城区须采用地埋方式敷设电缆7.0M -10.0M10.0M-15.0M20.0M新区5.0M10.0M15.0M20.0M
36、注:1.表中数据为高压线边导线向外侧控制的水平距离。2.建筑后退高压走廊绿线的最小距离按表3-6中“退让规划控制绿线”规定执行。3.高压线走廊控制宽度下严禁新建任何建、构筑物,高压线下已有的建、构筑物改、扩建或建、构筑物建成后设置高压线的,应先由电力主管部门对垂距进行安全鉴定,符合安全后按规定报审。第三十八条 在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用地内规划新增市政道路时,容积率等规划控制指标及后退新增市政道路红线按本规定中的表2-2、表2-6、表3-8执行。第四章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管理 第三十九条 城市级、区级公建配套设施的具体内容和规模根据城市发展的阶段目标、总体布局和建设时序确定,本规定适用于居住区级及
37、基层社区级的公建配套设施。居住区级指服务人口约5万人的一个居住区;基层社区级指以社区为基本服务单元,服务人口通常为11.5万人。第四十条 为便于形成有特色、有活力、易识别的中心场所,方便居民使用,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规划控制、实施和管理,新区引导公建配套设施集中集约建设,功能复合集成;旧城由于现状原因,可采取部分集中建设,部分分散设置的模式。 第四十一条 公建配套设施按照使用功能分为九类,详见表4-1。 居住区级及基层社区级公建配套设施分类 表4-1序号类别主要内容1行政管理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等2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用房等3教育中学、小学、幼儿园等4医疗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5文化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站等6体育综合运动场、综合健身馆、居民健身设施等7交通市政公交场站、停车场(库)、变电站、公厕等8绿地广场居住区绿地、社区绿地、广场等9商业服务业农贸市场、便利店、餐饮店、邮政、银行、保险等注:公建配套设施按照建设实施主体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政府主导实施的公建配套设施,包括表4-1的前八类设施和农贸市场(不含停车场);第二类为以市场推动为主的公建配套设施,主要为商业服务业设施(不含农贸市场)。第一节 居住区级公共配套设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