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ppt(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葛沽一中季秋颖2014. 8单元概述 本单元入选现当代散文三篇,它们是: 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贾平凹的风雨;现代诗歌一首,何其芳的秋天;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本单元“写作”活动主题是“文从字顺” 课文共同点 这些特点为初步赏析文学作品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以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审美的陶冶,又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无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来看,都显示
2、了本单元教材的编写是紧扣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理念,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编排的逻辑关联 板块属性 (全套教材)人与自我(本单元)人与自然文学审美层次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可以析理出多种层次关系,其中既有八上第四单元“探索自然奥秘,培养科学精神”,这是科学说明的层次,也有八下第三单元“关注自然,保护自然”,这是理性思考的层次。而本单元则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文学审美的层次。 教材编排的逻辑关联 体裁类别形成了层次梯度 (本单元)写景抒情散文居多 八年级写人叙事类散文 九年级议论哲理类散文从重语言品赏到重选材写法再到重探究反思,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应该说本单元是真正学习散文的起点,是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3、的发端。 教材编排的逻辑关联 课时安排 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名家精品,三课时的重点讲读篇目 风雨秋天一课时的自读课文四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则以四课时的重任 这样安排,体现了教材编写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的需要。 本单元的三维目标:(1 1) 知识和能力知识和能力 1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2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品析精美生动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品析精美生动的语言。3 3学会抓住季节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四季美景。学会抓住季节景物
4、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四季美景。(2 2) 过程和方法过程和方法 1 1采用朗读品读法、体验想像法、讨论交流法、活动拓展法等。采用朗读品读法、体验想像法、讨论交流法、活动拓展法等。2 2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3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2. 2.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链接中考散文阅读黄晕黄晕 捉迷藏捉迷藏 蓑衣蓑衣 宛转宛转 抖擞抖擞 酝酿酝酿感悟作者对春天的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赞美之
5、情,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停顿恰当停顿恰当能读出感情能读出感情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思路水涨水涨 应和应和 薄烟薄烟 体会抓住景物特点体会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描写景物的方法春春第第1111课课 朗读课朗读课文文 掌握字掌握字词积累词词积累词语语 感知内感知内容体会感容体会感情情语音准确语音准确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字佩弦,号秋实,浙江号秋实,浙江绍兴人绍兴人,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家之一,也是著名的散文散文家家 、诗、诗人人 、学者、学者、民主战士。、民主战士。主要作品主要作品有散文有散文背影背影、荷塘月色荷塘
6、月色绿绿等。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等。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极富有真情实感。积累下面的词语: 水涨 应和 薄烟 黄晕 捉迷藏 蓑衣 宛转 散在草丛里 抖擞 酝酿预习展示zhngyng hbyncngzhunsnsusu yn ning解词解词:欣欣然:欣欣然:酝酿:酝酿:呼朋引伴:呼朋引伴:朗润:朗润:舒活舒活:花枝招展花枝招展:卖弄:卖弄:宛转:宛转:欢欢喜喜的样子。欢欢喜喜的样子。明朗润泽。明朗润泽。炫耀。炫耀。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空气里,像发酵似
7、的,越来越浓。舒展,活动。舒展,活动。形容声音圆润柔媚。形容声音圆润柔媚。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比喻姿态优美。比喻姿态优美。1、读音正确、读音正确 ,声音洪亮。,声音洪亮。2、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探究抓住事物特征对事物进行描写的方法,以及对材料段落安排的思路,改进学生作文不会分段的问题)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
8、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春天美在什么地方?春天美在什么地方?(结合课后习题二、三完成)(结合课后习题二、三完成)用用“春天美在春天美在 ,因为,因为 (原(原句),从句),从 (词语或修辞)中我(词语或修辞)中我领悟到春的领悟到春的 特点,感受到作者特点,感受到作者 的的 情感情感 。”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春天美在春天美在 春草春草 ,因为,因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小草偷偷地从
9、土里钻钻出来,出来,嫩嫩嫩嫩的,的,绿绿绿绿的。的。”“”“满是满是的的 ” (原句),从(原句),从 “偷偷地、钻偷偷地、钻”及拟人及拟人(词语(词语或修辞)中我领悟到春的或修辞)中我领悟到春的 生机勃勃生机勃勃 特点,感受到作者的特点,感受到作者的 对春对春草的喜爱赞美草的喜爱赞美 情感情感 。”“春天美在春天美在 春花春花 ,因为,因为“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原句),从(原句),从 比喻、排比比喻、排比(词语或修辞)中我领悟到春(词语或修辞)中我领悟到春色彩缤纷色彩缤纷 特点,感受到作者的特点,感受到作者的 对春花的喜爱赞美对春花的喜爱赞美 情
10、感情感 。”“春天美在春天美在 春风春风 ,因为,因为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各种气息各种气息” “鸟鸟鸣笛声鸣笛声” (原句),从(原句),从 引用引用、 比喻比喻(词语或修辞)中我领悟到春的(词语或修辞)中我领悟到春的 温温暖暖 特点,感受到作者的特点,感受到作者的 对春风的喜爱赞美对春风的喜爱赞美 情感情感 。”“春天美在春天美在 春雨春雨 ,因为,因为“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秘密的斜织着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秘密的斜织着 。” (原句),从(原句),从 比喻、排比比喻、排比(词语或修辞)中我领悟到春的(词语或修辞)中我领悟到春的 雨细密、闪烁、绵雨细密
11、、闪烁、绵长长 特点,感受到作者的特点,感受到作者的 对春雨的喜爱赞美对春雨的喜爱赞美 情感情感 。”总结规律总结规律(共同特征)(共同特征)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偷偷地、钻、抚摸偷偷地、钻、抚摸运用修辞,情景交融:运用修辞,情景交融:抓住事物特征:抓住事物特征:生动准确的词语:生动准确的词语:比喻、拟人、排比比喻、拟人、排比情态情态质地质地色彩色彩长势长势分分三层来写春花:三层来写春花:树上: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联想)花下:蜂闹蝶舞,喧闹沸腾(侧面)遍地:数量多;种类丰富;闪烁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高与低结合,勾连映衬,烘托渲染,画面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触觉触觉
12、嗅觉嗅觉听觉听觉雨中有哪些自然景物?雨中有哪些自然景物?树叶:绿得发亮(侧面)小草:青得逼你的眼(侧面)视线转向人间的生活:视线转向人间的生活:雨夜的宁静(家家一灯如豆)白天的活动(行人,农民)春雨沐浴的温馨(房屋)迎春 人民为什么要迎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说说这种感受在课文的哪部分表现得最为直接?赞赞 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 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春朱自清朱自清一、 盼春盼春二、 绘春
13、绘春三、 颂春颂春:盼、来、近(渴望、喜悦):新 美 力总写:一切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细写:春草图春草图春花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风图春雨图春雨图迎春图迎春图草报春:嫩、多、软花争春:多、艳、甜风唱春:柔、和、悦雨润春:细、密、轻人迎春:多、忙、乐感感情:情:向向往往春春天,天,热热爱爱春春天,天,渴渴望望春春天。天。结合课后习题一,熟读本文。咏咏 柳柳贺知章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江南春绝句江南春绝句杜牧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赋得古草原离别赋得古草原离别白居易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
14、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5.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古代诗歌四首是第三单元的第五课,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四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1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
15、关知识。2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3 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熏陶和感染。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教学难点:
16、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 1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涵,品出诗的情味。2 2联想、想像法。这四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联想、想像法。这四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3 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
17、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课时安排:二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预习:课前预习:1 1给生字注音。(给生字注音。(10 10个以上)个以上)2 2试读课文。(试读课文。(3 3次以上)次以上)3 3划分各首诗歌的朗读节划分各首诗歌的朗读节奏。奏。4 4了解作者和作品,包括:了解作者和作品,包括:(1 1)解释题目的含义。)解释题目的含义。(2 2)简介作者和作品。)简介作者和作品。 曹操曹操(公元曹操(公元155155220220)字)字孟德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的的政治家、
18、军事家和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诗人。 曹操好作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乐府歌辞, ,他的诗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苦难生活。 乐府 乐府乐府,原来是汉武帝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东临东临碣碣石石, ,以以观沧海观沧海。水何水何澹澹澹澹, ,山岛山岛竦峙竦峙。树木丛生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百草丰茂。秋风萧秋风萧瑟瑟, ,洪波涌起。洪波涌起。日月之行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若出其中
19、; ; 星汉灿烂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若出其里。幸甚至哉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歌以咏志。 jiji d dn nsngsng zhzh ss 听录音,读准字音,感受诗人的雄伟气魄。听录音,读准字音,感受诗人的雄伟气魄。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指导学生评析诗句。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
20、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王王 湾湾关于作者关于作者 王湾(公元693年公元
21、751年),唐代,号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 次北固山下 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试着朗读诗歌,然后听录音,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试着朗读诗歌,然后听录音,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1.题目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2. 2.介绍律诗的有关知识:介绍律诗的有关知识: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押韵,每联的尾字押韵。押韵的字叫韵脚。颔联、颈联一定是对偶句。3.3.朗读指导与训练朗读指导与训练(1 1)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提示:五言诗一般是三
22、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出来。这首诗描绘了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上册 第三 单元 教材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