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随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随想.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哲學隨想哲學隨想哲學隨想自覺意識到現在的人,是命中注定的孤獨者。這在任何時代都是如此,因為朝著充分的自我意識每前進一步,人,也就遠離了他原來的生機和野性。榮格哲學一詞來源於古希臘文,philos 代表愛,sophos 代表智慧。物質第一性還是意識第一性、世界是可知還是不可知,這兩大基本問題貫穿整個哲學史。哲學發展到今天, 可謂種類繁多, 樣式齊全: 經院哲學, 德國古典主義哲學,分析哲學, 科學哲學, 等等等等。 門類的增多也使哲學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一位哲學家,不,一位研究哲學的人,單鑽研一派哲學的理論就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其作用無非是寫幾本總結性的書,對哲學的推動作用不大。 圍城中
2、 錢 鐘 書 藉 盧 梭 的 話 指 出 , 現 在 的 哲 學 家 充 其 量 祗 能 算 作philophilosopher哲學史家,為理解前人思想而終其一生的人。究其原因,“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關於自然界、社會和人類思維及其發展規律的學問,是高度抽象的社會意識形態”。隨著生產力在幾次工業革命後的大幅提高, 新的思潮也緊跟著出現, 從而使哲學學說複雜化、 多樣化。關於人性哲學發展至今,有人總結出三大系統:以人為中心的中國哲學系統,以物為對象的古希臘哲學系統,以神為基礎的印度哲學系統。由於生產力和宗教發展的差異,形成了東方性善論和西方性惡論。“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
3、往。”可見自古以來,對利益的追求便是有的。而無滿足的對利益的追求,其根本目的又是為了什麼?林語堂先生將人的欲望歸為“名、利、權、色”四種。美國心理學家 A.H.馬斯洛將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排成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維持個體生存和種族發展的需要,是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可見,人類對利益的追求滿足了以上五個需要,而最根本的,是為了生存或更好地生存。這樣就不能割裂人的動物屬性。當然,除此之外還有野蠻,這就是人類這一特殊群體表現出的獸性吧。類別恩格爾係數,將人類社會根據文明程度或野蠻程度劃分為原始時代、蒙昧時代、發展時代和文明時代。年
4、齡本身不是成熟與否的關鍵標誌, 它主要取決於心理年齡即心理的成熟程度,當然,這是無法明確界定的。弗洛伊德認為, 文學創作或科學研究的熱情,均是被壓抑在無意識層面裏的原始本能,尤其是性本能的衝動。這種性泛論有它明顯的局限性。筆者認為,人們做事情是為了兩種目的:一是出於人人皆有的好奇心,想要嘗試和掌握一件事情,是人的本性;二是希望得到做這件事的快感和滿足。在這裏,好奇心驅使人們做第一次,希望得到快感和滿足使人們重複做一件事情。關於不可知論中國的不可知論開創者首推莊子,其養生主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亦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是不可知論的最初思想。真正探求是否能夠真正認知的哲學家有休謨和康得。 他們對
5、於事物和規律的不確定性的研究,稱其理論為不可知論或懷疑論。早期懷疑論中“我絕對不說蜜-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是甜的, 我祗說蜜嘗起來似乎是甜的”的理論似乎絕對化,而貝克萊“存在即被感知”被後人奉為真理。我曾經猜想,站在鏡子前,鏡子呈現自己與週圍的象。當離開時,鏡中的景象便不一定是當時眼前的象了。很幼稚,但卻是典型的不可知思想。關於對知識的態度,威爾 杜蘭特說,“人類知識的重負太大了,已經不能為人類的心靈所承受了。 剩下的僅是對越來越少的問題知道得越來越多的專門科學家,和對越來越多的問題知道得越來越少的哲學思辯家。”我們看到古時哲學和宗教學的相互包容, 使邏輯學和心理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一個個哲學家與思辯家開創了一門門學科,面對如此紛繁的知識,我們應該何去何從?海子有詩言:該得到的尚未得到,該喪失的早已喪失。米蘭 昆德拉有言:人們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