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本科).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儿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本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本科).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儿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名称:儿科学学分:4总学时数:72学时理论课:54学时见习课:18学时适应专业:05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材: 1儿科学,沈晓明、王卫平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参考教材:1诸福堂实用儿科学,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儿科学, 薛辛东,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小儿临床肾病学,易著文,人民卫生出版社4实用儿科治疗学,韩玉昆等,安徽科技出版社,2000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小儿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展规律和诊断
2、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了解儿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二、 课程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根据小儿机体处在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的特点,掌握由此产生的小儿在解剖、生理、生化、免疫和病理等方面与成人的差别。 (2)熟悉小儿水和电解质失衡的病理生理特点,掌握婴儿腹泻、肺炎、营养不良、感染性休克、脑水肿等病症的小儿液体疗法。 (3)了解小儿保健原则,掌握小儿时期计划免疫。 (4)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物质代谢特点,掌握正常小儿的喂养。2、基本技能:(1)掌握新生儿分类、新生儿包括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2)掌握下列儿科疾病
3、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维生素D缺乏病、营养不良、小儿肥胖症、营养性贫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窒息、麻疹等出疹性传染病。(3)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肾炎、肾病综合征、化脓性脑膜炎、风湿热、过敏性紫癜、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脊髓灰质炎、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4)熟悉下列疾病的诊断治疗要点、了解病因及发病机理: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低钙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5)掌握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4、、急性肾功能衰竭、颅高压、脑水肿等危急重症的诊断与抢救措施。三 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见习学时第一章绪论11第二章生长发育211第三章儿童保健11第四章第三节液体疗法422第五章一、二节小儿营养基础与婴儿喂养方法321第五章第五节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321第五章第六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单纯性肥胖22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1091第八章第二节21-三体综合征211第八章第三节苯丙酮尿症211第九章第二节免疫缺陷病431第九章第五节风湿热22第九章第八节川崎病22第十章第三节结核病431第十一章第八节腹泻病321第十二章第、五、七、八节肺炎541第十三章第四节常见先天性心脏病642第
5、十四章第三、四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642第十五章第一、二、三节小儿造血、血象特点及营养性贫血541第十六章第四节化脓性脑膜炎21.50.5第十六章第五节病毒性脑炎21.50.5第十七章第五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1合计725418四、考核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见习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80%,见习和平时成绩20%。五、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论【目的要求】1、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2、 熟悉儿科学的特点。【讲课时数】1 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2、简要讲解儿科学的特点。3、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教学
6、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二章 生长发育【目的要求】1、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2、熟悉小儿神经、精神及心理发育。3、熟悉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障碍。4、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监测与评价。5、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l、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非等速的过程;各系统器官的发育不平衡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至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2、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及影响因素。(1) 体重: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包括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
7、增长规律等。(2) 身材的增长:包括: 身高(长):代表骨筋的发育,包括出生身长、上下部量。坐高(顶臀长)。指距。(3) 体围:头围: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介绍不同年龄的头围大小。胸围:代表肺和胸廓的生长。上臂围:代表肌肉、骨髓、皮下脂肪和皮肤的生长。(4) 骨髓:颅骨:重点介绍前囟、后囟及颅骨缝闭合时间;前囟晚闭和早闭的意义;前囟饱满和凹陷的意义。脊柱:生后第一年脊柱增长快于四肢;31岁以后四肢增长快于脊柱;三个生理弯曲的形成。骨化中心:骨龄的定义及测量方法;骨龄的临床意义。(5) 牙齿:乳牙与恒牙的关系;乳牙萌出时间。3、讲解小儿神经精神及心理的发育规律:着重讲解运动功能、语言思维和神经反
8、射的发育及心理发育。运动功能发育:平衡与大运动: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的时间。细动作。语言发育:发音、理解和表达三个阶段。神经反射:出生时存在而后一生永不消失的反射;出生时存在而后34月逐渐消失的反射;出生时不存在而后逐渐出现(1 岁时稳定),并终生不消失的反射;病理反射。4、一般讲解小儿体格发育、精神心理发育的监测及评价5、提示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障碍。【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三章 儿童保健【目的要求】1、掌握各年龄期保健原则。2、掌握儿童的预防接种。3、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概述儿童保健的重要性和儿童保健的概况。2、讲解儿童各
9、年龄期的保健原则,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1) 胎儿期:孕母保健和胎儿保健。(2) 新生儿期:出生时护理和居家保健。(3) 婴幼儿期:合理喂养(提倡母乳),生长发育监测,完成基础免疫,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4) 学龄前期:早期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意外事故预防。(5) 学龄期及青春期:培养良好的习惯,加强体格锻炼,重视生理心理卫生教育。 3、一般介绍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包括营养、护理、计划免疫、定期健康检查、体格锻炼、意外事故预防等4、着重阐述有关小儿预防接种的各项内容与实施程序。(1) 计划免疫与基础免疫的定义(2) 基础免疫包括的疫苗:卡介苗、乙肝基因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
10、混合疫苗,麻疹疫苗。(3) 预防接种的实施程序。【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 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目的要求】1、掌握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2、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制定液体疗法的具体方案。3、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4、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5、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讲课时数】2 学时【教学内容】1、简单讲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1) 体液的总量和分布:(2) 体液的电解质组成:(3) 水代谢的特点:2、重点讲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1) 脱水:脱水的病理生理。脱水的临床表现:脱水程度判断
11、:轻度,中度和重度;脱水性质判断。 (2) 低钾血症病因:摄入不足,消化液丢失过多,肾脏排出过多,钾体内分布异常,各种原因的碱中毒。临床表现: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血钾的浓度,特别是缺钾发生的速度。神经肌肉改变;心血管改变;肾损害。(3) 代谢性酸中毒发生原因:细胞外液酸的产生过多,体内碱性物质丢失过多(消化道、肾脏丢失)临床表现:3、讲解液体疗法时常用的溶液(1) 非电解质溶液(2) 电解质溶液(3) 混合溶液:2:1等张含钠液、2:3:1含钠液、4:3:2含钠液、1:2 含钠液等。 4、重点讲解腹泻液体疗法的实施,重点介绍小儿腹泻脱水的液体疗法。(1) 口服补液:介绍口服补液盐的理论基础、配方、
12、适应证和补液注意事项。(2) 静脉补液:适应证:中度以上的脱水或吐泻严重和腹胀的脱水液体疗法:补充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继续丢失量三部分。重点介绍第一天补液方案的制订:定量:补液总量;定性:补何液体;定速:补液速度;纠正酸中毒;纠正低钾、低钙和低镁。【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病例讨论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五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第一到二节 小儿营养基础和婴儿暖养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婴儿喂养、添加辅食的原则。2、熟悉营养素与参考摄入量。3、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量。4、了解小儿营养状况评价。【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讲述小儿对能量、水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
13、要及其临床意义。(1) 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平均需要量 (EAR);推荐摄入量仪(RNI);适宜摄入量 (AI);最高摄入量(UL)(2) 小儿能量需要: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活动所需;生长发育;排泄损失能量。(3) 营养素及小儿能量来源:介绍婴儿期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所供能量的比例。(4) 小儿物质代谢的特点:婴幼儿基础代谢率相对成人高10%-15%;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为小儿所持有;小儿年龄增大,活动量增大,活动所需能量增加;年龄越小,蛋白质需要量相对越大;年龄越小,相对总能量越大。2、重点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及断奶时间、注意事项、提倡母乳喂养。介绍有关母乳喂养的新观点。(1)
14、母乳的成份及量:初乳、过渡乳、成熟乳的定义和成分特点。初乳的重要作用。(2) 母乳喂养的优点。(3) 喂养方法:开奶时间;哺乳方法:按需哺乳,母婴同室;断奶时间及注意事项;不宜哺乳情况。3、一般介绍部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1) 部分母乳喂养方法:补授法,代授法。(2) 人工喂养:介绍牛乳、羊乳、代乳品的成分、适应症、优缺点;介绍全牛乳的家庭改造。4、重点讲解婴儿食物转换(辅食添加)(1) 婴儿食物转换目的。(2) 不同喂养方式的食物转换方法。(3)食物转换原则: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泥(茸)状到碎末状;用勺、杯进食或手抓食物。【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五节 营养性维生素D缺
15、乏症【目的要求】1、掌握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2、熟悉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及发病机理。3、了解维生素D缺乏症的鉴别诊断。【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讲解维生素D的生理、调节和来源、简单介绍维生素D的体内活化过程和生理功能,介绍维生素D代谢的调节。 简单介绍维生素D来源:母体-胎儿转运;食物:外源性来源;皮肤的光照合成(主要来源。2、讲解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及预防(1) 病因: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日照不足:最主要的病因;生长速度快;食物中维生素D补充不足;疾病影响。(2) 预防:婴幼儿:日光浴,适量的维生素D补充。3、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
16、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发病机制(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时,机体钙磷代谢异常,为维持血钙水平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产生骨骼异常和血生化改变。(2)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维生素D缺乏时,血钙降低,但甲状旁腺功能不能代偿性分泌增加,血钙进一步降低,致神经兴奋性增高而抽搐。4、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中各期临床、生化、X 线特点。(1) 初期(早期):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2) 活动期(激期:典型骨筋改变,不同年龄骨骼改变表现不同。(3) 恢复期(4) 后遗症期:年龄大于2岁6、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何偿病的诊断根据病因、症状、体征及 X 线特点进行诊断7、重点
17、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1) 治疗目的: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髓畸形(2) 一般剂量口服治疗:主要治疗方法。(3) 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用于重度佝偻病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8、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 隐匿型:通湇剌激神经肌肉引出体征。(2) 典型发作:惊厥:手足抽搞:喉痊孪。9、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鉴别诊断介绍与低血糖、低血镁症、婴儿痉挛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喉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鉴别要点10、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治疗(1) 急救处理:氧气吸入,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2) 钙剂治疗(3) 维生素D治疗【教学方法】讲授法【
18、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六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目的要求】1、掌握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表观及诊断。2、掌握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防治3、熟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因与病理生理。4、了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并发症。5、掌握小儿单纯性肥胖的诊断与防治。6、熟悉小儿单纯性肥胖的病因与病理生理。7、熟悉小儿单纯性肥胖临床表观与鉴别诊断。【讲课时数】2 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讲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因。(1) 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是重要原因(2) 消化吸收不良(3) 需要量增多:疾病恢复期,消耗性疾病,生长需要2、结合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病理生理,重点讲述本病的临床特点(1) 病理生理:新
19、陈代谢异常,各系统功能低下。(2) 临床特点::体重不增至体重减轻。体重不增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消失。消耗顺序: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中度以上营养不良,身高低于正常,各器官功能严重紊乱,严重时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常见并发症:营养性贫血、多种维生素和锌等微量元素缺乏、感染、自发性低血糖 (着重介绍)。(3) 实验室检查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指标:代谢周期较短的血浆蛋白质。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膜岛素样生长因子I3、重点讲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诊断(1)诊断思维:患儿年龄多为3 岁以下;病史;疾病史、喂养史。症状及体征: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等。辅助检查:膜岛素生长因子
20、1、前白蛋白下降等。(2) 临床分型及分度: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5岁以下根据体格测量指标分型分度: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的程度进行分度。根据能量缺乏、还是蛋白质缺乏为主进行临床分型。消瘦型:能量缺乏为主,3 岁以下婴幼儿分轻、中、重三度,3 岁以上分为轻、重两度。浮肿型:蛋白缺乏为主。消瘦-浮肿型。(此内容教材中缺如)4、重点讲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治疗(1) 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2) 去除病因。(3) 调整饮食。(4) 促进消化。(5) 治疗并发症5、一般讲解小儿单纯性肥胖的定义、近期危害性和远期危害性。 6、不讲解小儿单纯性肥胖的病因与病理生理:(1) 病因:能量摄入过多。活动量
21、过少。遗传因素。其他:神经精神疾患。(2) 病理生理:脂肪细胞数目增多或体积增大;体温调节与能量代谢异常;脂肪代谢变化;蛋白质代谢变化;内分泌变化等。 |7、讲解临床表现:(1)常见于婴儿期、56 岁和青春期。(2)食欲旺盛,易疲劳,严重肥胖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甚至出现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3) 皮下脂肪丰满而分布均匀。(4) 心理障碍8、一般讲解实验室检查甘油三脂与胆固醇增高,高胰岛素血症,生长激素降低。脂肪肝。9、重点讲述诊断标准(1) 肥胖诊断标准: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 以上 , 或 BMI P950(2) 分度: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3) 超重标准:体重超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学 教学大纲 临床 医学专业 本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