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学生版)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学生版)(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九论述类文本阅读真题呈现题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材料一: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没
2、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材料二:【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
3、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材料四: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
4、同。最轻微的症状只是稍微厌恶,或感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来源同材料三)7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B
5、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C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D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们形成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B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自然教育行业很大的潜在市场。C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亲生命性”的证据之一
6、。D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具备的知识有关,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还可能跟人类基因有关。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4分)(1)事实依据:(2分)(2)理论依据:(2分) 考点要求1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2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3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4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主要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5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考卷分析题号年度(浙江卷)题型题干所涉主要考点72018选择题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8选择题下列对材料相关
7、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9简答题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1)事实依据:(2)理论依据: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论据的分析72017选择题下列对文中A类传播行为和B类传播行为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8选择题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中心意思的概括9简答题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82016选择题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9选择题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10简答题根据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指出文
8、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两点作用。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命题趋势12018年以前,浙江卷的论述类文本选用的是单篇连续性文本,2016、2017两年的题材分别是语言变革中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传播行为的类型与特点。命题遵循学术文章阅读的规律,引导学术文章阅读,培养考生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其考查重点在于阅读理解学术文章、提取信息、抽象概括的能力,考查考生是否具备读顺、读通、读懂文本字面意思的能力。2018年的论述类文本则选用了非连续性文本,既贴近信息时代考生阅读特点的实际,又融入跨文本阅读理念。选择有关“自然教育”的非连续性文本,引导考生重视生态文明。语料选择由过去单篇文章改为4则语段材料,
9、第一个语段为阐述性文学,是叙述性文本,第二个材料为调查数据统计表,第三和第四个语段为阐述性文字,分别论述了“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大大提升了对考生阅读多种形式文本、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的考查。2从命题的形式看,题型、题量、赋分较为稳定。两个选择题,每题3分;一个简答题,3分或4分;共9分或10分。3试题涉及的考点,大多具有综合性,但每个题都有考点侧重。从涉及的考点来看,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中心意思的概括、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以及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等是主要考查点。2018年的命题,在以往侧重考查信息筛选概括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信息概括与运用能力的考查。更加重视知识在文本中的
10、运用,避免知识与文章的剥离、语言与思维的剥离,避免答题套路。学案1整体阅读指导知识清单论述类文本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主要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表达目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并不注重考查考生对相关领域知识的了解或掌握情况,而是注重从语文阅读理解的角度,考查考生对综合信息的快速阅读与理解分析的能力。考查核心是思维能力,主要是筛选、概括、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一、论述类文本的常见种类1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它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
11、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而广义上的政论文,也指一般人书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的评论文章。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要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2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课题的学理性文章。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探讨的书面成果,一般有自己的中心议题,有自己论证的角度、论证体系和研究成果,它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原创性、真实性和科学性的文体特点。学术论文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从表达方式上看,虽然以议论与说明为主,但与传统的议论文不尽相同,又异于现代
12、的说明文,因为它的说明、记述、引用(包括图表、模型等)旨在进行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推导。3时评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发表见解的文章。时评是评说最近发生的某一件事情,或最新出现的某一个问题,或是针对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时评以说理为主,或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4书评就是评论或介绍书籍,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文章。书评是以“书”为对象,对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文章。书评不同于读后感,它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一般包含介绍、评价、推荐几部分。书评采用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以传播书的
13、内容、评论书的价值、推介书籍的特色等。二、非连续性文本1定义及特点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由符号、文字、图表等信息组成。2018年浙江卷的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近两年全国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新闻材料就属于非连续性文本,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考生应该具备的重要阅读能力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十分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强调“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考生语文实践
14、能力、提高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则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学习任务群中加以体现。2阅读方法高考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是根据命题的需要,由几个经过剪裁的文字材料、数据图表、图解文字等材料组成,而这几个材料又从不同侧面来体现一个主题。这类文本,除了信息量大,阅读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不同文体的切换,以及材料之间的联系与比较。可见,和“连续性文本”相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难度大大增加了。我们提出的多材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五步法”(见本专题学案一解题指津),就是根据这种文本特点而制订的阅读策略,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实现试题的准确解答。典题导学例 2017浙江卷阅读
15、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社会传播过程要求至少有两个人。他们结成信息分享关系,共享一套信息符号。结成传播关系的目的是寻求信息、劝说、传授、娱乐或其他。目的不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同。比如,追求娱乐的人愿意“悬置怀疑”;预料对方会劝说的人将加强防范。然而,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参与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给对方。我们将这样的传播行为称为A类传播行为。白纸黑字的符号可以长期保存,手势或面部表情或讲出来的话则稍纵即逝。无论时间长短,在传播过程的某个时刻,这些符号都独立存在,脱离了参与传播的双方。接受讯息的参与者,将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
16、传播技能,决定是否接受对方发出的符号。如果接受,他就按照他自己的认知地图对这些符号进行加工。我们将这种行动称为B类传播行为。第二个参与者也可能要进行编码,这些编码多半是非正式的、无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是其他信号,表示有没有兴趣、是否相信、是否理解等的信号;第一个参与者对第二个参与者的信号进行解码,将其当作反馈。如果情况需要,第二个参与者还可能进行正式的编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行A类传播行为;反过来,第二个参与者的A类传播行为又可能引起第一个参与者的B类传播行为,如此等等,循环往复。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如上所述,讯息不像电流,电能沿电线流动,抵达灯泡,灯泡
17、随即发亮。诚然,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例如,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听见“失火了”的呼喊,我们很快就做出反应。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首先我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然后我们要对它进行解释:“他是在对我鸣喇叭吗?”“哪里着火啦?”外在符号影响行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他心中的印象。外来符号到达时,如果接受者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一讯息,加工的根据是他储存的形象;一般地说,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几种:证实既存的构想,稍许修正原有的界定,或澄清原来不清楚的地方。就像改变信仰一样,彻底改变原有观念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然而,改变信仰的现象的确时有发生;同样,感觉突变的情况
18、也时有发生。比如,听说自己的房子着火时,脑海里对情况的感觉就会突变,迅速的反应就是必然的结果了。7下列对文中A类传播行为和B类传播行为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B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技能接受符号。C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和资源编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D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资源接受符号。8下列说法不符
19、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播过程中的双方结成信息分享关系,第一个参与者是讯息的传播者,第二个参与者是讯息的接受者;两者角色可以转换。B劝说参与者和娱乐参与者,由于传播行为目的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接受劝说者会加强防范,追求娱乐者会“悬置怀疑”。C如果需要,传播过程可以循环往复,B类传播行为者可以转为A类传播行为者,A类传播行为者可以成为B类传播行为者。D接受者接受一些讯息,如汽车喇叭声、“失火了”的呼喊声,感觉会发生突变,不需要加工讯息,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9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解题指津 一、常规类连续性文本阅读“四步骤”第一步速读全文,把握整体把握整体,就要通读全文,
20、从标题到正文、到注解都要仔细读到,不能遗漏;同时要讲究速度,须在了解各段各层意思的基础上把握全文的观点。要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厘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明确文章如何运用材料来论证论点(分论点)。中心论点一般处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分论点多处于段首或段末的位置。明确了这些要点,我们通读全文时,就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快速浏览,哪些地方需要精读,并对关键词句作初步的勾画,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建议每读完一个自然段,就用十来秒钟的时间,结合阅读时标画出的重要词句,回顾一下该段的主要意思,然后再继续阅读。这样花费的时间不多,但对解题的帮助很大。第二步细读试题,定点勾画读一道题,就应在原文中
21、勾画一下对应的信息。例如,如果一个题只围绕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句子而命制,我们就可将原文中对应的信息勾画出来。特别要注意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句,比如表范围、时间、程度、关系的词语,这叫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比初读时就满纸勾画省时有效。第三步题文比对,探寻差异题文比对,就是将题干、选项与原文中的对应信息认真对照、分析。特别是选择题的各个选项,有的是摘录原文,有的是对原文的转述。摘录原文的,要注意其与题干要求是否对应;转述原文的,应辨析是否设置陷阱。如果选项表述的是“某种关系”,则要仔细甄别,因为判明某种关系的正误有一定的难度。第四步反复斟酌,辨析正误先将有把握的选项排除,再重点斟酌辨析还
22、不能立刻断定正误的选项。对于选项中涉及的原文词句,必须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准确理解其意思,不可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二、多材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五步法”第一步读文本,知大概了解主题和文体通过浏览文本,大致知道材料的内容,如几则材料分别表现什么主题,共同表现了什么议题(反映了什么问题),分别属于什么文体。阅读时不必在细节上花太多的时间,一时不理解的就跳过去。第二步读题干,明指令明方向,节省时间准确审清题干,明确问题指令,找准勾画筛选的方向。可以把几个题的题干、选项全部读一遍,大致了解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步边浏览,边勾画把握文本内容迅速浏览各个材料,勾画标注材料的关键信息点。文字材料容易勾画,如果
23、材料中有图表,就需要会读图表,读图表时需要抓住以下几点:抓标题。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抓分类、图例。首先要确定其类别,在阅读中,要看纵轴、横轴、图标等,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得知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抓数据。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抓解析。要重视为配合图表而出现的解释分析性文字内容;图标和文字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第四步边思考,边筛选为答题做准备勾画的信息是为我们做题服务的,因此,需要思考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关键信息是什么,每一个题涉及区域在哪,这样把对我们做题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来,根据勾画的信息抓住材料的关键点,关注细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学生版) 第二 部分 部份 现代文 阅读 浏览 论述 阐述 文本 学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