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默写大赛活动古诗词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默写大赛活动古诗词_1.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Word小学默写大赛活动古诗词 学习和赏析古诗词能够丰富同学的学问,提高同学的写作水平,进展同学的思维力量,提高同学的观赏品尝和审美情趣。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学校默写大赛活动古诗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默写大赛活动古诗词1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方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装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漂动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喜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
2、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其次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如同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优美。第三句“不知绿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致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绿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奇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制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制造力。 学校默写大赛活动古诗词2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解释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3、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纳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着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学校默写大赛活动古诗词3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解释 1.董大:唐玄宗时闻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
4、象是闻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观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处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扬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咆哮,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处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好像变成了黄色,原来灿烂刺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犹如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
5、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伴侣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忧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洪亮,多么有力,于安慰中布满着信念和力气,激励伴侣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学校默写大赛活动古诗词4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尝,其中不是没有缘由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常常接触到的最熟识的事情。但是,最熟识不肯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很多熟视无睹的状况,假如
6、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晰,从而加深了熟悉。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也许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索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特别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每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夫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看到了,并分散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考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
7、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谈论,而是采纳鲜亮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简单接受和理解。象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纳了鲜亮的形象概括了农夫在广阔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终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状况形成鲜亮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索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直接把观点告知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其次首,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夫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夫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
8、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尝得更加详细、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终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劝说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终,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简单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缘由。 学校默写大赛活动古诗词5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释1.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常常覆盖着云烟而得名。 2.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3.九天:古代传奇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
9、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美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喜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外形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射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丽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敏捷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加了瀑布的奇妙颜色。 这首诗极其胜利地运用了比方、夸张和想象,构思奇怪,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非常欣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