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知识点.docx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知识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古诗词三首一、新课导入1.读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2.大家朗读诗句时有什么发现?这些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佳句。今天,老师要与大家一同走进古诗词三首,里面也有一首宋代诗人描写春的诗,我们来读一读。3.板书课题:宿新市徐公店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徐、篱、疏”6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等14个字,理解诗句。2.通过理解古诗词内容,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3.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词。4.培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读正确,读出诗词韵味,借助注
2、释及工具书,大致理解诗句意思,背诵古诗词;小组合作交流,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诗词描绘的意境,并能简单描述。(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描绘的意境及田园乐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三、字词运用1.看拼音写汉字。 slsh zqntn(宿)舍 (篱)笆(疏)远 (杂)乱 (蜻蜓)ynb mo wn屋(檐) (剥)莲蓬 (茅)草 老(翁)2.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小径(jn jn) 未成阴(ynyn)杏子(xn xn) 清平乐(l yu)剥莲蓬(b bo) 亡赖(wwn)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五、初读感知(学习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初读古诗,理解意思1.问题引领
3、: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2.学习提示:(1)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2)读题、释题:四时田园杂四时:春夏秋冬四季。田园:农村生活。杂兴:随性而写的诗。题目意思可以理解为: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这是诗人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分为了五组,即“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二十五首,也是“夏日”组的第一首。
4、(3)自读古诗,读准字音。(4)听范读,感受节奏,划停顿,读出节奏。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5)诗意理解: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惟:同“唯”,单单;只。蛱蝶:蝴蝶。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夏天日长,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
5、,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6)小组交流,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7)谁能说说这首诗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情景?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3.梳理小结: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二)说感受,体会特点1.问题引领:(1)从这首田园杂兴诗里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2.学习提示:(1)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感受。诗人用清新洗练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田园作了非常细致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诗中的景物有:梅子,杏子,麦子,菜花,太阳,篱笆,蜻蜓,蛱蝶。还给这些景物描上了颜色:金黄,雪白
6、;还有几个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的关键字:肥,稀,长,飞。(2)小组交流,说说诗歌写作特点。先静态描写,再动态描写。(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色彩搭配,画面感强。(金黄、雪白。)3.梳理小结:前两句写了初夏江南农村的景象。虽说只是一组熟悉景物的堆砌,但是却让人感觉夏日的田园风光豁然眼前,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诗中有画。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三)细读诗歌,感受诗情画意1.问题引领:(1)作者在诗中描述了怎样的画面?(2)从诗歌的意境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
7、情感?2.学习提示:(1)诗句中的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梅子金黄 杏子肥麦花雪白 菜花稀读出特点,想象画面,背诵诗句。(2)读诗句,说说眼前浮现的情景,可以运用上适当的修辞。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点名说诗句意思:夏天的白天很长,围着篱笆的茅屋前无人过往,冷冷清清,因为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零星的几只蜻蜓和蝴蝶在篱笆周围翩翩飞舞。体会“无人过”:有篱笆围着的地方是人们的家,人都去哪里了呢?夏天是农耕的时节,人们都忙着在田里劳作。读诗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夏天人们的田间劳动,感受农民的繁忙和劳动的辛苦。诵读诗句,想象画面,背诵诗句。(3)诵读全诗,练习
8、背诵。(齐诵,分男女生背诵,点名背诵)3.梳理小结:这首诗歌描写农村初夏的恬静祥和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六、精读领悟(学习诗词二、三首)宿新市徐公店(一)初读宿新市徐公店1.问题引领:你从诗题宿新市徐公店读到了什么信息呢?2.学习提示:(1)读诗题,读正确,读出节奏。宿新市徐公店(2)按照现代的语句形式,说说题目的意思。在新市一家姓徐的人开的旅店里投宿。(3)再齐读课题,谁能把题目补充完整?(4)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并交流读题给了我们那些信息。这首诗写的内容是作者在新市徐公店的所见所闻。(5)了解作者,读一读: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
9、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一番趣味。3.梳理小结:宋代诗人杨万里投宿在徐公店,诗中一定写了诗人在那的所见所闻。我们知道,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这首诗里,作者会给我们描述了怎样的一幅画呢?(二)导读古诗,感受诗意1.问题引领: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2.学习提示:(1)小组交流:我们以前学习古诗有哪些步骤?释、调、连、补、留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2)读古诗,读出节奏。(3)指名朗读,检查读的情况。(4)用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宿新市
10、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5)你读懂了什么?把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6)齐读一、二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篱落疏疏一径深(篱落:篱笆。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径:小路。深:深远。)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过渡: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树头新绿未成阴。这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树头:树枝头。 未成阴: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阴,树叶茂盛浓密。)理解:树头:树枝头未:阴:树荫小组交流
11、:从诗句里读出了什么信息?枝头上的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阴。此时是暮春时节。连起来说说两句诗描写的画面。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因为树上的新叶刚刚长出来还没有形成树阴。(7)齐读第三、四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急走:奔跑着、快追。走,是跑的意思。无处寻:不知道去哪儿寻找。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8)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3.梳理小结:院子前的篱笆稀疏,有一条弯曲的小路伸向远方;有小孩在快步追赶着几只黄蝴蝶,黄蝴蝶飞进金黄的菜花丛里去了,小孩
12、再也看不见蝴蝶的踪迹了。多么清新自然的农村孩童玩乐图,多么自在闲适的田园生活。(三)重点赏析,体会情感1.问题引领:(1)这首美妙的田园诗里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2.学习提示:(1)再读古诗,小组交流,完成填空:诗中通过(篱笆)(小径)(新叶)(儿童)(黄蝶)(菜花)这些景物来说明是(暮春)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闲适愉悦)的心情。(2)小组讨论: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班级交流,师生评议:动静结合。(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画面感极强。(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给读者以想象和联想。(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三首 统编 语文 四年级 下册 古诗词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