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伤行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行为因素分析-陈静.pdf





《青少年自伤行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行为因素分析-陈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自伤行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行为因素分析-陈静.pdf(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分类号 : 密级: U D C : 编号: 学 位 论 文 青少年自伤行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行为因素分析 Analysis of psychobehavioral factors for adolescence self-injury at different stages 陈静 指 导 教 师 姓 名 陶芳标 安徽 医科 大学 公 共卫生 学院 申 请 学 位 级 别 硕士 专 业 名 称 儿少卫 生与 妇幼 保健 学 提 交 论 文 日 期 2015.03 论 文 答 辩 日 期 2015.05.12 学位授 予单 位和 日期 安徽医 科大 学 答 辩 委 员 会 主 席 评 阅 人 20
2、15 年 05 月 _ 安徽医科大学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青少年自伤行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行为因素分析 Analysis of psychobehavioral factors for adolescence self-injury at different stages 作 者 姓 名 陈 静 指 导 教 师 陶芳标 教授 安 徽医科大 学公共 卫 生学院 学科 、专 业 儿 少卫生与 妇幼保 健 学 研 究 方 向 儿 童青少年 发育与 行 为医学 论 文 工 作 时 间 2014 年 3 月至 2015 年 3 月 基 金 项 目 国
3、 家自然科 学基金 “痛 觉加工在 联结童 年 期躯体虐 待 与青少年 故意自 伤 行为关系 中的作 用” ( 项目编号: 81202223 ) 2015 年 5 月 _ _ 目 录 英文缩 写词 . 1 青少年 自伤行为不同发展 阶段的心理行为因 素分析 中文摘 要 2 英文摘 要 . 4 前言 7 对象与 方法 12 结果 16 讨论 27 结论 . 32 参考文 献 32 附录 41 致谢 . 43 综述 : 青少年自我伤害行 为的理论模型研究 . 44 _安徽医 科大 学硕 士学位 论文 1 英文缩略语 Abbreviation 英文缩写 英文全称 中文全称 WHO World Hea
4、lth Organization 世界卫生组织 NSSI Nonsuicidal self-injury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 MSQA 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 青 少 年 亚 健 康 多 维 评 定 问 卷 SPSS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 P probability 概率 2 Chi-aquare 卡方值 Tab. table 表 Fig. figure 图 CI confidence interval 可信区间 OR
5、 odds ratio 比值比 P 2525 percentile 第 25 百分位 P 5050 percentile 第 50 百分位 P 7575 percentile 第 75 百分位 _ 安徽 医科 大学 硕士 学位 论文 2 青 少 年 自 伤 行 为 不 同 发展阶 段 的 心 理 行 为 因 素 分析 中 文 摘要 目的 借鉴自伤行为发 生的阶段模型 , 了解青少年自伤 意念和自伤行为的分布特 征 , 探讨 心理行为 因素与青少年自伤行为 前阶段、 动机阶段和行为阶段的关联性。 方法 2013 年 12 月, 对河南省郑州市、 贵州省贵阳市 15 所中学的在校学生进行 问卷调查
6、, 收集中学生的个人和家庭的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 自伤意念、 自伤行 为及心理 行为 因素 (心理亚健康状态、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度、 应对 方式、 冲动 行为、 行为示范 等) 。描述青少年自伤行为 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中的分布,采用 2 检验, 比较不同特征的中学生自伤行为及 心理行为因素检出率的差异。 利用 多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 心理行为因素 在自伤行为前期阶段、 动机阶段、 行为阶段 的 作用。 结果 青少年自伤意 念的检出率为 7.7, 女生高于男生。 自伤行为的发生率为 26.0, 男生高于女生; 不同年级、 自评家庭 经济条件、 自评学习负担、 伙伴个 数及独生子女
7、与否的中学生间自伤意念、 自伤行为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 有吸烟、 饮酒情况的青少年自伤意念及自伤行为的检出率均高于对 照组(P 0.01); 有 心 理亚 健康 的 青少 年自 伤 意念 (11.3 )及自 伤 行为 (47.1 )检出 率 均 高于对照组 ( 2 =836.60) ; 有负性生活事件的青少年自伤意念 (9.8) 及自伤行 为(40.6) 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 ( 2 =826.30 ) ; 积极应对得分越高, 自伤意念、 自伤 行为的发生率越低; 消极应对得分越高, 自伤意念、 自伤行为的发生率越高 ( 2 =75.16) ; 社会支持度越低, 自伤
8、意念、 自伤行为的发生率越高 ( 2 =422.90); _ 安徽 医科 大学 硕士 学位 论文 3 冲动行为得分越高, 自 伤意念、 自伤 行为的发 生率越高 ( 2 =348.30) ; 以上变量 中的差异均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01)。 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 发现,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后,青少年自伤意 念 的 主 要 危 险 因 素 有 : 有 心 理 亚 健 康 (OR=1.88 ,95 CI :1.56 2.27 ) 、 有 负 性 生活事件 (OR=1.62 ,95 CI :1.371.92 ) 、 低社会支持度 (OR=1.31,95 CI :1.11 1.5
9、6 ) 、 高消极应对 (OR=2.97,95 CI :2.29 3.86) 。 青少年自伤行 为 的 主 要 危 险 因 素 有 : 有 心 理 亚 健 康 (OR=2.18 ,95 CI :1.93 2.46 ) 、 有 生 活事件(OR=2.16 ,95 CI :1.94 2.41 ) 、 高消极应对 (OR=3.68 ,95 CI : 3.10 4.36 ) 、 低 社 会 支 持 度 (OR=1.40 ,95 CI :1.25 1.56 ) 及 高 冲 动 行 为 (OR=1.37,95 CI :1.171.60 ) 。 以自伤意念组为参照, 自伤行为与自伤意念的差异性影响因素为:
10、负性生活 事件 (OR=1.32 , 95 CI : 1.111.60)、冲动行为 (中得分组 vs 低得分组 : OR=1.24 , 95 CI :0.99 1.54;高得分组 vs 低得分组:OR=1.34 ,95 CI :1.041.73 ) 及行为示范(OR=1.27 ,95 CI :1.021.58)。 结论 自伤行为在青 少年人群 中普 遍存在 , 有心理亚 健康 、 负性 生 活事件、低 积极应对、 高消极应对、 低社会支持度、 高冲动行为是自伤意念及自伤行为的主 要危险因素, 负性生活事件、 冲动行为 、 行为示范会增加自伤意念者发生自伤行 为的风险。 主题词 (MeSH )
11、青少年 自我伤害行为 生活变动事件 社会支持 冲动行为 自由词 自伤意念 应对方式 心理亚健康 _ 安徽 医科 大学 硕士 学位 论文 4 Analysis of psychobehavioral factors for adolescence self-injury at different stages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is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ssible associations between psychological behavior
12、factors and non-suicidal self-injury behaviors. Draw on the integrated motivational-volitional model of self-injury behaviour and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behavior factors of self-injury behaviors at different stages. Methods A total of 14,82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rom junior and se
13、nior middle schools in Zhengzhou, Guiyang and Bengbu city. Questionnaires would include demographics, self-injury thoughts, self-injury behaviors and psychological behavior factors (psychopathological status, life events, social support, coping style, impulsive behavior and so on). Rates on psycholo
14、gical behavior factors and self-injury behaviors were compared in students with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sychological behavior factors and self-injury behaviors at different stages. Results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self-in
15、jury thought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s 7.7%, 9.3% of the girls reported having more self-injury thoughts. The prevalence of self-injury behaviors was 26.0%, 28.2% of the boys reported having more self-injury behaviors. The findings also indicated that grade, perceived family economical statu
16、s, perceived learning burden, number of intimate friends and whether is the only child were important concomitants of self-injury thoughts and behaviors (P 0.01). It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the self-injury thoughts and behaviors _ 安徽 医科 大学 硕士 学位 论文 5 among students with tobacco and alco
17、hol us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tudents without tobacco and alcohol use (P 0.01). Students who reported self-injury thoughts and behaviors have significantly greater exposure to psychopathological status ,negative life events, negative coping style, low social support, high impulsive behavior
18、,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1).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fter controlling for demographics psychological status, the main risk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elf-injury thoughts was psychopathological status (OR=1.88 , 95% CI : 1.562.27), negat
19、ive life events (OR=1.62 ,95% CI :1.371.92), low social support (OR=1.31,95% CI : 1.111.56), negative coping style (OR=2.97,95 CI :2.29 3.86). The main risk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elf-injury behaviors was psychopathological status (OR=2.18 , 95% CI : 1.932.46), negative life events (OR=2.16, 95
20、% CI : 1.942.41), low social support (OR=1.40 , 95% CI : 1.251.56), negative coping style (OR=3.68 , 95 CI :3.10 4.36) and high impulsive behavior (OR=1.37,95 CI :1.17 1.60 ). Regard self-injury thoughts as reference group, the difference influence factors between self-injury thoughts and self-injur
21、y behaviors was negative life events (OR=1.32 , 95% CI : 1.111.60), impulsive behavior (middle vs low: OR=1.24 , 95% CI :0.991.54 ;high vs low: OR=1.34 ,95% CI :1.041.73 ) and family/friends self-injury ever (OR=1.32 ,95% CI :1.111.60). Conclusions Self-injury was common in adolescents. The findings
22、 suggest that psychopathological status, negative life events, low positive coping, high negative coping, low social support and high impulsive behavior were all the risk factors of self-injury thoughts and self-injury behaviors. For the self-injury thoughts person, negative life events, high impuls
23、ive behavior and family/friends self-injury ever can increase risk of self-injury behaviors. _ 安徽 医科 大学 硕士 学位 论文 6 MeSH Self-injury/ Adolescent/Life change events/ Social support/Impulsive Behavior Free Words Self-injury thoughts/ coping style/ psychopathological status _ 安徽 医科 大学 硕士 学位 论文 7 青 少 年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少年 自伤 行为 不同 发展阶段 心理 因素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