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_35.docx
《中班教案_3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教案_35.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Word中班教案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知道废旧材料能制作出多彩的棒棒糖。 2. 培育幼儿粗浅的环保意识,让幼儿初步体验胜利的欢乐。 一、观看出示的废旧物品 1. 熟悉一次性筷子,报纸等废旧物品 师:小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动中常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瞧!这是什么呢?这是这些都是废旧物品。 2.了解废旧物品的作用 师:其实这些废旧物品的本事很大,谁来说说他们都有什么用? 3.师小结:今日,老师就用这些废旧材料,变一个奇妙的魔术哦。 二、老师示范制作棒糖的方法。 1.出示做好的棒棒糖,激发幼儿制作的爱好。 师:瞧,老师变出了什么呀?(多彩的棒棒糖)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2.提问:要用
2、到什么材料呢?(按幼儿的回答逐一展现材料) 3.老师范画不同的花纹,请个别幼儿在白纸上画上花纹。 4.老师示范制作棒糖的方法:将报纸揉成纸球,包上白纸。用胶水粘好,再插上一根一次性筷子。 三、幼儿分 别按 老师的制作棒棒糖。 让幼儿动手进行绘画活动,并使幼儿尝试制作棒棒糖。 四、展现幼儿作品。 幼儿将作品与同组的小伴侣展现,并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大都市的孩子,对超市中的购物、买卖过程、商品价格既熟识又布满奇怪,同时,幼儿对价格的概念又很模糊,由于大部分家长只是让幼儿参加选购物品,而没有让其参加买卖过程,所以幼儿不能正确理价格解价格与钱币的关系。本活动试图从实
3、际生活阅历动身,以幼儿园为活动中心,将社会、家庭、幼儿园三者联系在一起,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学问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数学的真正意义。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参观过程中观看价格,并初步学会认读价格。 2幼儿在亲历买卖的过程中,了解钱币与购物的关系。 3幼儿尝试制作价格表,进一步熟悉价格的结构。 【活动预备】 1幼儿已有阅历:对钱币面额已基本熟悉;能认读十位、百位数。 2联系参观超市的有关事宜。 3已制作好的价格卡若干,小卡片、笔等。 4发动家长给幼儿每人五块钱,以便他们到超市进行自由购物。 活动一:超市里的购物体验 【活动过程】 一、查找、熟悉价格 1幼儿在超市里查找价格,老师引导幼儿
4、观看价格的书写特点,了解价格通常都是用数字表示的,会有单位元,让幼儿在熟悉价格中熟悉小数点。 2老师出示多种价格卡,幼儿由浅入深地学习认读百位、十位、带小数点的价格。 3幼儿到各种商品前练习认读价格。 二、体验买卖过程 1幼儿每人身上带了五块钱,老师了解幼儿想买什么,并一起争论五块钱能否购买此商品。 2由老师带领,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及付款,老师赐予指导。 3幼儿相互沟通,共享自己购买的商品。 活动二制作价格卡。 【活动过程】 一、总结购物状况 沟通自己购买的商品,并绽开争论,巩固对价格的熟悉。 二、分组制作价格卡 1幼儿画自己购买的和自己喜爱的商品,并为其标上价格。 2幼儿给班级物品制作价格卡。
5、 3将制作好的价格卡放到相应的物品上,进行买卖嬉戏。 【活动延长】 1交给幼儿每人几张小卡片,请其在家与爸爸、妈妈制作大件物品的价格卡,如电器的价格卡。 2将制作好的价格卡带回园叙述,巩固对价格的熟悉。 3老师总结,关心幼儿理解金钱与劳动的关系,让幼儿体验父母的辛勤劳动,并养成正确的消费观。 【设计评析】 现代的孩子很早就能熟悉一元、五元、十元面额的钱币,但对于钱币与价格的关系依旧比较模糊。此活动在现实、轻松的情景中,关心幼儿获得这些学问,让幼儿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 培育观看,比较力量. 活动预备:
6、预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活动过程: 1、 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 幼儿在活动室中查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 出示奇异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 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 分组操作: (1)、从奇异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异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1) 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挨次. (2) 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长 比较四周环境中
7、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来源: 磁铁能够吸全部的铁制品,这一现象既奇妙又好玩。幼儿奇怪心强,对事物有着剧烈的探究欲望,而且他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对磁铁有了肯定的感性熟悉;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感知磁铁的特性,鼓舞幼儿在玩中发觉身边的科学,并尝试发觉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究活动的爱好,积累探究的方法,我们开展了此次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究磁铁吸铁的现象,喜爱玩磁铁。 2、尝试运用磁铁的特性解决生活和嬉戏中的问题。 3、培育幼儿探究爱好和思维力量。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8、 活动预备: 人手一快磁铁,每组数种材料(内有积木、塑料管雪花片、回形针、钥匙、硬币、玻璃珠、小剪刀、瓶盖、布、纸、铁夹、挂坠等) 活动过程: 1、出示磁铁,引出课题 老师: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伴侣(出示磁铁),你们熟悉吗? 请大家把新伴侣跟摆在面前的木头、塑料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个新伴侣比塑料和木头沉,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磁铁(幼儿重复一遍),它特殊好玩。 2、幼儿探究活动 老师:磁铁特殊好玩,你会发觉它有很多的隐秘,今日老师为小伴侣预备了好多东西,请大家试一试。 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刚才,小伴侣玩得很快乐,你们发觉了什么,举手说一说? 提问:磁铁
9、能吸住什么东西?不能吸住什么东西? 小结:磁铁会吸铁制品,磁铁会吸铁,平常,我们也叫它吸铁石。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吸不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 3、自由操作:在班级四周查找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玩具。 4、动脑筋、想方法 (1)打捞小汽车,一个马虎的小伴侣把他的玩具汽车弄丢到金鱼缸里去了,现在请小伴侣想方法把它打捞上来。(不能直接用手) (2)老师有两张美丽的图片想摆在铁板上给小伴侣看,可它老丢下来,怎么办呢? (3)老奶奶缝衣服时,一不当心针掉在了地上,老奶奶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非常焦急,请小伴侣帮忙想方法。 5、自制磁铁玩具跳舞的小兔子。让幼儿更深的体验磁铁的本事。 (1)出示范例,老师演示
10、跳舞的小兔子。(幼儿感到很奇怪。) (2)引导幼儿探究:怎样使小兔子动起来?(幼儿依据已有阅历,自由争论。) (3)总结:用一个回形针插入小兔子的底部,然后用磁铁隔着纸板去吸小兔子,此时小兔子会按磁铁移动的方向动起来,就好象小兔子在跳舞。(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磁铁隔着物品能吸铁的特性。) 活动延长: 引导幼儿回家后自制跳舞的兔子玩具。 活动反思: 磁铁是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打算了它备受幼儿青睐。在这次科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玩一玩、说一说、想一想、找一找等形式,知道了磁铁能吸住铁制的物品。所以也叫做吸铁石。孩子们在自主的动手操作探寻中,发觉了好玩的自然科学现象,在集体的相
11、互沟通中,满意了幼儿乐观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很好地调动了幼儿主动参加学习的乐观性,同时也增进了幼儿语言表达力量和沟通力量,这也达到了我们“支持探究”的动身点和归宿。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漂亮的小花园美术活动中,能够剪出各种不同花边的花朵。 2、情愿制造出不同花边的花朵,能摸索出大小花的剪法。 活动预备:剪刀、彩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花朵 1、你见过的花朵“你见过的花朵,它们的花瓣都是什么外形的呢?都有几片花瓣呢?”(幼儿泛谈) 2、出示作品“你们都用蜡笔画过漂亮的花朵了,今日我们要换一个方式画画,我们要用手工纸和剪刀来剪出漂亮的花瓣来。”(老师出示作品) 二、制作 1、看看、说
12、说“这是我的漂亮的小花园,好看吗?你们喜爱吗?” “我花园里的花朵,它们的花瓣都是什么外形的呢?都有几片花瓣呢?”(幼儿观看,泛讲)“这些花瓣,都是一刀剪下来的,今日我们就来学学用小剪刀剪出漂亮的花朵来。” 1)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三角形的外形,然后在对折成三角形的外形。 2)在三角形二条直角边相交的这个角处,离角一段距离的地方用剪刀剪出花瓣的造型。 “你们认真看看,我的有些花朵它很大,有的很小,有的花瓣许多、有的花瓣却很少。我是怎么剪出来的呢?谁来猜猜看?”(幼儿猜想) 重点难点: 1)怎么让花瓣多一点? 在折叠三角形的时候,次数要多。次数越多花瓣就越多。但是在三折后,三角形的折法不能对折,
13、而是要将一条闭合的短短的边折向斜边。 2)怎么让花朵大一点? 在剪花瓣的时候,离尖角越远花瓣则越大,离尖角越近在花瓣越小。 “这样的花朵是怎么剪出来的呢?”(空心的花朵)“我们在剪完纸头后,剩下来的这片纸头也可以剪出花朵来。”(老师演示,将剩下的纸头剪出花朵来。) 2、试试、做做“我们现在就动手来试一试,要记住重要的地方。你折的三角形次数越多花瓣就越多,剪的长短不一样,花瓣大小就不一样。” 老师带幼儿一起剪花瓣。 “我们都剪出了第一朵小花了对吗?那现在就请你们自己尝试着动手试试,你想剪出什么样的花瓣,在用小剪刀剪之前,请你先画一画,等一下就沿着你画的直线剪。” 中班教案 篇6 麦田与柏树是荷兰
14、闻名画家梵高的作品。他的画中布满了令人迷醉的颜色和线条,一种难以仿照的、激情四溢、让人无法忘却的美。为了聚焦内容,实现艺术活动的教育价值,我们把这节美术观赏活动定位在绘画语言的要素之一线条上,目的是引导幼儿观看画家用扭动的线条表达物体的方式,感受作品散发出的动荡与激情。 中班幼儿运用线条的特点 中班幼儿对用线条表达物体的基本外形已经不感到困难了,他们能用线条连接成一些基本外形,组成自己想要表达的各种物体。在他们的作品中,感爱好的部位得到确定和夸张,不感爱好的部位则被省略和忽视。让这时期的幼儿观赏梵高的作品,感受作品中简约的形象、狂放的笔触、对事物夸张的表达,很简单使幼儿产生心灵的共鸣。同时,这
15、时期的幼儿思维开头活跃,想像力特殊丰富,求知的欲望明显增加,这些都会使他们对这种表现物体动态的绘画手法产生深厚的爱好,情愿探究与尝试。 活动目标 1、观看作品中物体的表现方法,感知曲线的运用。 2、尝试运用长、短相间的曲线创作一幅具有动态美的作品。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帮助材料丰富作品,培育他们大胆创新力量。 活动预备 水粉纸、粗细不同的水粉笔、丙烯颜料;绘画纸、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棒。 预设提问: 1、这幅画中都画了什么? 2、画面中的物体是如何表现的? 3、这幅动态的作品带给你什么感受? 活动重点 1、引导幼儿观看和体会扭曲的线条所表达的动感、张
16、力和方向性。 2、引导幼儿感知画面中物体的色调表达的丰富性。 活动难点 用长短不同、扭曲方式和方向不同的线条和笔触来画不同的物体,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简单难以区分或者顾此失彼,老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绘画水平赐予个别指导。 活动过程 1、观赏作品。 (1)引导幼儿观赏画面内容。 引导重点:感知画面中全部物体都是有动感的。 这幅画中都画了些什么?(天空、草地、大树、云彩,还有大山。) 画中的物体都是什么样的?(幼儿用手向上举和摇摆:树是这样的,都是扭动的。) 再学一学麦田是什么样的?云彩又是什么样的?(幼儿用肢体仿照树、云彩、麦子、青草在扭动。) 生活中在什么状况下你见过这样姿势的树?(幼儿在刮风的时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班 教案 _3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