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剑桥民国史》有感.docx
《读《剑桥民国史》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剑桥民国史》有感.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剑桥民国史有感 读剑桥民国史有感对于中国的近现代史,我的了解其实不算具体。除了中学阶段能熟背三民主义、西安事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之外,对于这一段血雨腥风、民族求存的浩荡历史,我总觉得了解得不够深化。其实一国之国民假如不对本国之历史有过深刻的相识和反思,我想,是不足以称得上一国之国民的。所以,借此机会,能对中华民国(1912-1949)有一次详细的了解,也是必要且有益的。当然,我也想结合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平台edX中的一门哈佛中国公开课的学习经验简略讲讲那段中华民族屈辱与抗争的历史。首先,为了真实地理解中国近代,我们应当理清晰关于20世纪初的中国原委处在怎样的现实之中。从政治上看,中国
2、作为一个国家的称呼始于20世纪。虽然我们的文明历史有上下五千年之久,但是古时的历朝历代均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朝代和皇帝的年号。今日是明的天下,明天可能就改朝换代,成了清的子民。同时,新上任的皇帝会牢记上一个朝代最终一任是如何昏庸无能,丢掉了整个天下和自己的命。因此,新的朝代总会实施养精蓄锐、减赋轻徭之政策,直到将来的某一人皇帝再次受到骄奢淫逸的呼唤,历史不断地重演。君王在变,年号在变,可是有什么维系着全部天下人的不变的政治信仰和意识吗?这个问题很难讲清,终归过去我们的身份认同不是国家,而是类似龙的传人这种基于遥远历史的观念。19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形成了,英法百年斗争强化了
3、民族国家的意识,而由于地理和文化的差异,我们很少受到大规模的侵略和压迫,于是这种意识并不剧烈,直至1840年。随着英军的到来,不仅轰开了大清国的国门,也让人们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国家会被拖入半殖民半封建的深渊。于是,很多有识之士诸如戊戌六君子、孙中山之先辈想尽种种方法求存。进入中国的不仅仅有科技和先进武器装备,也引进了很多新思想和不同的政治体制供当时的人们参考。到了1912年,中国才真正出现在世界上,成为第一个共和政体的国家。当然,这个中国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用到了一个新的、不同于封建的政治制度共和制。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共和?共和(republic),其拉丁文为res publica,牛津字典的说
4、明是非君主制的政治制度均为共和制.事实上,中华民国尝试了一系列的共和制度。列举如下:1912年至1915年:共和立宪制1915年至1916年:君主立宪制1916年至1924年:议会共和制造成如此多种制度不断更替的缘由有如下。第一,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因素,基于不同历史条件所做出的不同选择。通常,引入这些制度的人也有他们的见解,很多专家的看法也不统一,所以应用在中国的状况也各有差异。其次,一些外国的专家顾问也有自己的利益驱使,有意造成对中国政体的影响。第三,鉴于中西方之间巨大的不同因素,相同的制度在两处可能造成迥然不同的结果。接下来,我想谈谈在阅读中的几点看法。作为上海人,我很关切民国时期上海的公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剑桥民国史 剑桥 民国 有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