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审理情况及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审理情况及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审理情况及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审理情况及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 基本概况 我国在1994年1月1日全面实行了以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营业税并存的流转税制度。增值税是以在商品生产流通或供应劳务过程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流转税种。增值税专用发票与一般发票不同,它既是一般纳税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商业凭证,又是记载该专用发票开具方应纳税额和受票方抵扣进项税额的合法证明,具有双重功能作用。它犹如一根“链条”,使生产至流通,批发至零售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有利于税收征管、稽查监督,充分发挥税收制度在市场经济中的调整作用。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非法利益,大肆进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活动,以骗取出口退税、抵扣
2、税款,严峻破坏国家税收征管秩序的正常运行,致使国家税款大量流失。 近三年来,我院审理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的占比较高,在审判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法律适用上的问题。针对这一状况,调研组对近三年来审理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进行了专项调研。三年来,我院共审理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52件,涉案人数104人。其中2002年20件、28人次,2003年12件、27人次,2004年20件、49人次。该类案件呈现动身案率高、涉案金额大,犯罪手段多样化,犯罪职业化的特点。在调研过程中,还引发了我们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及关于此类犯罪的成因与对策的思索 二、 案件呈现的特点 1、 虚开行为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
3、发展,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自己的智能、专长,处心积虑,细心策划,不断翻新犯罪手段。从审理的状况看,存在以下虚开行为:(1)、在买卖过程中,明知对方无开票资格,为了达到抵扣税款的目的而让他人虚开的;(2)、从进项税入手,通过各种渠道非法购得进项发票后,根据相应的进项额虚开销项发票,在无实际货物交易的状况下,利用虚假发票抵扣税款,造成税款的大量流失;(3)、采纳“大头小尾”的方法,抵扣联金额多填(大头),夸大交易额,存根联金额少填(小尾)或不填,在销项税上做手脚,使国家既未照实足额收取销项税,又有大量抵扣税被骗走,蒙受双重损失;(4)、利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便利条件,对交易方开不动身票的金额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虚开 增值税专用发票 案件 审理 情况 相关 问题 调研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