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_2.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_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时间荏苒,转瞬201*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回顾一年来的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感慨颇多,现总结如下。一、仔细探讨201*年浙江省历史教学指导看法和201*年浙江省一般高考考试说明,以及文科综合命题解析。201*年高考考试说明规定了高考的基本框架、考核目标与要求以及考试范围,是指导201*年高考的风向标。而且考试说明中还供应了201*年高考样卷,以及201*年高考真题卷。我还找来了201*年的高考考试说明,把201*年考试范围和201*年考试范围进行比对,发觉在范围上改变不大,增加了必修三“睁眼看世界”的内容,删减了选修四“恩格斯”这一板块。
2、对于新增加的部分在教学中适当的关注。而对于201*年参考样卷我则赐予了高度关注。在拿到考试说明的当天晚上坐在被窝里认仔细真地做了一遍,给我一个很剧烈的感觉:非选择题部分相当基础,尤其是38题。(201*年的真卷也是如此,38题假如学问点熟识的话闭着眼睛也能做,但是从后来学生的反映来看,“康有为”这一分,就因为太简洁。写太快,出错了。实在惋惜,但这也跟学生个人的素养有关。)样卷的39题是201*年真卷,难度居中,但是学问点考得很细,答案以教材内容为主,兼顾文综政治部分。另外样卷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我把两年的样卷进行比对,发觉参考试卷更换了四个选择题和一个非选择题。状况如下:1、选择题:新出
3、现的试题分别是第12题(“论文关键词”)、14题(“理学家辩论”)、17题(“孙中山言论”)、23题(“局部斗争”),这四个试题均为前三年浙江省高考试题。2、非选择题:第39题(“美国制度创新”前三年均为“两次世界大战”)。3、第39题与201*年相比,从将选修1A和必修模块结合命题改变为必修不同模块内的整合。4、调整后的五个试题侧重考查“获得和解读信息”和“调动和运用学问”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这样改变令我震惊,是否意味着201*年高考历史会比较简洁,比较注意基础?是否意味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在夯实基础上多花时间?我无法确定,也无处询问。所以就借助201*年文科综合命题解析这本书,试图通过阅读和探讨
4、这本书来找寻201*年高考历史复习的突破口。在我细致阅读命题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及新课程文综卷历史学科试题构成及特点后,还是担忧:终归是高考,终归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在新课程改革的第四年高考会来个大转折的可能性大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和郑老师商讨,也多方请教各个学校的复习方法。二、依据指导看法和考试说明,制定复习安排,确定复习方法。带着这样的想法,参照了兄弟学校和宁波市外高三历史老师的做法,我制定了详密的高三复习安排和复习方法。但是安排和方法只是供应了大致的参考,在各种考试和实际教学面前不行能一层不变,更何况我的想法也随着实际教学效率的改变而不断地更新。在整个高三教学中我相当关注课堂效率,尽管教书已
5、经多年,但是一节课上下来假如感觉学生学习状态差,或者因为自己的讲解不到位打算不充分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我会特别自责,也会因此不欢乐。所以我总在追寻课堂的欢乐,追求课堂的高效。因为是班主任的原因,经常会听到学生反映高三课堂太无趣,老师的教学太过程式化当然不是全部科目。所以我在自己的课堂中特别注意学生的感觉。浩如烟海的历史学问如何换一种簇新的面目呈现给学生,如何在试题讲解中吸引学生的爱好都是我特别关注的,因为实践证明学生在新课讲解中接受的学问记得更牢,以后的教学事实上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唤醒学生原有的记忆,并且在多轮次的复习中不断地重负。复习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复习的目标却是固定的。1、高三历史备课组制
6、定的一轮复习目标是稳抓稳打,夯实基础。从微观角度理清大历史事务的背景过程影响,也适度放慢一轮复习的进度,力求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比较细密的学问体系。由于受了黄牧杭老师的影响,我在一轮复习的时候特别注意学问的深化挖掘,比如在宏大抗日斗争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这一块学问相当熟识,所以为了激活学生原有学问,唤起学生学习爱好,我以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情结为线索,把分散在必修乃至选修中的相关学问以大历史的形式全面铺开,课堂反馈很好。再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我则以大事年表的形式把历史学问串起来,并通过有价值的设问,挑战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的爱好。而这些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和思想不是源于网络,而是源于平常的阅读
7、。所以我的备课时间特殊长,有时候找到好的资料,我会把它一字一字输入我的电脑。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出教学的灵感与火花。高三一年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成熟。2、其次轮复习的目标是纵横联系,对历史学问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留意扩展历史学问的广度和深度,从宏观角度建构历史学问体系,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在进一步渗透答题实力的同时,训练学生规范答题。历史如浩瀚海洋,上达天文地理,下通人间百态,内含古今人文,外联世界文明,正因为历史纷繁困难,加上记忆具有遗忘性,许多学生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抓不住重点,理不清线索,尤其是进入其次轮复习后,因为第一轮复习时间较长,学生复习了后面忘了前面,学问点模棱两可,体系没有
8、,有如“雾里看花”。所以在二轮复习过程中,我仍旧注意基础学问,但是肯定不是一轮复习的简洁重负。可是说来简洁做来难,为了避开给学生重负之感,我从11月份就着手思索如何进行二轮复习,在参考了许多学校和老师的阅历后,我确定突破上一届高三的做法,换一种学问整合形式,我准备把历史学问根据通史的形式进行重组,因为针对两个文科班的实际状况,两个班有20来个学生对于基础学问已经把握得相当好,如何让这一部分学生在历史这门课上取得大的突破是关键,而且高考是精英教化,所以我把关注点放在了这部分学生身上,在和这些学生充分沟通后,我做出了我的选择。但是等到三月份去杭州参与千课万人的讲座后,发觉专家们基本否定了我这种大整
9、合的形式,他们赞成小整合。而此时恰恰我已起先二轮复习,幸好只上了一节课,还可以调整。所以我又问了鄞州区内老师的普遍做法,并且征求了教化员徐玉萍老师的看法。在各方参考下,刚好地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方法是根据浙江新课改高考卷的出题依次进行通史复习,但不是大串联,而是以小专题的形式,构建主题脉络,以历史主题绽开教学。在主题教学中我通过板书把学问网络化,力求通过构建网络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而每一个主题的织网过程都是我思想的记录。由于时间的有限,我没方法把它整到电脑里,都留在纸上。有时候为了织一个学问网络翻遍了手头全部的教学资料。有时候教学资料中根本找不出相关学问网络,我就顺着教材和自己的思路织网。我想网
10、上的那些资料就是这么来的。所以高三这一年也是我起先原创的一年。最值得欣喜的是我在3月份上的二轮复习调研课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拒斗争受到了教化员徐老师的好评,并在徐老师的举荐下在鄞州区高三历史复习会议上给区内同行上了一节二轮复习观摩课。课后师傅刘红首老师也很观赏,她让我把教学设计整理出来,寄到历史教学杂志社试试。这篇文章我在高考后已经写成,但是目前还处于修改阶段,还不够成熟。还有一些老师也问我这节课备了多长时间。其实这节课是我备课时间比较短的一节。在一个下午冷静的思索中成型,并且做好了教学课件,此后的两天时间是完善阶段。我也觉得很惊奇,似乎是突然之间灵感的出现,我舍得花时间把它做出来。但是细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教学工作 总结 _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