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发展面临的矛盾与问题.pdf
《村民自治发展面临的矛盾与问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民自治发展面临的矛盾与问题.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村民自治发展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卢福营摘 要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在村民自治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日益扩大的民主参与需求与制度供给不足、不断增长的民主发展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民主发展环境之间的矛盾。在村民自治实际运作中,园村干部素质低、村民自治制度不完善,以及“乡政”与“村治”互动中的困境等因素,出现了种种治理难题。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变迁,现阶段的村民自治正面临着农村社会异质化、村庄“分枝化”以及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等新情况的挑战。关键词 村民自治 农村发展 矛盾 问题厂llI一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其实质就是实现乡村治理的民主化,将村庄治理的权力归还村民群众。推行村民自治以来,中国农村基
2、层民主政治的进展相当迅速。但是,在现阶段村民自治发展中,也形成了一系列突出矛盾。(一)日益扩大的民主参与需求与制度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民主化必须与制度化相匹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是一种制度化的民主形式,即村民自治的主体、内容、组织形式和运作,都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安排的,体现着国家意志”。在现阶段村民自治实践中,随着利益诉求日益强烈,村民的民主参与日益扩大,法律制度建设却相对滞后,不能有效地将民众的参与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主要表现为:1已有村民自治制度执行不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从试行到正式实施已有二十多年,各级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应法规。但是,在村民自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种
3、种不依法治村的现象,致使已有的村民自治制度得不到有力的贯彻执行。62 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2村民自治运行制度不健全。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现象、新因素,而相关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显得滞后,致使部分村民自治行为难以寻找到充分的制度依据,导致了一些无法可依的情况。村民自治的无法可依,还表现在缺乏可行的程序性规定。从一定意义上说,民主的精髓在于有一套严格、公认和可操作的程序。由于法律过于刚性,而与法律相配套的程序又不健全,导致实践中操作困难。3村民自治的奖惩、救济制度不完善。任何一项完整、理想的制度都应该由两部分构成:一为规范性制度安排,二为惩戒
4、程序性制度安排,必须是行为模式与制裁手段的统一。现行村民自治制度明显呈现出两部分的分离,行为模式与制裁手段的脱节。特别是在制度建构中只规定村级组织、村干部应该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粱开金、贺雪峰:村级组织制度安排与创新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第221223页。万方数据做什么,而没有明确地规定做或不做什么将受到何种奖励或惩罚。对公共权力组织及村干部的行为过错,缺少责任追究和罪错惩罚的具体规定。此外,现行的村民自治制度未能对村民自治权利保护和救济做出必要的制度安排。面对村民自治进程中的大量违法、违规事件,缺乏司法救济的渠道和机制,由此造成近年来村民上访和
5、抗争事件频发,构成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二)不断增长的民主发展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民主发展环境之间的矛盾村民自治推动的农村基层民主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运作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旨在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化和村民自治的进程,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积极性和民主素质明显增强,民主发展需求不断提升。但是,当前农村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不利于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环境因素,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发展进程,形成了种种矛盾与冲突。较为突出的是:1日益强烈的民主要求与传统治理方式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村民自治的推进,村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日益增强,希望有更多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但是,传
6、统的治理体制和治理方式仍然对乡村治理实践有着深刻影响。在以权力高度集中为特点的传统乡村治理方式下,管理者习惯于一个人说了算、少数人拍板、垂直型命令、强制性执行。这种治理体制和方式在新的形势下很容易扭曲政府与村民的关系,激化干群矛盾。我们应当理性地承认,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目前的村民自治主要地停留在村委会民主选举的环节,后选举阶段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基本上处于虚置状态。因此,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出现了“选举时热热闹闹,选举后冷冷清清”的现象,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选举参与型”治理模式。2日益增长的民主参与要求与村民民主素质较低的矛盾。民主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民主作为目的是村民群众向往和追求
7、的。但是,要达到这一目的,却需要村民群众能够运用民主,以民主的方式和手段达到民主的目的。在现阶段中国农村一方面是长期压抑的民主参与热情极大迸发,村民群众特别是村庄精英希望通过积极的民主参与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但与民主参与热情相比,村民群众的民主素质相对较低,还不习惯于按民主程序行使民主权利,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诸如自己表决同意的事,一旦涉及个人利益、人情等因素,可以随意推翻;民主选举时没有投某村干部的票,可以理直气壮地不服从其管理;村干部选举中,贿选和暴力等因素的不断介入,等等。当前农村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的类似现象,反映出村民群众的民主素质还处在较低层面,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村民自治运作过程中的非民
8、主和失序。3日益扩展的民主工作与政府支持相对薄弱的矛盾。村民自治追求的农村基层治理民主化是政府主动推动的结果。无论是村民自治制度安排,还是农村基层民主的实际运作,都要求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特别是担当起指导职责。然而,从现阶段农村的实践来看,政府对村级民主管理的指导和支持显得较为薄弱,与村民自治过程中日益扩展的民主工作内容和要求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第一,政府的指导力量薄弱。村民自治涉及全体村民和全部村务,工作内容多、范围广、种类杂,需要地方政府配备相当的人力来组织和指导。但是,各地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民政部门并没有把指导村民自治的工作放到重要地位,专职工作人员极少。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也没有经过专
9、门培训,缺乏指导村民自治的基本素质。第二,政府的工作协调机制不足。由于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与群众团体组织,往往需要党委、政府统一协调才能取得积极效果。但是,在现行政府组织体制中,缺乏协调各个相关部门工作的机构和机制。与村民自治工作相关的部门各自为政、单独推动,力量有限。第三,财力保障不到位。无论是开展村民自治活动,还是办理村庄公共事务,都需要一定的财力保障。然而,各地政府用于指导村民自治、组织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所需要的经费都缺乏法定来源和保障,依地方党委政府是否重视而定。特别是地方财政薄弱的地区,财力制约已经成为影响村民自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彭勃
10、:乡村治理国家介入与体制选择,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第239z65页。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研究63万方数据广I二I1一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现行乡村治理制度,是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当初农村社会实际和乡村善治的追求而做的一种理想安排,难免存在一些不够完善或不适应具体的村庄治理环境的情况,以至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出现种种问题。(一)村干部素质低导致的治理问题村干部的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乡村治理能否实现有效、有序运作。正因如此,国家在设计和推动村民自治时,把民主选举村委会放在了首位。目的是要借助于民主选举将村民群众“信得过”的村庄能人和精英推上村级领导岗位,在村民认同的基础上,形成村干部的权威,从而使村干部能
11、够更好地带领群众有效地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现自我发展,达到乡村社会的良治。然而,为了保证村庄领头人的政治素质和治理能力,各级政府在农村干部管理制度的设计上,力求保证村支书的“一把手”地位,并在村主职干部特别是村支记的选拨、任用、考核等方面保留了乡镇的介人权。这一做法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村主职干部特别是村支书的只对“上”负责,较少考虑村情民意、开展村民自治活动,从而有可能造成失去民众的认同和支持而缺损“合法性”基础。从村民自治的角度考察村干部的素质,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治理态度,即村干部对村民自治的看法和开展村民自治的态度。治理态度决定了村干部愿不愿意带领村民群众开展自治活动,是否
12、积极、主动地推动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二是治理知识,即对村民自治的认识水平。治理知识决定了村干部能不能开展村民自治活动,能否合理、合法地行使村民群众赋予的治村权力。三是治理技能,即实施村民自治的技巧和策略等。治理技能决定了村干部是否善于有效地开展村民自治,发展村庄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等。根据调查,在村民自治实际运作过程中,相当部分村干部的素质状况堪忧,造成了村民自治达不到理想结果。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态度消极,不作为。一些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缺乏进取和创新精神,依然存在着传统体制下形成的“等、靠、要”思想,开展村民自治的主动性不够。一些经济能人型村干部既想当村干部,又不愿
13、牺牲64 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自己的企业经营;只要当村干部的名,不愿做村干部的事,治村精力不到位等问题较为明显。还有一些村干部较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由于村干部政治上出路狭窄、经济待遇偏低、责权利不相称等因素,开展村务管理的积极性不高。2知识偏低,无作为。一些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治理知识缺乏,对村民自治制度和现行农村政策认识不清,在村民自治运作中无所作为或胡乱作为。主要表现为:一是因缺乏相关知识而不能自主地开展村民自治活动和新农村建设,始终停留在政府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简单服从状态。二是因不懂相关法律制度和治理知识而胡作非为。一些村干部村务决策主观随意,处理矛盾纠纷不公正,日常工作中不按章
14、办事。个别干部甚至侵犯集体和群众利益,以权谋私,为政不廉。3技能缺乏,难作为。一些村干部理解、运用政策的水平低,沟通、协调能力弱,组织、管理技能差,创新、改革意识淡,缺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的技能,难以有效地开展村民自治活动,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促进村庄经济社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新兴经济精英主政村庄治理后,把自己在办厂、经商中积累的成功经验简单地移植到村庄管理中,不考虑厂务与村务、职工与村民的区别,因管理方式上的路径依赖而导致村务管理的失误。(二)农村组织制度不完善带来的治理难题组织是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的依托。村民自治的有序开展和有效实施,需要有一套合理的组织制度,既要充
15、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有效行使村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还要保证村级其他组织和村民群众正常参与村庄治理。然而,由于现行农村组织制度还不够完善,形成了村民自治实际运作的一系列难题。1村级领导体制不顺,村级组织关系协调难。现行村民自治制度对村委会、村支委等村级组织的责权规定过于抽象,职责重叠,权力交叉,缺乏操作性,致使实际运作过程中两个村级组织分别从自身的意愿和利益出发,各自援引有利的制度依据,开展 Max web,EcD月。优y删d Socie臼,v011,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8,p80万方数据村治活动,造成矛盾和冲突。村支委与村委会之间
16、的冲突,逐渐成为村民自治制度背景下乡村治理最棘手的难题之一。目前,农村中出现了不少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特别是村支书与村主任不和甚至对抗的村庄。据中组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2001年在新疆、辽宁、山西、陕西、山东等8个省(自治区)所做的村“两委”关系专题调研。村“两委”关系相互协调、基本协调、不协调的村的比例大约为5 t 3:2。在实践中,一些村委会干部认为自己是全村村民选举出来的,而党支部委员只是从几名党员中选举产生的,片面强调要对村民负责,以“自治”为借口,不服从党支部的领导,甚至与党支部闹对立。相反,一些村支委干部,片面强调党在农村和村民自治中的领导作用,沿用传统的农村管理方式,不仅行使政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村民 自治 发展 面临 矛盾 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