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言文实词-虚词 .pdf
《2022年文言文实词-虚词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文言文实词-虚词 .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七讲文言文是实词虚词 (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 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一、通假字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要注意两点,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 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 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 o”; 桃花源记陶渊明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
2、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 ”。扁鹊见蔡桓公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 ”愚公移山中“河”专指“黄河”; 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中“走”是“跑”的意思 ; 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
3、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故”的意思是:旧的,如:“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
4、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叫“词类活用”。例:(1) 妇抚儿乳。口技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例:(2)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三则蒲松林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例:(3)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筐”。例:(4)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刘禹锡乱,“使混乱” ; 劳,“使劳累”。 (二) 文言虚词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
5、词、助词、叹词。准确掌握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 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而唯有熟读、精思才能摸到门道,掌握规律。因此,课文要认真学,有些典型句子要背诵,常见虚词的用法可以整理成表,这样才便于记忆。例如:一、而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表示转折关系。可
6、译为“但是”“却”。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3复音虚词“而已”, 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二、以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余船以次俱进
7、。(赤壁之战)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 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8、、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 可译为“和” “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 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表示承接关系, “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
9、迎下载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表示目的关系, “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表示修饰关系,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
10、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 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三、为“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 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桃花源记 )、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文言文实词-虚词 2022 文言文 实词 虚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