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表里的生物.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表里的生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表里的生物.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6课 表里的生物教学目标1. 借助工具书,掌握“脆、拦”等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印证自己的观点。3. 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品质。重点、难点重点 (A案)1. 借助工具书,掌握“脆、拦”等生字。2. 在多形式朗读中读懂课文内容。(B案)1.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学习课文。2. 从语段描写中感受人物特点,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突破方法 1. 学生通过预习和朗读,学习生字、了解课文。2. 学生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感受文中“我”强烈的好奇心。难点 感受文中“我”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勤于思考,
2、不断探索的精神。突破方法 (A案)1. 听朗诵示范,师生合作学习。2. 教师点拨补充,帮助学生把握课文。(B案)1. 合作探究,交流汇报。2. 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法与学法教法 (A案)讲授法、练习法。(B案)点拨法、讨论法。学法 (A案)迁移学习法、归纳总结学习法。(B案)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A案)多媒体课件。(B案)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A案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借助工具书,掌握“脆、拦”等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印证自己的观点。一、激趣导入1.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欣赏一组图片。(用多媒
3、体课件展示)师:看到这样美妙多彩的生物世界,相信你们和我一样都会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那么关于生物,你们有怎样的认识?你们能给生物下个定义吗?现代诗人冯至小时候对生物也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这节课就让我们跟他一起回忆童年的趣事吧。2. 师:这是一篇散文,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出示“作者简介”)(指名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自学交流。清脆拦住恐怖蟋蟀2. 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谐:配合得适当。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神秘:使人摸不透,高深莫测。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恐惧。3. 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
4、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4. 厘清课文脉络:课文一共有2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小时候很天真,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第二部分(第211自然段):“我”发现表里有响声,便以为里面有生物;“我”对表十分好奇,终于有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里面的世界。第三部分(第1319自然段):父亲为了不让“我”动表,骗“我”说里面有蝎子,而“我”对此深信不疑。第四部分(第2021自然段):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一直以为父亲的表里有生物。三、再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1. 熟读课文,想想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5、,从哪些句子能读出来。 (学生自主阅读、交流)2.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板书设计16表里的生物脆 拦 玻 璃 恶 怖 蟋 蟀课时作业一、火眼金睛。(用“”画出正确的字)(竭蝎)尽全力(摔蟀)倒活(泼拨)(钵帛)子(洪哄)亮恐(怖布)二、用“”画出正确的词语。1.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自如)地发出(和谐单调)的声音呢?2. 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温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单薄)些。3. 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华丽美丽)的世界盖上。4.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秘密)。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2. 从语段描写中感受人物特点,培养勤于思考的
6、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一、回顾课文内容,深入学习课文1. 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2. 师:思考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印证自己的观点吗?请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1)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2)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3)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4)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
7、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学生谈对“我”的认知)3. 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1)小时候,“我” 有一个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我”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蝉叫、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结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2)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听到表的声音后“我”有什么反应?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爱听这声音,想伸手摸一摸。父亲不允许“我”动,但是越不许“我”
8、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好奇心强)(3)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渴求知识、求知欲望强)小结人物特点:文中的“我” 充满着美妙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是一个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勤于思考的孩子。二、分角色朗读课文1. 用笔标记文中“我”和“爸爸”说的话以及旁白。2. 组内合作读。3. 小组赛读。4. 师生合作读。三、课堂总结1. 写法指导:为了表现“我”小时候那强烈的好奇心,作者运用了哪些事例来具体描写呢?下次我们的习作也可以借鉴这些方法哟!2. 课后练笔:请你也写一写自己童年“求知若渴”的一件趣事吧!注意用上具体事
9、例。板书设计16表里的生物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认知、猜测)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表里能发出声音(好奇)表里有一个活的生物(推测)证实课时作业一、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反义词。1. 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柔软)(沙哑)2. 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出神)(丑恶)3.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 (伤心)二、默读课文,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1.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蝉叫、虫唱、钟声和琴声这一系列事实,然后结合自己的思考总结出结论,可见“我”
10、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2.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文中的“我” 充满着美妙而又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是一个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勤于思考的孩子。 教学反思本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当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他就认为里面也一定有一个小生物。可是父亲不许他动,使他充满好奇的心很痛苦。有一次,父亲终于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的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天真无邪,情趣盎然,这是小孩子真实的生活。谁还没有一段可笑的经历呢?学生的话匣子很容易就打开了。文章叙
11、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一样,所以我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尽量营造亲切的氛围,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兴致勃勃地说。在教学中,我分别采用自读、默读等形式,使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在第二课时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了解课文大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印证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本单元“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的实操过程,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这一语文素养。B案第一课时环节学案教案设计意图独立学习一、探究新知1. 我会认读。清脆 拦住 恐怖 蟋蟀一、歌曲导入1. 歌曲童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下册 教案 表里 生物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