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山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山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山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山童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1989年全国广播新歌“联环杯”征集评奖活动中,该作品荣登优秀歌曲奖榜首。山童的歌词不仅形象生动,富于儿童情趣,而且语言通俗,读起来朗朗上口,艺术的表现了山区儿童那美好的童年生活情景。山童的音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前奏(116小节,1E):根据第一部分第一乐段的主题发展而成,22结构的四句结构,情绪欢快活泼。(二)第一部分(1783小节,1E):齐唱与合唱交替出现。旋律跳荡,节奏活泼,表现了孩子快乐舒畅的心情和对美好景物的热情赞美。包括3个乐段:乐段A为4乐句组成的平行结构(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完全重复),上、下两片之间有一个短小
2、的间奏(1小节)。乐段B为3个乐句(4+8+6)组成的对比乐段,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局部重复。乐段C的前四个乐句为对比关系(4444);这之后用多种多样的衬词,惟妙惟肖、有声有色地模仿了羊儿的踢踏鸣叫,河水的流淌喧哗,鞭儿的挥动作响,呈现出一幅诙谐、生动的有声图画。衬词演唱的片断既有补充性质(前半部分),亦有过渡性质(后半部分),自然地导入歌曲第二部分。(三)第二部分(84119小节,1D):合唱形式-4个乐句组成的对比乐段(乐段D),在调性(调高下移大二度)、节奏(四分音符为主要节奏素材)、演唱形式(始终采用二声部形式)等方面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间奏(120125小节,1D):由节奏呈
3、重复关系的两个乐节组成。后一乐节将高音上移半音(1D的#4),成为下一部分的属音(1E的3),与其开头的“6”构成上四度进行(属音主音)。(四)第三部分(126174小节,1E):合唱形式(低声部细分为两个声部)。乐段E为对比结构。前两个乐句为重复关系,虽然没有直接再现乐段A的旋律素材,但调性与情绪的回归是显而易见的。这之后是第一部分用衬词演唱的片断的再现。为了便于歌曲的反复,第一段歌词的演唱省略带有过渡性质的后半部分。第二段歌词再现了过渡性乐段并作了扩展,连续地用二分音符长音一字一音地唱出歌曲的主题 -“童年多美好。”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感受歌曲情绪,能够听辨出歌曲的演唱形式。2.通
4、过聆听山童,能哼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3. 通过欣赏山童,感受乐曲情绪,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教学难点:歌曲结构的感知与听辨。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歌曲 初步感受活动1.1揭示课题 介绍歌曲过渡语:同学们,你们听过山童这首合唱歌曲吗?媒体支持:播放歌曲 插入图片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表现了山区儿童美好的童年生活。歌曲曾在1989年全国广播新歌“联环杯”征集评奖活动中,荣登优秀歌曲奖榜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山童。活动1.2 初步感受过渡语:请同学们再次欣赏这首歌曲,同时请你们思考:歌曲的情绪和曲式结构是怎样的?媒体支持:播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童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山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 四年级 上册 音乐 教案 第四 单元 新课 201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