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docx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恐龙无处不有一、故事背景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久,可是6 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在世界各地销声匿迹了。恐龙的灭绝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有关恐龙灭绝的理论、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争论。二、问题归纳1.课文开头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开头发出议论,点明中心,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便于读者理解全文,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2.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
2、臀目恐龙。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3. 说说恐龙为什么会无处不在,这个现象证明了怎样的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4.文中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试列举作者这样认为的两点理由。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5.第九段似乎能否删除?为
3、什么?【答案】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不能,似乎在这里表示推测,如果去掉,就表示对当时的情况很肯定,就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6.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呼应课文开头作者的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7.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作者介绍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三、课文主题这篇短文从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被压扁的沙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语文 年级 下册 阿西莫夫 短文 知识点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