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五年级下册教案 杨氏之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五年级下册教案 杨氏之子.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8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由3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组成。课文包括杨氏之子手指童年的发现。杨氏之子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手指通过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所长,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童年的发现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们都来讲笑话”。“习作”的主题是“漫画的启示”。“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4个栏目组成。学情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清小学生年龄和心理认知的关系,把握好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阅读关注到有幽默感的词语和句子;另一方面要注意借助图画、视频和生活经验等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尽量让学生乐学、乐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适当给以肯定和鼓励。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风趣。3.会看漫画并能写出自己的想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与课文、视频、图片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幽默感,并积累好词、好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借助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看图说话能力,引
3、导学生感悟生活,体会生活,理解生活。2.带领学生品景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法与学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风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语言积累能力。学生以感悟理解为基础,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内容的风趣、表达的幽默,并能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此外,学生通过观察漫画,对漫画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9课时安排教学。(每篇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1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第21课 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
4、的意思。2.品味词句,感受杨氏子的聪慧过人。3.感受古文韵味,培养喜爱古文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1.指导学生朗读并读懂故事。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方法(A案)1.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生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B案)1.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课文内容。2.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难点品味课文语言的精妙。突破方法(A案)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杨氏子的机智与幽默。(B案)学生通过老师讲授理解故事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语言的精妙。教法与学法教法(A案)情景教学法、点拨法。(B案)引导法、点拨法。学法(A案)体验法
5、、自读自悟。(B案)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教学准备(A案)多媒体课件。(B案)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A案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一、谈话导入师:我们每天都用语言来交流。精练的语言能促进沟通,机智的语言能化解尴尬,而幽默的语言能愉悦身心。古往今来,有许多体现语言艺术的故事广为流传。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杨氏之子,去感受一个古代孩子的智慧。二、揭题入学,解读文言1.解释课题意思。(学生齐说并写下来)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的意
6、思。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姓杨人家的儿子)2师:你贵姓?用文言可以怎么称呼?3.介绍世说新语。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杨氏之子的故事就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同学们了解这本书吗?(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的言谈轶事,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板书:世说新语刘义庆)4.师:从题目上我们可以知道,这是用古代语言写成的文章,我们把它叫作古文或者文言文。(板书:文言文)三、初步感知,读出韵味1.师: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2.师:同学们,好多人认为古文难学,其实不然,要想学好古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
7、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件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下面,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教师范读)3.师:怎么样,读古文也蛮有味道的吧?你们觉得朗读古文要特别注意什么?(停顿)对,古文节奏明快,舒缓有度,读的时候要注意词语和词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只注意停顿还不行,还要注意读出古文的韵味,我们读的时候应尽量做到字断音连,音断意连。4. 指名读第一句,进行朗读指导。5. 学生自由练读。6. 指名读,相机指导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家禽”的古义与今义的区别。7. 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四、理解字词,读懂故事师:同学们,反复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古文的方法,但是要想深入、
8、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子的意思还得借助课后的注释。现在请你默读课文,利用课后的注释说说每句话的意思。遇到不明白的字词可以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还不能解决的,画出来,待会儿我们共同解决。1谁能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2下面请同学们把这篇古文用现代汉语来说一说,谁先来呢?第一句:梁国有户姓杨的人家,孩子才九岁,很聪明。(解释“梁国”:一个地方,在现在河南商丘一带。板书“惠”字,指导书写)第二句: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1)这里省略了很多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可能是谁“呼儿出”,为什么要“呼儿出”,会怎么“呼”。(2)同桌表演,填补空白。(小结:我们知道文言文语言精练,通常省
9、略了很多内容,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需要我们去想象补白)第三句:杨氏子为孔君平摆设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第四句: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为什么要指着杨梅和杨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他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第五句: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未闻”是什么意思?“耳闻目睹”“百闻不如一见”中的“闻”都是“听到”的意思)3.学生连起来说说整篇课文的意思,先在四人小组里说,再推举一名说一说。4.现在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有滋味。五、总结课堂,延展意蕴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杨氏之子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熟悉了课文大意
10、。课后你们再多去读一读文章,仔细体会其语言的妙处。板书设计21杨氏之子世说新语刘义庆文言文梁诣禽课时作业一、读一读,写一写。ling y qn(梁)国造(诣)家(禽)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1.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拜访。乃:就,于是。2. 孔指以示儿曰。示:给看。曰:说。3.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没有。闻:听说。三、背诵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简洁优美的语言,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2. 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说说杨氏
11、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读中积累,感受机智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老师指名朗读课文。(1)着重强调“惠”“曰”“禽”“诣”的读音。(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同学们,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句子写得很精妙,你们知道是哪两句吗?(1)(出示“品一品”)这两句话精妙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还得仔细想一想。(出示“想一想”)你能品味出妙在何处吗?(两人都在姓上做文章)(提示:“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
12、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足以显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总结:是啊,孔君平拿杨梅开孩子的玩笑,孩子也由孔姓想到了孔雀,这在兵法上就叫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板书:杨氏子杨梅孔君平孔雀)(2)师生角色练读,师扮杨氏子,学生扮孔君平。生:此是君家果。师: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此是君家果。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趁机出示“比一比”。
13、从这两个句子中,你品味出了什么?(从老师的语气中体会到加上“未闻”的句子,语气更委婉)总结:是啊,杨氏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又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多巧妙的回答!(3)理解“应声答曰”(脱口而出、飞快地、不假思索),体会杨氏子反应的敏捷。三、想象拓展 感悟人物1.听到孩子的回答,孔君平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出示“写一写”)2.引读中心句。面对如此机智的回答,孔君平不得不承认:梁国杨氏子九岁,面对如此巧妙的回答,我们也不得不赞叹:梁国杨氏子九岁,(板书:甚聪惠)3.解释:“惠
14、”同“慧”,智慧。在古代,惠还有其他的意思,比如温顺、仁爱、善良、好处等,看看杨氏子的表现,你觉得他还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4.这么聪慧的孩子,你们喜欢吗?读课文,让我感受到你们的喜欢。(齐读)四、总结学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古文,你能回忆一下我们都采用了哪些方法吗?师总结: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反复读。五、延伸拓展生活中也不乏精妙的语言,你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吗?(学生交流)六、课堂表演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先分小组演简短的课本剧。然后推荐一组面向全班表演,并及时组织评价。七、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板书设计21杨氏之
15、子 孔君平:“此是君家果。”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智答委婉(礼貌)、机智、巧妙甚聪惠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反复读课时作业一、给下面的字加偏旁变成新字,再组词。乃:仍(仍然)扔(扔球)奶(奶奶)离:篱(篱笆)璃(玻璃)漓(漓江)旨:指(手指)脂(脂肪)诣(造诣)二、品读课文,完成练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文中的“为设果”是说谁为谁摆设水果?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设水果。2.你会用下面这些成语夸一夸杨氏之子吗?请把它们补充完整。能说会(道)出口成(章)对答如(流)
16、伶牙俐(齿)3.表示善于言辞的成语还有哪些?你能举出例子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能言善辩头头是道教学反思本节杨氏之子的教学,我紧扣教材说明,先了解教材结构、特点、目标以及各单元的编排情况,再对单元目标进行了深钻,查阅大量的资料并作好充分准备后才开始写教案。为了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帮助他们先弄清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点。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带着学生读古文,通过示范告诉学生读古文时,要注意适当停顿,语速要慢。在范读后,我再采取领读、学生练读等方式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反复练读,学生越读越好,也越读越有兴趣。读着读着,学生终于找到了读古文的感觉。随后,我以“教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为本,引导学
17、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进行学习,再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当学生理解了文意,深入体会本文语言精妙时,我再抛出本文的中心问题。一堂成功的课必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做到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层深入,紧扣单元主题。B案第一课时环节学案教案设计意图独立学习一、探究新知1.走进文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本课生字词。 2.我会读。 禽惠诣梁3.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用古人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张氏之子,董氏之女)一、导入课题,解读课题,迁移运用1.师:同学们,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你有朋友从远方来时,你高兴吗?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你
18、的学习生活中是不是会碰到很多能给你帮助的人呢?师:刚才一段话中,有两句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师: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板书:杨氏之子)2.解释课题。师: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儿子)3.这是古人的说话方式,请你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二、初读课文(读懂字词,读准停顿,读通古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自由读课文,争取把文章读通顺)2.检查读通
19、情况,着重强调“惠”“曰”“禽”“诣”“为”“应”的读音。3.引导学生读准停顿。(1)指名朗读课文。(2)其他同学做一件事:注意听,把几位同学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4.教师范读,要求:仔细听,老师读得和刚才同学读得有哪些地方不一样?交流:停顿不一样。5.学生跟读,自由朗读,齐读。一堂“文化”课自然应以一种文化的方式来引出。这样使学生未识课文,就先置身于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从而自然引出文言文杨氏之子,解读课题,迁移运用。以学生的姓切入,抓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其对“氏”能够迁移运用,并做到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
20、点。合作探究二、探究思考1.对照注释或查字典读课文,理解加点字的意思。(1)父不在,乃呼儿出。(2)孔指以示儿曰。(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多音字组词。 wi() 为 wi() yng()应 yng()参考答案:1.(1)乃:就,于是。(2)示:给看。(3)闻:听说。2.因为为难答应应该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搜集到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哪些地方不懂,作上标记。2.小组合作学习。3.全班交流难点。预设一:孔君平诣其父。引导学生明白“孔君平”是人名。预设二:孔指以示儿曰。引导学生理解“孔”就是指“孔君平”。预设三: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禽”的意思,并引
21、导学生从“孔雀”不是“夫子家禽”这对矛盾中明白停顿。4.知道了每个句子的意思后再连起来试着说说课文的意思。让学生学会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比较容易地完成教学重点,而且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实践应用三、随堂练习1. 根据对文中句子的理解,我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并能用“/”把停顿标注出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我还知道本文是围绕“”这句话来描写杨氏之子的,展示了杨氏之子的品质特点。参考答案:1.梁国/杨
22、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四、质疑问难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意思,并想想自己还有哪些疑问。五、拓展延伸读下面这篇短文,说一说短文的大意。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注释】极:更,表程度。故事大意:徐家有个孩子,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月亮里什么也没有,他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就像人眼中有瞳仁,没有瞳仁
23、就看不见光明了。”【译文】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课外知识拓展延伸,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且本文与杨氏之子一样,内容风趣,这样能更进一步地培养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同学们都十分聪明,很快就能运用老师教授的方法很好地读出课文的节奏并理解文章内容。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类似的文言文,再次运用所学方法尝试诵读和理解,以便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第二课时环节学案教案设计意图
24、独立学习一、探究新知1.看拼音,写词语。ling gu n hu zo y( )( )()kng qu ji qn()()2.给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1)惠:受到的好处;智慧;敬辞。甚聪惠()(2)其:其中;他的,代词;那,那个。孔君平诣其父()(3)为:帮助;介词,替,给;因为。为设果()参考答案:1.梁国恩惠造诣孔雀家禽2.(1) (2) (3) 一、复习导入1.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读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深层对话,体悟“言外之意”,品味精妙之处(一)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1.师生对话,理解“字面之意”:此是君家果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此”学生:这个(杨梅
25、)。“果”学生:水果。“君家果”学生:你家水果。“此是君家果”学生: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2.品读对话,体味“言外之意”。此是君家果你和杨梅同姓,乃一家人。(二)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感悟对答之巧。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不假思索地答道:“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引读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2.品读“未闻”之妙。君家夫子家。杨梅是君家果孔雀是夫子家禽。师:同学们,刚才大家都对上了,而且对得很工整,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杨氏之子在回答孔君平时,还有两个字未闻。(1)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句子意味。(2)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需要一个情境
26、,一个语境。在师生之间的一次次对读中,为学生搭设一个语言实践的平台。在这样一个由情境与语境共同搭设的平台之中,没有老师生硬的说教,有的只是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真切的体验。合作探究二、探究思考1.你认为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2.杨氏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参考答案:1.略。2.略。三、熟读成诵1.师:这么聪慧又懂事的孩子,你们喜欢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2.师: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现在大家一起来背一背,不能背诵地看着书朗读。(对照着译文进行背诵)对照译文背诵古文,考虑有二:1以译文作拐杖辅助学生背诵;2.之前对古文的赏析是停留在重点
27、词句上的。以古今文对照推及吟诵全文,相信在学生心中留下的不仅是古文的意蕴,还有古文中一缕浓浓的情怀。实践应用三、随堂练习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梁国杨氏(s sh)子九岁,甚(shn shng)聪惠。孔君平诣(zh y)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i w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ng y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n qng)。”2. 理解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1)“为设果,果有杨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孩子给孔君平摆上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B.他为孩子带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
28、是()A.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一种家禽。B.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参考答案:1.shshnywiyngqn2. (1)A(2)B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完成“随堂练习”。五、拓展阅读,布置作业1.今天学习的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面有很多故事是写人的,该书以言简意赅的语言将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2.推荐阅读世说新语中的文章口中狗窦。结合注释自己读读,争取读懂,然后讲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你阅读的快乐。口中狗窦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注释】张吴兴:即张玄之。字希祖,东晋人。曾做过吴兴太守,故被称为张吴兴。
29、窦:孔,洞。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是努力激发、引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因此适时向学生推荐一篇同是出自世说新语的古文口中狗窦此文语言简练,符合学生的理解力,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读了解了一个聪慧懂事的杨氏之子。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能阅读更多的文言文小故事,你们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内容在等着大家。资料链接世说新语小故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章的事。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说:“用空中撒盐勉强可以比方。”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用柳絮因风飞舞来比方。”谢太傅大笑,非常高兴。教学反思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在这堂课上我着重进行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指导。在词句理解上,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在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的过程中,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更自然,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学生接受起来就更容易,印象也更为深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