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古诗二首.doc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古诗二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古诗二首.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6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有4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六”。课文包括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古诗二首通过杨万里和杜甫的诗句,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美景;雷雨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体会大自然的无穷变化;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奥妙和神奇,发现科学知识;太空生活趣事多介绍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语文园地六”由“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六个栏目组成。学情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清小学生年龄和心理认知的关系,把握好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
2、习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另一方面要注重借助图画、视频和生活经验等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乐学、乐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适当予以肯定和鼓励。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大自然的神奇奥秘,仔细观察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积累字词,并掌握字词的基本应用。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与课文、视频、图片相结合,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妙和神奇,并积累好词、好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借助大自然的风景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看图说话能力,激发学生感悟大自然的奥妙和神奇。2.带领学生品景悟情,激发学生的
3、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法与学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品景悟情这条主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语言积累能力。学生以“文、图、想、问、画”为基础,从图文中领悟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此外,学生通过对一些重点字词句的分析,思考科学的意义。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10个课时安排教学。(每篇课文2课时,“语文园地六”2课时)第15课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重点、难点重点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
4、古诗。突破方法(A案)1.学生自主识字,仔细观察笔画、偏旁的位置,通过摹写、示范书写等方式熟悉生字的书写。2.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B案)1.学生以旧知识为基础认识生字。2.多次朗读,掌握古诗。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描写的大自然景象。突破方法(A案)学生理解字词,看图想象,然后进行描述。(B案)学生通过想象图画的方式理解古诗内容,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教法与学法教法(A案)情景教学法、点拨法。(B案)引导法、点拨法。学法(A案)体验法、自读自悟法。(B案)想象画图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A案)多媒体课件。(B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准
5、备建议2课时。案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2.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古诗内容,了解西湖美景,热爱大自然。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著名的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师:读完诗题,你知道了有关送别的哪些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可以看出;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诗人送别的人是林子方。师: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给他送别。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离愁别绪
6、、临别嘱托、牵挂不舍)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1.学生自主读古诗,注意古诗的节奏,找出生字、生词来读一读、记一记。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录音。学生注意感受古诗的节奏,听生字的读音。3.教师出示生字,指名读,并正音。学生合作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注意联系旧知识。(注意“慈”字的读音)4.教师领读。学生齐读,把握古诗的朗读技巧。三、品读诗句1.齐读古诗。2.教师介绍作者。(杨万里,南宋大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
7、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其代表作品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舟过安仁等)四、读全诗,深化理解1.学生读题,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净慈寺:寺庙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南屏山慧日峰下。林子方:人名,是作者的挚友)2.教师指名读第一句。学生讨论:你从第一句中读懂了什么?(出示第一、二句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1)师:谁来说说西湖?(2)教师介绍西湖: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就是浙江杭州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湖烟波浩渺、风景如画,是中国著名的游览胜地。(3)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这就是西湖六月的风光。你看,荷叶一片连着一片,荷花格外鲜艳美丽。谁来夸夸西湖的
8、美?(指名读诗句)(4)师:你还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六月的西湖与其他季节的景色有什么不一样?(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湖四季图)(5)师:是呀,西湖的四季都美如画卷。而西湖的六月,比春天更富生机,比秋天更有活力,比冬天更色彩缤纷,莲叶、荷花是六月的西湖最美的风景,于是,诗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学生自由读第三、四句诗,说说读懂了什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并解读诗句。(1)荷叶很多。“接天”:一片连一片,看不到尽头。(2)荷叶很绿。“无穷碧”:绿到了极致,没有办法用语言形容。(3)荷花很红,很特别。“别样红”:荷花红得特别,是因为“映日
9、”的原因。4.师:荷花只有一朵吗?满池都是娇艳的荷花,还有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这样的美景师:这时,一阵微风吹来,你还闻到了什么?师:望着美景,闻着荷香,你想说点什么?想做点什么?诗人杨万里只用了十四个字,把你们想说的、想画的,全都表达了出来,就是(学生齐声诵读第三、四句)五、指导书写生字1.教师组织学生认读生字、观察生字结构。2.学生描红,说说写字时的注意事项。3.教师讲解,范写。注意“湖、莲、穷、荷”的书写。4.学生临摹。教师巡视。5.学生进行写字展评。六、课堂小结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千年以来,人们已经渐渐不知道林子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人们却永远记
10、住了杨万里为他送别的那天西湖上的美丽景色,记住了杨万里和他之间的情分,记住了这优美的诗句(指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板书设计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无穷碧以景寄情别样红 课时作业一、解释下列词语。1.毕竟:到底。2.四时:春夏秋冬四季。3.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绿色。二、阅读古诗,根据内容填空。1.首句虽然并未描写西湖的美景,但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能感受到西湖之美。2.第三、四句诗人用“无穷碧”和“别样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莲叶无边,既写出了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3.诗人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
11、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让人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老师看到你们走进这个教室时都在关注这个大屏幕(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绝句背景图),那看了这幅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呢?(生:太美了)师:是啊!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草堂时所看到的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绝句。(板书课题)学生书写“绝”字。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学生读准字音,认识生字。学生自读课文
12、,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字。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教学录音。学生听读课文,注意结合之前讲解的古诗停顿问题,把握古诗的朗读。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1)师: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2)师:所以诗人脱口说出“两个黄鹂鸣翠柳”。(3)学生学习“鹂”“鸣”,并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鹂:l,黄鹂,一种鸟,所以是鸟字旁,左声右形。鸣:鸟的叫声。(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它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2.学习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1)诗人正陶醉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年级 下册 教案 古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