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6_观察土壤丨冀教版(第二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6_观察土壤丨冀教版(第二课时).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观察土壤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经验设计出多种分离砂和粘土的方法。2.能归纳总结出土壤的主要成分。3.能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土壤进行研究。4.愿意把自己小组的成果与同学进行交流。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难点:指导学生根据一定的材料进行分离砂和粘土的实验设计。三、教学准备 土壤、筛子、烧杯、纸、小勺、实验记录单、PPT。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节课,我们观察了土壤,对比了湿土和干土,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生:湿土颜色较深、气味较浓、摸起来比较湿润.干土颜色较浅、气味较淡、摸起来干燥、硬.师:那么湿土和干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生:湿土里有水。教师
2、板书:水【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帮助学生回忆起有关土壤的信息】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师:我们在上节课观察土壤的时候,还发现土壤中有一些较大的颗粒和一些较小的颗粒,他们是什么呢?它们混在一起看不清楚,我们来想想办法把它们分开好不好?学生根据各自的经验,提出不同的方法,(1)把土放进水杯里,有气泡冒出。(2)用筛子和水把土中小颗粒和大颗粒分开【设计意图: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出更多的方法】师:同学们都非常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样工具,我们来看看,在桌子上有一个筛子和一杯水,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两种工具来看看能不能将它们分开。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3、,说一说这两个实验应该怎么做,然后进行班内交流。师:同学们都很聪明,说出了实验中最关键的步骤,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详细的实验步骤:(课件出示)1.用筛子分离的方法: 将土壤倒入筛子,轻轻晃一晃筛子,记录看到的现象。2. 用水分离的方法: (1)将土壤轻轻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立即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 (2)快速搅拌几秒钟,停止搅拌,静置几分钟(不可以再搅拌),观察烧杯中的现象。师:现在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吗?我建议大家先做用水分离的实验,在静止的时候再用筛子分离,可以节省时间。在实验的同时要注意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到实验报告单上。【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设计实验,初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意识,但不要求学生一
4、定要设计出来。】三、进行试验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监督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启发。四、展示交流、总结结论 师:同学们都分开了吗?生:分开了。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实验结果?分别选取几个小组,展示两组实验的结果,并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分开的土壤,教师告诉学生,土壤中比较大的颗粒叫砂,比较小的颗粒叫粘土。板书:砂 粘土师:在我们将土壤放入水中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有的组能够观察到有气泡,有的组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教师可进行动手做一次,让学生仔细观察。)我们看到冒气泡说明什么?生:土壤中有空气。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板书:空气师:我们还看到了什么现象?生:水面上
5、漂浮着一些脏东西。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水面上漂浮的这层东西叫腐殖质,它是腐烂了的动植物的残体,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形成的黑褐色的有机质,就是他们使土壤增加了肥力。板书:腐殖质师:今天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亲自观察,我们知道土壤中含有哪些成分?生:水、砂、粘土、空气、腐殖质。【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并亲自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形成概念,知道了土壤的主要成分。】五、拓展延伸师:是不是所有地方的土壤都是一样的呢?生:不是。师:同学们都猜的很准,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北京故宫的社稷坛,在那里有五种颜色的土壤(出示图片,并阅读相关内容)。现在我们来猜一猜,你知道那种颜色的土壤最有肥力吗?学生说出各自的答案后,幻灯片出示结果。师:腐殖质有这么大的好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所有的垃圾都埋在土壤里,让它们腐烂变成腐殖质呢?生:不是。(学生说出各自认为的理由)师:老师给大家留一个课下小活动,这里给大家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生活垃圾,把它们埋在土壤里三个星期会不会腐烂呢?我们课下先在调查表中预测一下,回家后将这些东西埋在土里,三个星期后我们再扒开土看一看。板书设计:观察土壤水 砂 粘土 空气 腐殖质 土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