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暖通空调课程教案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暖通空调课程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暖通空调课程教案 .pdf(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名称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教师姓名康侍民、刘勇、谢玲、杨露露教师编号学年学期2 重 庆 大 学 教 务 处 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5 页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单元教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 -1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课程分类:主干专业课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适用年级:3 年级学年学期:第六学期课程总学时:64 课程总学分:3.5 任课教师:康侍民、刘勇( 1-3 班)谢玲、杨露露( 4-6 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2、 - - - -第 2 页,共 35 页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单元教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 -2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5 页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单元教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 -3 第 1 章 建筑环境控制与暖通空调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建筑环境的概念和建筑热湿环境控制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所认识。基本要求:掌握热湿环境控制的基本技术分类,明确“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的意义和区别。了解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趋势。本章内容:1.1 建筑环境控制的意义与简史1.2 建筑环境控制的
3、基本方法1.3 建筑环境控制的技术发展趋势本章课内学时: 2 学时Unit 1 单元教案2h 一、本单元教学任务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对建筑室内空气环境控制的内容、手段和技术发展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二、教学内容及重点 本单元内容建筑环境控制的意义与简史;建筑环境控制的基本方法;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单元重点建筑环境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发展趋势。三、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本单元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有以下难点:建立“系统”概念:本课程为建环专业首次较为完整、系统地接触专业知识,因此使学生建立“系统”的概念,竖立起对暖通专业技术的总体认识,是本单元教学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掌握技术发展趋势
4、。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5 页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单元教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 -4 处理方法:围绕着“系统”的概念,重点介绍暖通各主要系统的组成、作用和分类。将教材内容进行整理, 把暖通专业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划分为若干方面来归纳介绍。四、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时数 简要介绍主要系统构成和原理,加深学生对“系统”的理解; 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纳、精炼,将发展趋势更清晰地从几个方面来表述; 尽量利用多媒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好该课程的信心; 教学时数: 2 学时。五、对学生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室内空气环境控
5、制技术的主要系统组成、作用和分类; 了解暖通专业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5 页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单元教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 -5 第 2 章 室内热湿环境污染与负荷计算(重点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室内热湿环境的影响因素和负荷计算方法,并能对供暖和空调设计负荷进行计算。基本要求:1. 掌握得失热(湿)量与热、湿负荷的基本概念、区别和相互关系;2. 能够分析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取值对暖通设计的影响;3. 掌握暖通空调设计负荷的计算方法。本章内容:2.1 热湿环境污染源
6、与负荷2.2 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2.3 建筑供暖设计负荷计算2.4 建筑供冷设计负荷计算本章课内学时: 8 学时Unit 2 单元教案2h 一、本单元教学任务1. 使学生对热湿负荷及得失热量的概念有较清楚的认识;使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和主要来源。2. 让学生了解计算参数和实际参数的不同,能够明确计算参数的作用和意义。二、教学内容及重点 本单元内容2.1 热湿环境污染源与负荷热湿负荷的基本概念;热湿负荷与热湿量的关系;空气污染物种类及来源。2.2 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本单元重点热湿负荷的基本概念及其与热湿量的关系。室外计算参数的种类较多,重点在理解它们的意
7、义和应用范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5 页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单元教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 -6 三、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本单元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有以下难点:负荷与热量间的区别。各种室外计算温度的定义和用途。 处理方法:通过对基本概念的介绍,使学生加强对负荷与热量的认识。四、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时数课堂讲授 2 学时。五、对学生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得失热(湿)量与热、湿负荷的基本概念; 要求学生弄清热湿负荷与热湿量的区别和相互关系; 了解空气污染物种类和主要来源。 了解室外空气温湿度变化规律; 了解什么叫
8、计算参数,为什么会有不同类型的计算参数; 能够分析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取值对暖通设计的影响; 了解影响人体冷热感的主要热环境因素。Unit 3 单元教案3h 一、本单元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供暖、空调冬季设计热负荷的计算方法,能够对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进行冬季负荷计算。二、教学内容及重点 本单元内容2.3 建筑供暖设计负荷计算冬季主要得失热量的内容;冬季设计热负荷的计算内容和计算方法。 本单元重点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要求记住教材式( 2.6):Q1 =kF(tn-tw)a、式( 2.8):Q2 =0.28cpL(tn-tw)w三、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本单元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有以下难
9、点:高度修正方法的正确应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5 页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单元教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 -7 房间总设计负荷的汇总方法。 处理方法:以简单例题,逆向求解,说明不正确的处理方法会产生什么误差。四、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时数课堂讲授,布置作业。学时数: 2 学时。五、对学生的要求 了解冬季设计热负荷计算的基本概念; 掌握冬季设计热负荷的计算原理; 熟练掌握冬季围护结构传热各项耗热量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完成习题。Unit 4 单元教案3h 一、本单元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夏季设计冷负荷的计算方法,能
10、够对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进行夏季冷负荷和湿负荷的计算。二、教学内容及重点 本单元内容2.4 建筑供冷设计负荷计算冷负荷计算中的基本概念;夏季冷负荷计算方法;夏季湿负荷计算方法;通风冷负荷的计算。 本单元重点夏季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本节计算公式较多,因其计算方法较多,公式也不是唯一的,故不要求学生记忆公式,而是掌握基本用法。三、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本单元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有以下难点:不稳定传热计算和稳定传热计算的区别及各自的处理方法;各项计算中,负荷温差的确定方法;作用时刻、计算时刻及延迟时间的概念及在计算过程中的正确运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11、 - - - - - -第 8 页,共 35 页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单元教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 -8 处理方法:课堂讲授主要原理和基本概念,通过课外练习巩固课堂内容,再由以后的课程设计进行计算,系统掌握冷负荷计算方法。四、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时数课堂讲授与课后练习相结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习题讲评。教学时数: 3 学时。五、对学生的要求 掌握围护结构冷负荷的计算项目和计算方法; 掌握室内热源冷负荷的计算项目和计算方法; 掌握人体湿负荷的计算方法; 掌握通风冷、热、湿负荷的计算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2、 35 页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单元教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 -9 第 3 章 空气热湿处理过程与设备(重点章)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了解常用热湿处理设备。能根据建筑环境控制要求,进行空气热湿处理过程设计计算。基本要求:1. 了解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途径,掌握热湿处理的基本方法;2. 掌握风量(送风、新风)的确定和风平衡分析方法;3. 熟悉空气状态描述和空气混合过程分析;4. 了解空气热湿处理设备的原理和选型方法。本章内容:3.1 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3.2 喷水室3.3 表面式换热器3.4 其他加湿处理过程与设备3.5 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本章课内学时: 8
13、 学时Unit 5 单元教案3h 一、本单元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并根据基本处理过程分析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与方案。掌握送风量、新风量的确定方法。二、教学内容及重点 本单元内容3.1 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送风状态的概念,送风状态点与送风量的关系;送风量、新风量影响分析及确定方法;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与方法;空气量平衡、热湿平衡、污染物平衡的基本概念;通风的目的及通风量的计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5 页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单元教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 -10
14、本单元重点热湿处理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计算公式通风量的计算(式3.5、3.6)三、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本单元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有以下难点: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及其运用方法;送风状态与送风量的关系及对空气热湿处理的影响。 处理方法:利用湿空气的焓湿图,介绍各种空气处理过程在焓湿图上的状况;简单介绍常用空气处理设备的功能及能实现的空气处理过程,启发学生应用基本过程实现空气的热湿处理。从平衡的角度分析风量与状态间的关系,利用焓湿图和各种平衡关系式确定送风量的大小。四、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时数课堂讲授基本原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幻灯演示空气处理过程在焓湿图上的变化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课堂讨论提问,
15、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教学时数: 3 学时五、对学生的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空气热湿处理的方法,能够确定送风量、新风量的大小,掌握基本的计算公式和方法。Unit 6 单元教案3h 一、本单元教学任务 介绍喷水室装置,使学生对该设备的功能、特性和性能影响因素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表面式换热器的工作特性,能够进行表面式换热器的选择和校核计算。二、教学内容及重点 本单元内容3.2 喷水室了解喷水室的基本构造、功能和特性;了解喷水室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热工计算、阻力计算;理解热工计算的几个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3.3 表面式换热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16、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35 页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单元教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 -11 介绍表面式换热器的构造、功能、特性及应用;分析表面式换热器的空气处理过程;讲述表面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本单元重点表面式换热器空气处理过程分析;表面式换热器热工计算方法。喷水室内容作一般了解。 计算公式换热扩大系数(析湿系数)定义式:(式3.25);全热交换效率(热交换效率系数)定义式:(式3.30);通用热交换效率(接触系数)定义式:(式3.32)。三、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本单元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有以下难点:概念术语较多,容易混淆;影响因素多变,热工计算复杂。
17、 处理方法:注意区分各概念之间的区别;阐明喷水室与表面式换热器的异同特点;复习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的相关内容,加深理解。四、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时数课堂讲授重点内容, 辅以多媒体演示图片, 注意说明表面式换热器与喷水室的异同,讲述各术语的区别和作用。通过习题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学时数: 3 学时五、对学生的要求了解喷水室的功能和特性;掌握有关名词术语的含意和数学计算式;喷水室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了解表面式换热器主要类型和工作特性;掌握表面式换热器的热工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认真完成作业;结合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自学有关内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18、 - - - -第 12 页,共 35 页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单元教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 -12 Unit 7 单元教案2h 一、本单元教学任务使学生了解常用的几种空气加湿、减湿方法和装置;学会分析几种典型方法的空气处理过程。二、教学内容及重点 本单元内容3.4 其他加湿处理过程与设备介绍空气加湿方法和设备类型。3.5 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加热通风除湿;冷冻除湿;吸收、吸附除湿。 本单元重点常用的加湿方法及基本原理。冷冻除湿的装置及原理;吸收、吸附除湿过程及原理。 计算公式加湿量的计算。三、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本单元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有以下难点:冷冻除湿和吸收、吸附除湿的过程分析和成本
19、分析。 处理方法:利用焓湿图,分别讲述几种除湿方法的处理过程中,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四、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时数以课堂讲授为主,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示空气处理过程。提出参考资料要求学生课后查阅,按资料所列,进一步了解加湿装置的选择方法。教学时数: 2 学时。五、对学生的要求了解常用加湿方法和装置;掌握不同加湿介质空气加湿的原理;查阅设计手册,了解加湿装置的选择方法;掌握几种典型空气减湿处理的分析方法,能够画出减湿过程焓湿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35 页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单元教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 -1
20、3 第 4 章 空气净化与空气品质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空气净化和空气品质的相关概念,认识室内空气净化的要求和洁净等级的划分标准,了解空气净化处理的主要技术措施和装置,能够进行空气过滤器的选择及过滤效率的计算。基本要求:1. 掌握空气中悬浮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2. 了解主要空气净化设备,掌握过滤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3. 熟悉超净空调系统主要类型和设计要点;4. 了解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途径。本章内容:4.1 空气净化处理4.2 超净净化空调系统4.3 空气的除臭、灭菌和离子化(自学)4.4 室内空气品质及其评价本章课内学时: 4 学时Unit
21、8 单元教案4h 一、本单元教学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空气净化和空气品质的相关概念,认识室内空气净化的要求和洁净等级的划分标准,了解空气净化处理的主要技术措施和装置,能够进行空气过滤器的选择及过滤效率的计算。二、教学内容及重点 本单元包括下列内容:空气悬浮污染物的净化处理;空气气相污染物净化及空气灭菌处理的方式;室内空气的质量控制基础,包括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和改善途径。 本单元重点为:空气悬浮微粒的净化处理标准;空气过滤装置的构造、类型与工作特性;空气净化系统主要型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35 页供暖通
22、风与空气调节单元教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 -14 计算公式:过滤效率计算式(式 4.1、4.2)穿透率计算式(式 4.3)按室内发尘量计算的送风量计算式:m3/h 三、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本单元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有以下难点:空气过滤器的滤尘机理;空气过滤器类型和特点;空气净化系统型式和特点。 处理方法:本章教学主要着重第一项任务, 即空气悬浮污染物的净化处理, 包括净化的要求、技术措施和装置;课堂上对气相污染物及空气品质部分的内容作简单介绍,要求学生课后对有关章节继续深入学习;通过课外作业加深对空气悬浮粒子净化机理、方式和空气过滤器过滤效率等的理解。四、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时数 课堂理论
23、教学,课外作业加强概念。 过滤器类型、特点以及空气净化系统型式采用电脑幻灯、动画形象展示,加强理解。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重点讲述重点、难点,简单介绍其它内容。 教学时数: 4 学时。五、对学生的要求自学相关内容,认真完成本章作业。习题: 3-1、3-2、3-5 snccaML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35 页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单元教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 -15 第 5 章 建筑供暖(重点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供暖系统的类型、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了解分户热计量系统的常用形式。基本要求: 掌握供
24、暖系统的分类方式、工作原理与设计要点; 熟悉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常用类型和设计方法; 能够进行散热器供暖方式设计及其选择计算; 熟悉辐射供暖系统的特点及主要形式; 了解分户热计量系统的常用形式和装置。本章内容:5.1 供暖方式及其设备5.2 热水供暖系统5.3 供暖管道布置5.4 供暖的分户热计量本章课内学时: 8 学时Unit 9 单元教案3h 一、本单元教学任务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暖通空调工程中的供暖方式、特点及设备,能够进行供暖方式的选择和散热器选择计算。二、教学内容及重点 本单元内容5.1 供暖方式及其设备常用供暖方式及特点;供暖设备的种类、选择及安装布置;辐射供暖的特点、主要形式和
25、设计要点。 本单元重点散热器供暖方式;散热器的选择及校核计算;辐射供暖特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35 页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单元教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 -16 计算公式散热器面积计算式,式(5.1)散热器内平均水温计算式,式(5.2)三、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本单元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有以下难点:散热器种类和特点的认识;散热器传热影响因素的分析;单管式系统散热器进出水温的计算;辐射采暖的特点和设计方法。 处理方法:利用列表对比法,归纳散热器种类和特点;通过对传热系数的介绍,详细讲述影响散热器传热的因素;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暖通空调课程教案 2022 暖通 空调 课程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