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78单元下册教案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78单元下册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78单元下册教案 .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新知识点:1、认识小数。1常见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2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3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一位小数的加法。2一位小数的减法。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建议: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恩能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
2、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观察背景和具体的量, 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 读、写,仅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仅限于一位小数,而且结合元、角进行计算。3、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简单的小数加、 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信心。教学时,应尽可能的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第一课时认识小数课题认识小数
3、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3、能识别小数,会读、会写小数。教学重点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教学难点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教具准备米尺,收集的超市收款凭证小票。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一、学前准备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二、探究新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1、引入小数。同学们经常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爸爸妈妈到收
4、银台付完钱以后, 售货员就会给他们什么呢?哪些同学把这些收款凭证小票带来了?你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吗?老师这也有一张小票,是小华的妈妈给小华买文具的收款凭证,现在老师把它做成了标价牌。( 展示 )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一分类呢?怎么分?左边这组数是45、3、18,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谁还能举出其他证书的例子?右边这组数有什么特点呢?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题目:认识小数2、认识小数。同学们, 你们会读小数吗?让学生读文具标价牌上的三个小数和学生拿的凭证小票引导学生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5、。让学生看圆珠笔、铅笔、橡皮的标价牌,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答复,教师板书元角分3 5 0 3元 5 角0 5 0 5角0 1 5 1角 5 分3、学习教材第92 页例 1. 出例如 1 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教师提问:把1 米平均分成10 份,每份是多少分米?教师总结: 1 米平均分成10 份,每份是 1 分米, 1 分米也就是 10 份中的 1 份, 所以 1 分米也可以表示为101米,还可以写成0.1 米。教师提问: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 分米是103米,还可以写成0.3 米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以米为
6、单位鹅两位小数。教师指着米尺问:把 1 米平均分成100 份,每份是多少厘米?把1 米平均分成100 份,每份是1 厘米那么用分数表示就是1001米,也就是0.01 米。 3 厘米是几分之几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 厘米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王东身高1 米 30 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 米 30 厘米写成小数是1.30 米或 1.3 米。因为 30 厘米就是3 分米4、完成“做一做”。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2 页的“做一做”, 请同学们读题,先说一说题目的含义再解答。三、课堂作业
7、新设计1、教材第94 页练习二十的第1、第 3 题。2、填单位名称8.37 元=8 3 7 2.65 米=2 6 50.24 米=2 43.40 元=3 4 3、填适当的数。0.25 米=)()(米 =厘米0.73 元=)()(元 = 元角分2.92 米= 米厘米 =厘米四、思维训练按要求涂色。1.4 0.5 五、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小数比较大小课题小数比较大小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由生活实例加深对小数内在含义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小数的大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教学重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理解小数大小的实际
8、意义。教学难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理解小数大小的实际意义。教具准备盒尺,学生收集的各自跳高的成绩。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一、学前准备1、读出下面各小数。2、说出以下小数的实际含义,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93 页例 2.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在体育课上有没有进行过跳高这项运动呢?你能把你的跳高成绩向同学们汇报一下吗?老师这里有一份跳高成绩表,你们看一下。小明小刚小强小林成绩米让学生把成绩单读一下。教师:这是四名男生参加跳高比赛的成绩,今天请同学们帮助把这四名同学比赛的名次排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或用手中的盒尺,动脑筋,想方法把四名同学比赛的名词排列出来
9、,看哪一组排列得又对又快。学生合作学习后,让各组汇报排名的情况,教师把学生几种不同的情况分别板书在黑板上,并由各组代表说出排列的理由。最后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加以指导总结,选择正确的结果留在黑板上。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小刚小强小林小明理由从三点说明:1.2 米是 1 米 2 分米, 1.1 米是 1 米 1分米, 0.9 米是 9 分米, 0.8 米是 8 分米。 可以把四位同学的跳高成绩换算成用厘米作单位,分别是 120 厘米,110厘米, 90 厘米和80 厘米。利用手中的卷尺,根据四个成绩在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是直接比较出来的。让学生在教材上,把四个同学的名次填
10、写出来。2、完成“做一做”。请同学们看第93 页的“做一做”。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一个正方形表示多少?然后让学生看图在教材上完成“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一做”。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第94 页练习二十的第5、第 6 题。2、把下面四件商品的单价按要求填在括号里。玩具机器人玩具小飞机汽车皮球 元元元元3、看图比大小。四、思维训练1、比较以下数据的大小。2、比较大小。 0.7 5 4 元 6 角 5 米 1 分米五、板书设计第三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课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加
11、、减法的计算方法。2、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一、学前准备1、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做整数加、减法的。2、笔算以下各题。 32+54= 68-7= 48+9= 25-17= 根据这四道题的计算,说一说这四道题有什么特点。前两道是整数加、减法,不需进位也不需要退位;第三道加法题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数要加上进位“1”;第四道减法题的个位不够减需从精
12、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十位退“ 1”和个位合起来再减,而十位上的数不要忘了减“ 1”3、教师总结:做整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相加、减。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再减。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96 页例 31。出示教材主题图,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在学生答复以下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答复,教师板书0.8+0.6= 0.8-0
13、.6=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想怎么计算。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学生用口算就算出来结果,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把0.8 元改写成 8 角, 0.6 元改写成6 角,相加减完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写成竖式计算。教师总结并板书:0.8+0.6=1.4元方法一: 8 角方法二:元角+6 角 1元 4 角答:一共1.4 元。0.8-0.6=0.2元方法一: 8 角方法二:元角-6 角 2角答: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0.2 元。教师说明: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的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 目的是要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14、2、学习例32。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要求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如何列式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学生可根据学习例391的经验, 试着自己独立完成。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他们的不同做法。3、学习教材第97 页例 4. 出例如 4 。教师:请同学们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学生:根据题意可知,小丽有10 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去 6.8 元后,她还想用剩下的钱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求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如果小丽想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她的钱够不够。教师帮助学生理
15、解题意。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够买笔记本和铅笔,首先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多少,再计算出笔记本和铅笔的价钱,然后用小丽剩下的钱与笔记本、铅笔的总价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购买笔记本和带橡皮的铅笔的方法与前面相同。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方法一: 10-6.8=3.2元 2.5+0.6=3.1元3.1 3.2 ,所以买铅笔够。方法二: 10-6.8=3.2元3.2-2.5=0.7元0.7 0.6 ,买铅笔够了0.7 1.2 ,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2.5+1.2=3.7元3.7 3.2 ,所以钱不够。4、比照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内容
16、和例3、例4,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低位算起;都是满十进1,退 1 当十。不同点:教师应到学生观察例3、例4,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结合第97 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边提出问题边解答,师生互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桌互相合作,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估价编题,并说出解题过程。三、课堂作业新设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5 页1、用竖式计算以下各题。2.4+4.9= 6.5+0.8= 5.2-0.7= 4.1-3.3= 2、把下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78单元下册教案 2022 新人 三年级 数学 78 单元 下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