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认读多音字“挑”,能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诗文的主要意思。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抓关字词等方法, 体会诗歌的意境、 诗人的情感,并背诵诗文。3、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培养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在读中有所感悟。【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营造诗境。(出示课文插图)师:上课之前,老师先要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幅图,在这幅图中,你们看到了一些什么呢?哪位同学来说说。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南宋的时候
2、呀,有位大诗人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夜晚,他外出散步,见到了我们这幅图上的情景,可他竟只用了短短的几十个字便把这幅画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呢?(板书课题)二、 初读诗文,理解诗题。1、 齐读课题。2、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诗 所见,回顾一下,“所见”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所看到的。)3、 师:至于这个“书”字,我们先来给它组组词。(看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看书”中的“书”字是“书本”的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它是不是这个意思?再齐
3、读课题一次。4、 想想,他和“所见”连接,这个“书”字还有什么意思?谁说?5、 师:对,“书写”的意思,这就叫做一词多义,现在我们能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了吗?(生自由说)6、 师:题目的意思弄明白了,现在请大家自由地将这首诗读两遍,第一遍读的时候结合拼音、注释把字读准,第二遍要把诗句读通。7、 请一生读。(指导多音字“挑”)。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很流畅,很通顺,但诗是有节奏、有韵律的,如果你能把诗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来,就一定能把诗读得更好听。现在请同学们听范读,画出诗歌节奏。萧萧梧叶 / 送/ 寒声,江上秋风 / 动/ 客情。知有儿童 / 挑/ 促织,夜深篱落 / 一/ 灯明。(学生练读、齐读。
4、)三、抓住字眼,感悟诗意。1、 “夜书所见” ,作者写的都是自己所看到的景物,那他都看到了一些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诗文,把他看到的景物划出来。2、告诉老师,作者看到了一些什么?交流:(1)“梧叶”(板书)师:对,有梧叶,那梧叶怎么样呢?把这句诗再读一读。生读。师:“萧萧”指的是什么?生:风声。师:写风的声音很多,最常用的有哪些?(呼呼)现在我们把“呼呼”这个词放到诗中间,来对比读一读。课件出示:呼呼梧叶送寒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萧萧梧叶送寒声。读出来什么了吗?(凄凉、悲伤)师:是啊,在诗歌的开头
5、,作者就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萧萧秋风吹着梧桐树叶,吹在风中人的身上, 送来阵阵寒意。 如果当时站在这风里的是你, 结合插图,想像一下,面对这萧萧的风,看着漫天飞舞的梧叶, 你会产生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生:思乡之情。师:带着你的感悟把这两句诗读一读。跟他有共鸣的同学一起来一遍。师: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动客情”,这个客就是指的是诗人自己。(板书“动客情”)师:现在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结合诗境,把第一二句再来体会体会。(2)“儿童”“促织”“篱落一灯明”师:除了梧叶,作者还看到了什么?齐读诗歌三四句。生:儿童。(板书)师:那么儿童在生:捉蟋蟀。师:来,把第三句读一读。师:老师在这里琢磨,把这个“知”
6、字换成“见”字应当更好啊,你们认为呢?生:不对,因为他没有亲眼看到的,他只是猜想到的。师:看来这一句话作者写的是自己的所想。那他到底看到了什么?才会有这种猜想呢?他看到了生齐读:夜深篱落一灯明。师: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萧萧梧叶下,一伙儿童与蟋蟀嬉戏,此情此景老师无法用语言表达,请大家边看图,边想象,读诗歌三四句,想想作者联想到了什么?生:他想起自己也是这样捉蟋蟀的。师:此时此刻,那篱落边的小孩子仿佛就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生:童年时的他自己。师: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又会怎样?生议。师:从这里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到
7、诗人在前两句中“动”了的客情;看到儿童们玩蟋蟀,他又一次“动”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四、吟诵诗文,再现诗情。1、师:所以,“动客情”就成了全诗中的中心词。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要抓住这个中心词更好地用心去感受这种感情。请再读一遍,看能不能读出这种感情?2、生:(静思细读)。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师:(观察生读后)你们都在认真读,很好。不过,有的读得太快了,有的声音太高了, 。你想,诗人当时一个人很孤单、 很苦闷,思乡心切,情绪低沉的呀,声调要缓慢些。这首诗就是要把诗人“想家”(乡愁)的感情、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再自由读,看谁读得最好?4、生:(自
8、由读)师:现在,我看诵读好多了。只是“动客情”是诗中的中心词,吐字要清,适当放慢。(范读)“江上 / 秋风/ 动, 客情!”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5、师范读,指导生读,齐读古诗。五、积累背诵,回顾拓展。1、这一次的朗读,老师看到你们已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同学们能不能把整首诗背下来呢?试着背一背。2、积累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六、拓展延伸,提升思想。收集相同主题不同诗人的诗词,学生诵读加深体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九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夜书所见 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2022 新课 标人教版 小学语文 古诗 九月 九日 山东 兄弟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