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二“稳态与调节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二“稳态与调节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二“稳态与调节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 .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检测(十二)“稳态与调节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A卷1(2018 成都模拟 ) 如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 (ACh) 作用于 A(受体兼 Na通道 ) ,通道打开, 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B(另一受体 ) 时, C(Ca2通道 ) 打开,肌质中Ca2释放,引起肌肉收缩。分析回答:(1) 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_( 结构 ) 组成部分,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_。(2) 轴突末梢释放ACh方式是 _, Na由通道进入细胞内,其运输方式是_。(3)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因为_。(4) 神
2、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推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出现_ 症状。(5) 细胞外 Ca2对 Na存在“膜屏障作用” ( 即Ca2在膜上形成屏障,使Na内流减少 ) 。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 _症状。解析: (1)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属于效应器。静息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大, K外流,出现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时,由于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内流,出现动作电位外负内正。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正电位变为负电位。(2)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 的方式是胞吐。Na进入细胞内是顺浓度梯度,所以Na由通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3、(3) 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是因为乙酰胆碱 (ACh)只存在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轴突末端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 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 ACh发挥作用后会被胆碱酯酶分解,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抑制ACh 分解,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因此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出现肌肉持续收缩。(5) 血钙含量偏高,Ca2在膜上形成屏障,使Na内流减少,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出现肌无力症状。答案: (1) 效应器正电位变为负电位(2) 胞吐协助扩散(3) 乙酰胆碱 (ACh) 只存在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轴突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后
4、膜(4) 肌肉持续收缩(5) 肌无力2. 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如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对毒品或药物的依赖。(1) 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_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 _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2) 多巴胺释放后,在释放它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 冰毒的主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5、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 - - - - - - - - - 要成分 ) 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_( 填“增加”或“减少” ) ;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 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 填“增强”或“减弱” ) ,造成毒品依赖,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功能。(3) 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 氨基丁酸, -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_,从而使释放多
6、巴胺的神经元_,多巴胺的释放量_。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_,“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解析: (1) 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2) 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如果和甲基苯丙胺( 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会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因此突触间隙的多巴胺会增多,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 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3
7、) 抑制性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可以释放- 氨基丁酸, -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能够促进Cl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电位增强,不能产生兴奋;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由于不能产生兴奋,因此多巴胺的释放受到抑制,释放量减少;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多巴胺释放量增加。答案: (1) 突触小泡受体(2) 增加减弱信息交流(3) 内流受到抑制减少多巴胺释放量增加3骨骼肌牵张反射是人体最重要的反射之一,如图所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位于梭内肌纤维,效应器位于梭外肌纤维 (ACh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
8、刺激梭内肌纤维感受器所产生的能够传导的兴奋称为_。(2) 在体内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_。刺激- 传出纤维,则电流表的指针_( 填“偏转1 次”“偏转2 次”或“不偏转” ) 。(3) 当神经冲动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时,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 ;ACh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上_通道开放。(4)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_ 。某人使用一种止痛药( 该止痛药并不损 伤 神 经 元 的 结 构 ) 后 , 检 测 发 现 突 触 间 隙 中 神 经 递 质 的 量 不 变 , 则 该 止 痛 药 的 作 用 机 制 是_ 。解析: (1) 感受器所
9、产生的能够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2) 神经冲动在动物体内的传导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轴突末梢。刺激- 传出纤维,电流表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原因是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3) 当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释放时,突触前膜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ACh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因此这种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 (4)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根据题干可知,使用该止痛药后,神经递质的量不变,说明该止痛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至大脑皮层。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
10、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1 页 - - - - - - - - - 答案: (1) 神经冲动(2) 轴突末梢不偏转(3) 电信号化学信号Na(4) 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该止痛药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4如图为正常人体局部组织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细胞外液渗透压与细胞内液渗透压基本相等有利于_ 。(2) 若图中物质X是能降低血糖的激素,细胞B是肝细胞。当人体血糖升高时物质X调节细胞B降低血糖
11、的途径是 _ ;某糖尿病患者出现物质X 含量低、血糖高的症状,经分析发现其是由体内 _细胞产生的抗体破坏细胞A所致。(3) 若图中细胞B是甲状腺细胞,物质Y是甲状腺激素,则图中物质X是_( 填激素名称 )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量时会抑制细胞A分泌物质X,进而让甲状腺激素含量保持稳定,这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 _机制。解析: (1) 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与细胞内液渗透压基本相等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2) 能降低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后促进肝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进而降低血糖。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 (3)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并促进其分泌甲状腺激素
12、。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量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保持稳定,这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 负) 反馈调节机制。答案: (1) 维持体内细胞形态稳定(2) 促进肝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浆(3) 促甲状腺激素( 负)反馈调节5(2019 届高三太原质检) 下丘脑与人体内许多生理活动的调节密切相关。图中甲、乙、丙表示下丘脑的某些区域, A、 B、C表示不同的调节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人在炎热环境中,汗腺分泌活动增强,这是下丘脑通过_( 填图中字母 ) 途径调节的。请写出该调节过程的反射弧:_ 。(2) 当人饮水不足时,会导致_ 升高,位于下丘脑_( 填“甲”
13、“乙”或“ 丙 ”) 区 域 的 渗 透 压 感 受 器 兴 奋 , 进 而 促 进 _ 激 素 释 放 , 该 激 素 的 生 理 作 用 是_ 。(3)C途径可代表_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该激素在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是因为_ 。解析: (1) 炎热环境下汗腺分泌活动增强,该过程的主要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为反射,通过A途径引发的汗腺分泌活动的具体过程为: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2)饮水不足会导致机体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种信号传递到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通过垂体释放,该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二者对水的
14、重吸收,降低细胞外液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 - - - - - - - - - 渗透压。 (3) 甲状腺激素 ( 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存在分级调节的过程,各种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极低,需源源不断地产生,是因为激素一旦与靶器官( 细胞 ) 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立即被灭活。答案: (1)A 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2) 细胞外液渗透压乙抗利尿提高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3) 甲
15、状腺 ( 若答“性”或“肾上腺皮质”也可)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6褪黑激素是动物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其合成受光周期的制约,该激素对动物有抑制性成熟、抑制生殖器官发育的作用。松果体细胞交替性地分泌褪黑激素和5-羟色胺,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分泌5-羟色胺,夜晚分泌褪黑激素。如图是褪黑激素在养鸭场提高母鸭产蛋量的应用。请回答:(1) 在视膜感受外界光的变化到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的反射弧中,松果体属于_。在该反射弧中,_含有的突触最多。(2) 推测褪黑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是_( 填“促进”或“抑制” ) 。(3)若要促进母鸭性成熟,提高鸭场的产蛋量,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4)
16、在动物实验的研究中表明,褪黑激素具有提高哺乳动物体内免疫细胞数量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褪黑激素可以抗肿瘤是因为其能增强免疫系统的防卫、_功能。解析: (1) 在视膜感受外界光的变化到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的反射弧中,松果体为效应器。在反射弧中神经中枢含有的突触最多。(2) 据题干信息可知,褪黑激素对动物有抑制性成熟、抑制生殖器官发育的作用,因此推测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是抑制。(3) 据题干信息可知,黑暗条件下褪黑激素的分泌增多,抑制母鸭性成熟,因此要提高鸭场的产蛋量,需人工延长对母鸭的光照时间,从而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促进卵巢的发育。(4) 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答案: (
17、1) 效应器神经中枢(2) 抑制(3) 对母鸭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从而促进卵巢的发育(4) 监控和清除7血糖浓度保持动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 胰岛素属于一种信息分子,除激素外,人体内还有_( 举一例 ) 也为信息分子;胰岛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2) 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血液中胰岛分泌的_( 写激素名称) 含量增多,它与胰岛素相互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3) 人体感染某病毒时,胰岛B细胞会被自身的免疫细胞破坏,引起型糖尿病,在免疫上这类疾病可称为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18、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11 页 - - - - - - - - - _;型糖尿病表现为组织细胞表面受体受损,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现在甲( 正常 ) 、乙 ( 患型糖尿病) 、丙 ( 患型糖尿病) 三人,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人的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解析: (1) 动物体内可作为信息分子的有各种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CO2等。细胞膜上的受体具有识别作用,受体的本质是糖蛋白。(2) 饥饿状态时血糖浓度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胰岛素
19、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二者在调节血糖平衡上具有拮抗作用。(3) 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根据题意,乙的胰岛B 细胞受损,因此分泌的胰岛素最少;丙的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但胰岛B 细胞正常,因此口服较多葡萄糖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加,又因为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低,血糖浓度降低幅度小,反馈作用于胰岛B 细胞,可使其分泌更多胰岛素,因此与正常的甲相比,丙的胰岛素含量更高,则三人分泌胰岛素的量从高到低为丙、甲、乙。答案: (1) 淋巴因子、神经递质、CO2等糖蛋白 ( 蛋白质 ) (2) 胰高血糖素拮抗(3) 自身免
20、疫病丙、甲、乙8航天员是探索宇宙奥秘的英雄,进驻太空后机体会产生多种失重效应。(1) 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于地面的环境,有利于航天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_ 。(2) 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_( 填“促进”或“抑制” ) ,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现象。(3) 经专业训练的航天员可通过位于_的神经中枢调节,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减轻体位翻转症状。(4) 失重会引起T 淋巴细胞减少,导致由它增殖分化产生的_ 减少;同时,由于淋巴因子的产生减少,导致浆细胞分泌的_也减少,人体免疫力下降。解析: (1) 内环境稳态是机
21、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 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使尿量减少, 尿量增加说明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抑制。(3) 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4)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浆细胞分泌产生抗体。答案: (1)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 抑制(3) 小脑(4) 效应 T细胞和记忆 (T) 细胞抗体9图甲表示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启动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调节过程;图乙表示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制。(1)图 甲 中B 、 E的 名 称 分 别 是 _ 、 _ 。 E与F结 合 体 现 了 细 胞 膜_ 的功能。
22、(2) 人体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体温会升高。人在持续高烧39 的情况下,机体的产热量_(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散热量。(3) 由图乙可知,对免疫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的_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_进行调节。(4) 若图乙中的神经元未受刺激,则按图示进行检测时,微型电流计的指针_( 填“会”或“不会”)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发生偏转。解析: (1) 由图甲可知,A是
23、B淋巴细胞, B是浆细胞, D是 T 淋巴细胞, E是效应 T 细胞, F 是靶细胞;效应 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依赖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作用,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2) 人在持续高烧39 的情况下,体温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3) 由图乙可知,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免疫细胞,激素也可作用于免疫细胞。(4) 由图乙可以看出,电流计的一极接在膜内,另一极接在膜外,神经元未受刺激时,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故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偏转。答案: (1) 浆细胞效应 T 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 等于(3) 神经递质激素(4) 会B卷1(2019 届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二“稳态与调节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 2022 2021 年高 生物 二轮 复习 检测 十二 稳态 调节 综合 课后 强训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