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商品质量管理精讲.ppt
《CH商品质量管理精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商品质量管理精讲.ppt(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章:商品质量管理5.1质量管理及其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企业为了使其产品、服务能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要求而开展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审核等管理活动的总和 实质:管理活动/过程 目的:满足客户的质量要求 途径:控制/保证商品的质量 质量管理的定义:ISO 9000:2000“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制定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 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1.质量改进制定质量方针质量战略:有关商品质量的总体意图和方向与企业战略相适应满足客户要求的承诺(质量方面)质量持续改进的承诺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在企业内得到沟通和理解持续性和适宜性评估制定质量目标与质量战略保持一致内
2、容:波特五力模型;SWOT目标分解及细化可操作性:可测量(SMART)质量策划质量目标分解质量措施质量条件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执行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质量保证(Commitment)以保证为基础,取得信任(事前信任)质量改进现状分析抽样、测量现状期望比较建立改进目标寻找解决方案解决方案评估选定解决方案实施测量、验证和分析实施的结果制度化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1.质量检验阶段 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事后检验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预防产生废品并检验产品的质量;专业质量控制工程师;事前预防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系统的观点;人的能动性;质量责任和质量保证 费根鲍姆: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
3、水平上,充分考虑到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把企业内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种有效的体系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角度)投入投入原料半成品1半成品2产出产出生产过程生产过程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研发研发全面质量管理5.2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管理过程/活动 最终目的:企业的长期成功 目的:客户及利益相关者满意 途径: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的管理:产品质量、过程质量、工作质量 全过程的管理 全员的管理 全社会
4、推动的管理1.全面运用各种管理方法5.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PDCA循环 计划 现状-理想差距:质量问题 寻找原因或影响因素 寻找主要原因/主要影响因素 针对原因制定措施 执行 检查 处理/行动 制度化 新问题进入下一循环 朱兰三部曲 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1.质量改进 统计质量控制依据数理统计的原理,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 统计质量控制的步骤 统计调查 统计分析1.统计判断5.4 统计质量控制方法调查表法调查表法(原始数据/信息)为了调查客观事物、产品和工作质量,或为了分层收集数据而设计的图表产品可能出现的情况预先列出内容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填写方便,符号容易记忆、辨别填写次序与加工过程(工序)基
5、本一致(1)不合格项目调查表(2)缺陷位置调查表(3)频数调查表(4)作业抽样调查表2、分层法、分层法/分类法分类法分层就是把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把性质相同、在同一生产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在一起,把划分的组叫做“层”,通过数据分层把错综复杂的影响质量因素分析清楚 例:例:在柴油机装配中经常发生气缸垫漏气现象,为解决这一质量问题,对该工序进行现场统计。 (1)收集数据:N=50,漏气数F=19,漏气率 P =38% (2)分析原因 通过分析,漏气可能有两个原因: 该工序涂密封剂的工人A、B、C三人的操作方法有差异 气缸垫分别由甲、乙两厂供给,原材料有差异3、直方图法、直方图法 用于对大量计
6、量计量值数据进行整理加工,找出其统计规律,即分析数据分布的形态分布的形态,以便对其总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对工序或批量产品的质量水平及其均匀程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例 直方图的用途 (1) 观察与判断产品质量特性分布状态 (2) 判断工序是否稳定 (3) 计算工序能力,估算并了解工序能力对产品质量保证情况 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4、散布图、散布图散布图是通过分析研究两种因素的数据之间的关系,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5、排列图、排列图 排列图是通过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以便改进关键项目 步骤步骤 (1) 确定分析对象 一般指不合格项目项目、废品件数、消耗工时等(2) 收集与整理数
7、据 按废品项目、缺陷项目,不同操作者等进行分类。列表汇总每个项目发生的数量即频数,按大小进行排列(3) 计算频数fi、频率Pi %、累计频率Fi等 (4) 画图 (5) 根据排列图,确定主要、有影响、次要因素 主要因素累计频率Fi在080%左右的若干因素。它们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原因,又称为A类因素。其个数为12个,最多3个。 有影响因素累计频率Fi在8095%左右的若干因素。它们对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又称为B类因素。 次要因素累计频率Fi在95100%左右的若干因素。它们对产品质量仅有轻微影响,又称为C类因素 排列图的用途 (1)找出主要因素 排列图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的少数与次要的多数
8、”直观地表现出来,使我们明确应该从哪里着手来提高产品质量(2)解决工作质量问题也可用排列图 不仅产品质量,其它工作如节约能源、减少消耗、安全生产等都可用排列图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3)检查质量改进措施的效果6、因果图(定性分析)因果图(定性分析):因果图是表示质量特性与原因的关系的图 步骤步骤 (1)确定要研究分析的质量问题和对象(2)确定影响因素:人员、管理、设备、材料、工艺方法、环境等(3)把到会者发言、讨论、分析的意见归纳起来,按相互的相依隶属关系,由大到小,从粗到细,逐步深入,直到能够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为止。(4)将上述项目分别展开:中枝表示对应的项目中造成质量问题的一个或几个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H 商品 质量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