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高效课堂教学案(苏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高效课堂教学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高效课堂教学案(苏教版).doc(1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高效课堂教学案(苏教版).精品文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高效课堂教学案二年级数学 下册主编:杜英歌编者:李 华 杜英歌 李亚丽 大象出版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案编写说明一、编写目的1.丰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电子版),提升该教材的实验效果,更有力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2、把教师过重的教学负担减下来,让使用者不再进行重复书写、抄写等无效劳动,让他们有时间进行创造性教学活动。3、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用者力争在课堂上完成设计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外时间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去多读课外书、去干
2、自己喜欢干的事。让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真正把喊了多少年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二、编写原则1目的性原则。根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提供蓝本。2针对性原则。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可能性设置问题,设计活动,安排练习。3互动性原则。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动”的必要,“动”的目的,“动”的方式。活动开始,有明确具体要求,活动结束,悟理深刻富有启迪。4反馈的及时性原则。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要及时反馈到教师心中,以及时调整课堂的设置,反馈的形式可多种多样。5矫正的有效性原则。让全体学生都能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矫正重点关注“答案不一样”的学生。三、主
3、要特色1、体现“导学”过程。整个导学过程既讲究教法,又渗透学法;教师、学生行为体现明显,力图让教师掌握相应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相应学习方法。2、栏目设计实用性强。每册教学案主要栏目包括:全册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课时教学案(教学过程、教学创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和配套的课件。3、新课程理念体现明显。教学过程尽可能体现“导、探、评、练” 的教学模式:(1)导入新课 板题示标(时间酌情,但进入重点要快);(2)探究自学 巡回指导(约15分钟,灵活处理);(3)评价反馈 小结提升(约8分钟,); (4) 精当练习 适度拓展(约15分钟,包括当堂作业)4、“教学创新”留下空白,供使用者使用教学案
4、时写下创新与修改之处,以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5、每节课均附有板书设计,并留有“教学反思”栏目,以利教师课后反思教学。6、方便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只需在教学案上圈、点、勾、画,把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按教学要求,充分准备课堂上用的教学资源,包括指导学生准备学具,把主要功夫下在如何实施教学上。本教学案虽然是在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优秀教师多年实验的基础上,吸收省市名优教师参与编写修订,采取主编负责,集体备课,学科专家对口审改,最后专家会审定稿而成,但仍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师使用时,可根据自身教学实际,酌情增减教学时数,变动教学步骤,实现教学创新,完成二次备课。同时,衷心希望,热烈欢迎广大教师在使用过程
5、中提出修订意见,使我们的高效课堂教学案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资源优化,达到课堂教学质优效高的目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案编委会 2014年9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案编委会主任:毕延文副主任:张宝发 张建新 成员: 毕延文 张宝发 张建新 王爱华 郑东阳 王合立 李延军 编审:张建新 郭风玲 王锋涛 王爱华 刘玉环 李 华 耿会娜 李慧转年级/册 主 编 编写人员一年级下册 刘玉环 耿会娜 (湛河区教研室)刘玉环 (湛河区实验小学)张秋芳 (湛河区实验小学)关伟丽 (湛河区实验小学)二年级下册 杜英歌 李 华 (湛河区教师进修学校)杜英歌 (湛河区南环路小学) 李亚丽 (湛河区实验小学)三年级下册
6、高向玲 高向玲 (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赵乐乐 (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李新芳 (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四年级下册 郭风玲 张 苛(湛河区锦绣小学)吕巧玲(湛河区锦绣小学)张丽娜(湛河区沁园小学)黄莹莹 (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五年级上册 郑东阳 郑东阳 (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王合立 (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胡永刚 (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案编委会主任:毕延文副主任:张宝发 张建新 成员: 毕延文 张宝发 张建新 王爱华 郑东阳 王合立 李延军 编审:张建新 郭风玲 王锋涛 王爱华 霍琳琳 刘玉环 李慧转 李 华 耿会娜 年级/册 主 编 编写人员一年级下册 刘玉环 耿会
7、娜 (湛河区教研室)刘玉环 (湛河区实验小学)张秋芳 (湛河区实验小学)关伟丽 (湛河区实验小学)二年级下册 杜英歌 李 华 (湛河区教师进修学校)杜英歌 (湛河区南环路小学) 李亚丽 (湛河区实验小学)三年级下册 高向玲 高向玲 (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赵梦华 (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陈 转 (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四年级下册 郭风玲 黄莹莹 (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张苛(湛河区锦绣小学)吕巧玲(湛河区锦绣小学)张丽娜(湛河区沁园小学)五年级上册 郑东阳 郑东阳 (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王合立 (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胡永刚 (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
8、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的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编写特点1. 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引出有余数的除法。“平均分”的操作依然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重要支撑。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时,教材通过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首先,通过分铅笔的操作发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有时有剩余,有时没有剩余。进而引入有余数除法,同时揭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以及余数的概念。其次,通过用若干根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在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这样,利用平均分的操作经验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实现对原有知识的扩展,有利
9、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除法的含义,获得良好的认知结构。2. 借助直观,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竖式,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教材先教学除法竖式的认识,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告诉学生“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并示范计算过程。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在图上圈一圈的操作,告诉学生“有余数的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并示范竖式的写法。通过类比推理,学习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他们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进一步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3. 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经历“提出有余数除法的问题联系除法含义列出算式根据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算
10、出结果”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有别于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动手操作的过程,而是前面所学习知识的综合应用,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的唯一性,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教学目标1. 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事实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认识除法竖式,会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以及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在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操作、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比较、分析、抽想和概括的能力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3. 进一步感受
11、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除法含义的发展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培养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和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 通过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2. 认识除法竖式,会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以及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应用有余数除法正确解决有关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片。课时安排本单元约4课时完成。 1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1课时2. 认识除法竖式及有余数除法的计算1课时3.
12、 练习一 2 课时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题和第3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 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学具准备:小棒教 学 过 程教学创新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谈话:同学们,老师有五5支铅笔要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2支,我们分一分看会出
13、现什么结果?(还剩余1支)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教师口述学习目标。二、探究新知,巡回指导。1. 教学例1(1)提出问题:这10支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如果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支,可以分给几人呢?5支呢? (2)动手操作:(用小棒代替铅笔,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1页例题1中的表格,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4)观察分法,并说说分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5)写算式: 102=5(人)105=2(人)103=3(人)1(支) 1
14、04=2(人)2(支)(6)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 1叫什么呢?它是平均分后剩余的数,因此叫余数。 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在除法算式104=2(人)2(支)谁叫余数呢?指名读出算式。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 教学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一定要分到不够分时才能结束)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1)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分别是几?与除数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15、板书:余数都比除数小)(2)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3)一个数除以4,余数可能是哪些数?最大是几?为什么不能是4? 三、互评互议,小结提升。1.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平均分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正好分完,一种是有剩余,就是今天认识的有余数的除法。2. 全班交流:比较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四、精当练习,适度拓展。1. 摆一摆,填一填。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按要求摆一摆,再根据操作过程和结果填空,并说一说每道算式的具体含义。 2. 想一想,填一填。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说一说填出的结果以及每道算的含义。3
16、. 说一说,填一填。完成“想想做做” 第3题。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说说图意,再根据描述填写算式,并说说每到算式表示的意思。4. 说一说,读一读。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说出每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再读一读。五、畅谈收获,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认识有余数的除法103=3(人)1(支)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104=2(人)2(支) 读作:10除以4等于2余2。余数都比除数小 课后反思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课题认识除法竖式及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和第5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
17、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学具准备: 圆片教 学 过 程教学创新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1.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40 567 426 248 324 648评议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2. 谈话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用竖式计算除法。(板书课题)3. 教师口述学习目标。二、探究新知,巡回指导。1. 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妈妈买了12个苹果,如果每4
18、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1243(盘)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教师示范除法竖式的写法。认识除法竖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竖式计算的每一步表示什么?(竖式中被除数12下面的“12”是商3和除数4相乘的积,表示每盘放4个,3盘放了12个,横线下面的“0”是上面12减12得到的差。表示12个苹果正好分完没有剩余。)(2)出示例题:如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先圈一圈,再把算式填写完整。提问:怎样列式?(板书:125=)等于多少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分一分、算一算) 汇报交流分的结果。 (放了2盘,还剩2个。) 剩下的2个桃,还能继续分
19、吗?(剩下的2个桃,不能再分) 如果是22个桃、32个桃、42个桃,甚至更多的桃每盘放5个呢?难道我们也用圆片代替桃来这么分吗?有余数的除法也可以列竖式计算。 谈话:笔算125竖式该怎样列?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指名学生说老师写。 提问:125商是几?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再交流汇报。 (二五一十,2和5相乘的积最接近12,又小于12,所以商2。或者说 12里面最多有2个5,所以商2。) 提问:12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10”表示什么? 12个减去分掉的10个,还剩下几个?所以横线下面写几?这个“2”表示什么?(表示剩下的2个,这个2就是余数) 提问:谁能说出横式的计算结果?
20、在上面的谈话过程中逐步完成板书。小结:今后我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三、互评互议,小结提升。1. 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结合板书,说出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2全班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3. 如何检验你的计算是否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四、精当练习,适度拓展。1. 摆一摆,算一算。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根据操作结果说说怎样想?商是几?完成竖式填写算式结果。2. 想一想,算一算。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板演。 3. 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板演,师巡回指导,集体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商是几的?注
21、意方法的多样性。五、畅谈收获,全课总结。谈一谈本节课中你有哪些新收获?板书设计认识除法竖式124=3(盘) 12 5 = 2(盘)2(个) 3 24 1 2 5 1 2 1 2 1 0 0 2答:可以分给14个班。 答:可以放2盘,还剩2个。课后反思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第3课时)课题练习一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16题。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年级 下册 高效 课堂教学 苏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